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 学习笔记
(2008-06-20 18:16: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对原文的理解:
远古时期精通道法的先知先哲们,他们通晓一切细微精妙之天机,他们思想深邃而不行于色,常人无法识别。因其不易识,我只好勉强为他们画个图像、形容一番吧。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预先计划而且谨小慎微地如履薄冰,畏恐迟疑地连街坊四邻都不敢得罪,表情不苟言笑、端庄持重,行为又涣散随和地如融化中的冰块,为人像木头疙瘩一样厚重而实在,心胸如山谷般深厚宽广,有时候看起来又有点糊里糊涂地仿佛什么都搞不清楚似的。有谁能做到用静的方法慢慢使浑浊变得清晰?又有谁能做到在安乐中不忘进取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活呢?保持着这样一种态度的人不会追求极端和满足于完美,又正因为不走极端、不空守完美,反而能够懂得收敛而有新的成就。
对字的理解:
豫兮若冬涉川:豫,一种像大象一样大的动物,也有说就是体形极大的大象。豫字也有同“预”一样的意思,表示预先,事先做好准备。
犹兮若畏四邻:犹,一种猿类动物,也叫犹猢,性情十分警觉。犹字也有踌躇疑惧,迟疑不决的意思。
俨兮其若容:俨,恭敬,庄重。
敦兮其若朴:敦,诚朴宽厚,厚重,笃实。朴,未加工的木材。
蔽而新成:蔽,遮掩,遮盖,引申为收敛。
对本章的体会: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也是很难用语言来直接描述的。古之得道者,他们已经深谙道法,精通天地间一切微妙玄通之理。他们自己处事稳重低调,从不造作张扬,因此很难被人们识别出来。老子之所以要为他们画像描容,并不是要大家仅从表面上去简单地模仿,而是因为古之先贤们的举手投足间,无不在各个方面体现着道的特质,老子是要我们通过体会道作用于人之后的表现,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道的存在与玄妙。
“豫”和“犹”分别是两种动物,豫是一种像大象一样大的动物。它的身体很重,冬天的时候,当它要从结了冰的河上走过去时,经常要十分谨慎地用脚探一探冰层是否牢固,走起来十分缓慢,一不小心就会把冰踏破,掉到冰冷的河里面去。犹是一种猿类动物,也叫犹猢,性情十分警觉,总是东张西望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对,生怕遇到什么不测。
老子用这两个动物的表现做比喻,开始了对古之先哲们的描绘:
他们并不因为通晓事理而在行为上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而是深谙“道”之严谨,凡事三思而行、诚惶诚恐、谨小慎微。
他们并不以学识为资本而妄自独尊、藐视四邻,而是深晓“道”的深远,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从而对他人及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敬畏之心。
他们表情庄严肃穆是出于对“道”的崇敬和修道的必然结果。如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面相和表情也反映着人内心的状态。大彻大悟之人往往处世低调、不露声色;而偶有得志之人却往往趾高气扬、极尽张扬之能事。心怀正义的人其表情是落落大方、坦荡自然的;而心怀叵测的人就会现出娇柔造作、谄媚阿谀之相。
他们行为随和变通是深知“道”的广博。知天命者无所争,知大礼者无所拘。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并不拘小节,而一知半解者却常常自困于繁文缛节之中。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解决再复杂的事情也如冰之将释,一切在自然与不妄为中而收其功。
他们待人以诚如圆木般实在可见,是深悟“道”之不可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掩耳盗铃者终将咎由自取。守此道者,虽经商图利,却能做到诚信为本、童叟无欺;为官主政,能做到一身正气、公正廉洁;做学问的,讲究真才实学、不欺世盗名;为人所用者,能作到恪尽职守、忠实敬业等等,不管做什么都能让人信任和放心。
他们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是自惭于“道”之无穷。器小滴水即满,海阔能纳百川,一知半解就自满,孰人愿与话短长?道之所悟所得,无穷无尽,只有随时随地以无知的态度对待所有未知的领域,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收获。谦虚的人可以从任何一件事物上,从任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获得新的感悟,也非常容易与人相处,而骄傲自大的人往往故步自封,浅尝则止,与谁都和不来。
他们锋芒不露、混沌迟疑、不弃污浊,非不敬道也,而是形愧于“道”之完美与自然、尊崇自然的大智若愚之像。大道当前,华衣锦服只会显得庸俗与多余,故而内心的沉静外化出略显混沌甚至不辞秽浊的天真与安详。这样一种心态所带来的行为举止是多么自然洒脱,从容不迫啊!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可以理解为先哲们作到了自“挫”己“锐”之后的表现。
“涣兮若冰之将释”可以理解为先哲们作到了自“解”己“纷”之后的状态。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是先哲们自“和其光”的表现。
“混兮其若浊”不就是先哲们自“同其尘”的胸怀与气量吗?
呜呼!这就是大智先贤们的上古遗风,这就是老子无比崇尚的先古风尚!多么恬静,多么自然,多么和谐,多么深奥。我们越是多多接受这些远古质朴氛围的熏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越发安详沉稳、淡定怡然。当内心深处的障碍消解了之后,于无意间就能有所感悟、回归本原。相比之下,狂妄自大、惟我独尊、奴颜卑膝、虚伪狡诈、作茧自缚、刚愎自用、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人,不管他们怎样钻营,终难免怨天尤人、抑郁寡欢的结局。人的修炼就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人不悟道,终生惴惴,一旦悟道,海阔天空。
老子本来只想借先古圣贤之德论道之伟岸,落笔到“混兮其若浊”,本可告一段落了。但不知为什么,谈到“浊”字,老子突发奇思、欲罢不能,不仅言犹未尽,简直是越发论意正酣,一时间笔下生风、借题发挥,以一泻千里之势直书胸臆,从清浊之道说起,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奇谈妙论: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面对浑浊,愚者欲知浊之原由,反复拨扰,虽意在求清,反而愈加浑浊;智者心有定力,以静处之,渐渐地,浊者自现其形,清净自成。浊既已清,本可休矣,没想到老子还不停笔,继续挥就生花妙笔,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深邃的启迪。得到清净之后,一般人会安于现状,坐享其成,但是老子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必须善于防微杜渐,主动行当为之举,不断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啊!以静治乱,以动求生,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它启示我们,在纷扰复杂的情况下,首先要镇定,慌乱之中必然失去清醒的判断能力,急于求成往往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大乱之中,绝不可轻举妄动,妄动会加剧局势的动荡,并使浑水摸鱼者有机可乘。因此我们必须沉着冷静,静观其变,以静治动,这样作乱者就难以继续兴风作浪,终将原形毕露,这时候就很容易处理了。况且事物往往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些事情依靠时间本身就可以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或许根本不需要我们有任何作为,时间一到,事情自己就了结了,这就叫“浊以静之徐清”。
世界是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变化的,往往是乱世豪杰大展雄图成就一番惊天伟业之后,就以为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守成之难,难于创业。多少豪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能坚强地挺过来,却最终倒在了安乐窝里。大难当前,人们必然奋起争斗;而温柔乡中,有几人能认识到如果不继续努力而险之将至?创业时虽难,但艰难险阻一目了然;守业之难,在于需要体察入微之功,防患于未然之能。所以,老子从“浊”字引发出的这一番议论,绝非拖泥带水的牵强附会之言,而是以振聋发聩之声警示世人,千万不要满足现状,要随时保持警惕,主动有所作为,方能确保长治久安,基业长青!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能够作到和保持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关键是认识到了凡事不求极端、不执着于完美的道理,也就是“不欲盈”。所谓“盈”就是充满、超过、多余的意思,是表示极端的一种状态。我们首先不能追求极端,当意识到进入了极端状态的时候,也要学会主动破解它。“浊”是一个极端状态,因此要用“静”去破解它;“安”也是一个极端状态,因此要用“动”去破解它。只有随时保持“不盈”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主动实现清、浊的良性互动,才能在运动中生生不息、稳步前进。既不能面对困难惊慌失措、鲁莽草率,也不要小富即安、停滞不前。只有不断用正确的方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把已有的成绩当成新的起点,收敛自满骄傲的情绪,收敛起已经获得的成果,放下包袱,不辍耕耘,才能不断有新的成就。如果一味追求极端的效果,执着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就失去了继续发展与前进的空间与动力了,是不可能再有新的成就与成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言大义】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道行”高的人是怎样一种境界状态?
《道德经》第十五章简释:吉人天相,徐清徐生
管窥《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静之徐清,动之徐生
道德经第十五章:得道高人长什么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