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法添加药物 保健食品变“毒药” 若“立竿见影” 需谨慎购买
非法添加药物 保健食品变“毒药” 若“立竿见影” 需谨慎购买
 
时间:2015-08-28 08:29:15 来源: 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在居民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高。然而,保健食品市场中存在的标签证号缺失、功能夸大、产品真假难辨、非法添加等乱象,正日渐成为市场隐患。据悉,去年我市保健食品抽样检查中,曾有3批样品中检出了非法添加的化学药成分,“非法添加”成了保健食品不合格主因。从今年10月起,保健食品不能再如此“任性”,即将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将对保健食品有严格规范。

  现象

  非法添加成不合格主因

  “夸大宣传是欺骗老百姓(603883,股吧),但非法添加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毒药"。”昨天,记者从市食药监局获悉,去年保健食品抽样检查中,有41批样品,其中3批样品中检出了非法添加的化学药成分。此后,市食药监局还开展了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筛查,样本236批次,抽检63批次,不合格批次有37个。非法添加的成分为:酚酞、西布曲明、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

  “特别是县城和城乡接合部地区,消费者稍有不慎,易买到添加化学药物的保健食品。”市食药监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江星表示,非法添加成化学药成分已经成为保健食品不合格首因,市场上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压等都较容易出现非法添加现象。

  据悉,今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抽检情况有所好转,截至目前抽检30个批次,全部合格。

  变化

  新法要求标签写明成分含量

  江星介绍,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有一系列严格规范。

  “此前,保健食品的标签并没有要求载明"含量",所以出现过一只甲鱼生产几吨"龟鳖营养液",一克虫草生产几吨"虫草粉"的保健食品,这实际上也是欺骗消费者。”江星说,针对此类现象,《食品安全法》修订中给予了及时关注。现在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标明含量,能有效保障保健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这一条款要求保健食品的说明书、标签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对于一些不具备足够知识的消费者,也能防止他们被欺骗。

  此外,“新法”还加大了保健食品的监管力度,一是对保健食品实行注册与备案分类管理的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产品注册制度;二是明确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功能目录的管理制度,对使用符合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规定原料的产品实行备案管理;三是明确保健食品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必须符合良好生产规范,并实行定期报告等制度;四是明确保健食品广告发布必须经过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五是明确保健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

  追问

  非法添加危害有多大?

  会导致保健产品变“毒药”

  市食药监局专家表示,各类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成分,都有一定的“路数”,如,调节免疫类主要是非法添加了枸橼酸西地那非,镇静安眠类主要是非法添加了艾司唑仑,降脂(减肥)类主要是非法添加了盐酸西布曲明和酚酞,其他(排毒养颜、降血脂)类主要是非法添加了酚酞等化学药物成分。

  据了解,西布曲明是抑制中枢神经的化学药物,能控制多余脂肪的摄入、增加脂肪分解,但同时也存在导致心梗、卒中、心脏骤停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酚酞,是一种治疗习惯性便秘的刺激性泻药,过量服用可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肌痉挛及倦怠无力等症状,并会导致女性不孕。枸橼酸西地那非,是用于治疗男性功能障碍药品“伟哥”的主要成分,因高血压、心绞痛而服用硝酸甘油药物的患者,一旦服用含“枸橼酸西地那非”的药品或食品,就会血压骤降,危及生命。艾司唑仑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焦虑、镇静催眠类化学药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和副作用,长期服用后,易产生依赖性。

  为何要添加药物成分?

  为求“疗效显著”营造口碑

  专家表示,保健食品只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可以调节人体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本质仍然是食品,而且作用比较慢,不可能有奇效。

  然而,摆在面前的事实却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号称自己“疗效显著”。甚至很多患者用后效果明显,短时间内症状得以减轻,形成了一定口碑效应。

  专家说:“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非法添加了化学药物,早些年就已经存在,太常见了。因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成分。”于是,一些不法保健品生产厂家为了让患者觉得产品疗效好,纷纷在里面添加化学药物。但因此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他们却毫不顾忌。

  如何辨认是否非法添加?

  效果立竿见影,当心其中有假

  如何辨认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了药物?市食药监专家介绍,见效越快的保健品越可能有问题。

  例如,盐酸西布曲明和酚酞都是通过抑制食欲减肥,如发现使用有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心慌、兴奋失眠等现象,就要留意产品是否有西布曲明等药物。

  降血糖的保健品中,如有违法添加物,会表现为起效迅速但不持久。因此,如果服用保健品后,血压或血糖指数波动增大,最好向医生寻求帮助。

  市食药监局表示,想核实保健品是否违规添加了药物成分,可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由药监部门进行检测。

  通讯员杨国屏记者王诗韵

【责任编辑:马艳梅】

相关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缺德保健品遭曝光
多种假冒保健食品检出“酚酞”等化学药物成分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虚假宣传 19种保健品山西禁售
药监局整顿保健品行业!记住这27种功效,其他都是假的
10种保健食品为假冒 被检出化学药物成分
保健品药品“八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