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说自话之-闲聊易经7
几篇老帖子聚会:
一“直解咸卦”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都是由表示阴阳二气的阴阳爻组成。一百九十二个阳爻,一百九十二个阴爻,每六六组合,用来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因为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二气交化而生,人是大自然一份子,人化人,自然也是阴阳二气交媾而成,咸卦就是说的这件事。
挂爻辞就是对卦象这个符号系统进行的解说。在读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凡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事物,都配上“吉”或“无咎”等;凡是跟自然扭着干的,不是“凶”就是“悔吝”或“厉”。
解读咸卦不容易,不是卦象复杂,也不是词语晦涩,是因为男女相遇,交合场景的场面描述让“谦谦君子”们感到尴尬,羞涩。所以,历来注家们在注解过程中都有所顾忌,闪烁其词,点到为止。有的干脆另起炉灶,对挂爻辞的意思来个“曲解”,用替代法进行解读,比如将整个卦看成是人的躯体,挂爻辞则是针灸时,身体的各种反应;有将“感”训为“伤”来解释等等。这些在六爻解读勉强能行,但是于卦辞中的“娶女吉”矛盾,交代不过去,且跟孔子的彖象言辞相悖。既然说到要“天人相应”,那么男女交媾就是顺应自然的,所以,根据卦象直解挂爻辞是最符合原意的,孔老夫子的“彖、象”在“关键”点上就是很直白没有绕弯子的。
这个卦叫“泽山咸”,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艮,艮为山。山上有泽,山气水息相互感应。而对应的上卦的兑为少女,下卦的艮为少男,表明了男女相互感应。咸是感的通假字。感就是感应。咸,“无心之感”,有心之感应是人为的,无心之感则是本能的顺应自然的感应,咸卦就是强调这个。
卦辞说:“亨,利贞。取女吉。
亨,通达;利贞,坚持正确的就有利;取,娶也,取女吉,迎娶女子是吉利的。两性交感是正常的本能现象,是顺应了自然规律的,卦辞说,少男迎娶少女是正当的婚娶行为,故而亨通而吉利。
孔夫子解释的很有道理:“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上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也。’”
“柔上而刚下”说的是上卦是兑卦,为少女,故“柔上”;下卦是艮卦,为少男,故“刚下”(女柔男刚)。“男下女”:男的在下,女的在上。下卦是内卦,上卦是外挂,整个卦象即表示在家的少男将外面的少女娶回家来。“二气感应以相与”:阴阳二气(即男女)感应,随后交融。“止而说”:下卦艮卦是山,遇山则止,所以艮即止;止,古义有处,相处的意思;“说”即悦,高兴,上卦兑的兑即为愉悦。整个这句话就是说:男女感应然后交融相处而愉悦。在说明了因此而吉利以后,进一步总结:天地万物都是这么感应而化生的。当然,推崇仁义道德的孔老夫子也不会忘记稍稍引申发挥一下:“圣人感人心,而天上和平”。
好!总原则--通篇说感--定下了。少男将少女娶回家,那就该进入正常的两性交融程序了。
初六:“咸其拇。”拇,脚大指。“其”,指少女。感受到了她的脚大指。怎么是从脚趾头开始感应的呢?洞房花烛,少男少女初尝床笫之欢,难免害羞,忸怩谨慎是必然的,故而从脚趾头开始试探性的接触,再自然不过了。初六不说吉凶,是因为刚刚接触感应,双方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粗暴的大动作,所以无凶;又,前戏刚开始,只是脚趾头相碰,脚趾不算身体特别敏感的部位,感觉尚微,故而也谈不上吉利。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腓,小腿肚。少男的情绪被脚趾的接触感受挑动起来,胆子渐长,于是离开脚趾,往上探索到了小腿肚子。小腿肚的敏感程度肯定比脚趾头要来得强,不管是少男还是少女,这个时候因为敏感的增强,很容易发生躁动,一旦莽撞,急于冒进,是不当行为,所以爻辞告诫:凶。《说文解字》:居,蹲也,言法古也,就是按照传统习惯行事。蹲下,收敛,谨慎之意。如果此时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不躁动,那么还是吉利的。《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虽然被进一步跳动起来的情绪会引起不恰当的躁动,但如果能及时停住,便是吉。事情要一步步的慢慢来。从卦象上看:六二应该与九五正应,但却是上承九三,有疏远九五相应之虞,所以有凶之象,如果停止这种不当相应想法,便能逢凶化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股,大腿。执,固执不变。随,跟随。往,前往。吝,困难,凶的前兆。大腿是个极其敏感的部位,是脚趾,小腿肚子不能比的。接触大腿的感受是很强烈的,很容易控制不住。刚刚碰到,就急吼吼,固执的想马上前往那个“交融”部位是肯定会遇到困难的。另一层意思:从卦象看,九三不是初六,六二的正应,看到两阴爻被“撩拨”的随动了起来,便要“执其随”前往哪个让人心动的敏感部位。这当然不行,因为初六、六二分别跟九四和九五正应,不干九三什么事,如果执意前往,必然会有凶险。“《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意思很明白:感受大腿的情动,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就执意要跟着感觉去干那事情,这样的执着实在是太低劣了。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坚持正当的行动,就会吉利。没有什么可懊悔的。“憧憧”,心思不定,迷乱的样子。“往”,去;“来”,过来,回应。“朋”,友人,这儿当然是指刚娶回来的少女。“从”,顺从。“尔”你。爻辞是站在旁观者的地位叙述的,所以“尔”指新郎少男。“思”,想法,意愿。既然到了大腿以上,已经很难控制住了,想着继续下去,同时渴望对方能够积极响应而来,此时此刻必然是心神迷乱的。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也是同样的处于“憧憧往来”的神迷之中。“朋从尔思”:她会顺应你的想法。至于你的想法,用不着点明,你俩人在这一刻早就心神互通了。在九四,没有感字出现,为什么?前三爻之所以用到“感”,那是男女交融的前戏,只能是感受,大腿感完,再往上就是哪个“交融”部位,进入“正戏”,就不是感了。《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孔子说:这种正当的行为是吉利,没有懊悔的。并不会因感而受到伤害。但这种男女交媾之事毕竟不能明说的,所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脢,背上的肉。触摸到了对方背肉,必然是双手绕到了对方后面才能成就的,这是描述相拥搂抱之象,少男少女在经历了九四的“交融”,在“憧憧往来”的极度愉悦中进入了如胶似漆的境界。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故而爻辞说,没有什么可懊悔的。《象》辞也说:“咸其脢,志末也。”感触到了背上的肉,心愿还没有完呢,没有可后悔的。什么心愿?当然是交合的愉悦体验。
上六:“咸其辅、颊、舌。”辅,嘴的内侧。颊,外侧。通指口舌。一看就明白:双方在用口舌感受,即热吻。仅仅相拥搂抱仍旧不能畅其欲,于是继续上延,到达了头部,于是双方唇口相裹,舌度兰香。“《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滕,同腾,施展之意。男女交合愉悦到了极致,自然而然的会施展、发挥出更刺激的交媾行为:口舌热吻。此时,动人的甜言蜜语自然也会脱口而出。孔老夫子是过来之人,对上六的解说最为恰当。
二,“解卦一得”
天热难耐,读经消磨时光,是个消暑的好法门。光读佛经也烦,圣经,易经轮流着读,却也能保持新鲜感,不至于一个时辰后就昏昏欲睡。特别是读易经,还能不时的占上一两卦,练习练习解卦,凭地增加些趣味。
前两天,与老三届群的几位网友聊天,问我在干吗?我答,在读易经。想发财,投机钻营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了,于是买了几次彩票,却都是献爱心了。于是占卦问问,得贲卦,动爻是九三。明白了,花钱想发财只能得一个装饰,装装样子而已。九三爻辞说:如同装饰的样子,水的样子,以后会有吉利的,即现在只是虚的,而且花大力气,没什么结果,不过以后会有好运的。那么以后的好运是什么呢,九三变爻后得到的之卦是山雷颐--自求口食。明白了:外面来的横财没指望,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看来好看的虚妄期望 装饰是不行的。想发财,近期是没什么指望了,三个月以后再说吧。哈哈!
立刻有网友问:能帮我占一卦吗?我说可以。躺在躺椅上,不适合大衍,于是就用数字起卦。
第一位女网友占得一水地比卦,动爻是六二。我问:想问什么?网友答,是帮一朋友问疾病。比卦的卦辞倒是不错,一上来就是一个“吉”,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最后一句“后夫凶”,卦辞说的是后来到的朝臣有凶,朝臣即“夫”,即最后“夫”有凶--男的凶。再看卦象,水在地上,全卦除九五是阳爻,其余全是阴爻,一派阴水之像。水在身体属肾,且在下,如果有病,当属于下部腹有水--腹水。六二爻辞也是不错:吉利,但是爻辞“比之自内,贞吉”说的是女人若得此卦当吉利,如果是男士,则恰好相反,极其凶险。再结合变爻后之卦为习坎卦,两凶险卦重叠,险上加险,预后不良。我告诉这位女网友,如果你的朋友是女士,那问题不大,如果是男士,那就麻烦了。
这位网友开旋即小窗告诉我,她是帮同事的老公来问的,同事老公肺癌晚期,大面积转移,下腹部已经严重腹水。
另一位网友帮朋友问运势。得一地火明夷,动爻是九三。这个卦不太难解,明显的:光明被压在地下面,诸事不顺,只有等待,因为上卦是坤卦,坤卦压在代表光明的离卦之上。坤代表小人(小人不一定是指坏人,平头百姓都是小人),时运不佳是小人原因引起。九三则告诉:六二,九三,六四是一个互坎,坎为水,为凶险,水为北方,所以,必须离开北方之水,到南方才可有转机。九三变爻后得到地雷复,预示着一切将从头开始。我告诉他,现在你的朋友时运不济,恐有麻烦,以后可能不会再从事原来工作,一切将从头开始。
这位网友告诉我,他的朋友是苏北某市副市长,被人举报有贪污行为,被双规了。所幸数额不大,不至于将牢底坐穿,但以后公职是没有继续的可能了,打算事儿完了,回南京来跟儿子住,做做小生意,还是完全可以的。
三,“噬嗑卦偏偏解”
祝福偏解噬嗑,感觉意犹未尽,再来补充补充,更偏一下。   易经六十四卦是个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模拟的是天地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当然也包括人),变化多端,所以孔子在系词传里说“生生之为易”,没有穷尽,故而到了六十三卦“水火既济”后面的最后一卦给出了“火水未济”,告诉我们:物不可穷尽,看似圆满结束,其实也意味着缺损跟着来临,永远没有结束。
既然整个易经六十四卦模拟的是整个宇宙(我一向反感“宇宙”这个词,太托大了,因为是跟着前人学舌,只有将就了),那么每一卦也就是组成了“小宇宙”,即发生在这个地球上的各种具体事情的模拟。一个卦有六爻,当从初走到上的时候,这件事情结束,另一件事情开始,走了六步,第七步又要从初开始,所以复卦总结说:“七日来复”。
“把玩”易经,应当对每一卦象,挂爻辞的说法来历,进行探根究底,尽量找出每一说法出处,才有意思,不然真是枯燥的烦人。当然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对全部易经都能说通,说法也是各式各样。这不足为奇。面对符号系统,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能够说得通,最后能自圆其说就行。
象:一般认为是卦的形象,也就是六爻卦的样子,孔子在易传里解释:象者,像也。也就是你看看这个卦的形状像什么......。孔子对整个卦象的解释叫大象,对爻辞的解释叫小象,对卦辞的解释叫彖。
在这里简单的解释几个名词。一,承和乘:就位置而言,阴爻对上面的阳爻而言,称为“承”,也叫“承刚(阳爻刚强的意思)”,奉承的意思,表示卑谦,好,没有过错;阴爻对下面的阳爻就称为“乘”,表示不好,有点“老三老四”的味道(阴爻居然骑到了阳爻的上面),也叫“乘刚”,有过错,不吉利的事情有可能出现。二,六爻的位置叫法是:初,一,二,三,四,五,上(阳爻称九,阴爻称六)。阳爻在单数位置,阴爻在双数位置叫“正”,也叫“当位”,这是比较好的情况;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正”,也叫“不当位”,那就不太好了。三,在六个爻的位置上,二和五是中间位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爻就叫“居中”。如果一个爻居中且正,就很好了,有吉利的趋势。如果不正,但居中也比较好,一般说“中胜于正”。不中也不正,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反正不太好,具体到有关爻的爻辞就能看出来了。一个卦是怎么来的,看看序卦传。爻辞里面大量的事物模拟,比如动物,物件等是凭什么讲的,参考说卦传,说卦好比一个小词典,能给你很多答疑。当然,象、彖是必读的拉。系词传内容最丰富,对解卦帮助是大大滴,同时系词传也是孔子构建的易经哲学系统,这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了。至于文言,只有乾坤两卦有,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极度发挥,暂时放放无妨。
那么噬嗑卦说了些什么呢?
先读读序卦:“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孔子告诉我们,噬嗑卦是跟着观卦来的。这里选用程颐的解释比较合适。观卦,他说,凡是观看天下事物那就叫“观”,百姓有百姓的观,人君有人君的观......。接着从卦象来解释。从观卦到噬嗑卦,程颐说既然能够看到,那么就有来合的意思了。“合”怎么讲?我的理解是,既然看到万事万物,那么你肯定自然的要对看到的事物归纳总结,进行整“合”。但是从卦象上看,将要进行的“整合”不顺利。因为初九和上九像两片嘴唇,六二,六三和六五像上下牙齿,一口下去,中间横着个刚爻九四,嘎嘣一声,完蛋,难以整合。所以程颐说:“圣人以卦之象推天下事物,在口则为有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则为有强梗或谗邪间隔于其间,故天下事不得合也,当用刑罚,小则惩戒,大则诛戮以除去之,然后天下之治得成矣。”哦,原来从观到噬嗑是这么来的,噬嗑的刑罚之说是根据这样的解释形成的。所以卦辞说整个事情还算顺利,通达,有利于使用刑罚(“利用狱”)。大象也解释道:“......先王以明罚敕法”。既然中间有阻隔,不通,王弼的解释就更明了:用刑罚来使其通顺,只有刑罚才是有利可行的。这就是卦辞“利用狱”的解释(可以看出,利在这里是应该、有利的意思)。
好了,整个卦象有了简单的解释,那么再来看看具体的噬嗑卦这个“小宇宙”是如何演变,前进的。
脑子里先别忘了,这是个以刑罚说事情的卦。
初九,是个脚上被戴上脚镣的样子,为什么是脚镣?原来整个是以人体来取象的,一开始当然是脚了。“灭趾”,说的是脚趾被淹没,为什么?望上看,六三,九四,六五是个互坎(在六爻中间的爻有能组成跟上下卦不同的卦,叫互卦)。坎为水,哦,初九这个被戴上脚镣的脚在水下面,还隔着一个六二,当然是被淹没。戴上刑具了为什么还没有什么过错,问题(“无咎”)?程颐说的:“小则惩戒”,从一开始小的时候或有小过错的时候,就给予处罚,将来就能够避免大的犯罪。而初九是刚开始,就对小错予以惩戒,可以避免将来一发不可收拾,到最终走上刑场的那种可怕错误,是能够说得通的。
六二,一口咬下去,连鼻子也陷进去了,但也没什么。有意思,从象来看,九四好比是一块带皮肉(九四,六三,六二)的皮。要啃吃,那么牙齿一直穿透肉皮,越过六三才到达六二的位置,当然是连鼻子也要没顶了。六二,六三是阴爻,好比柔软的肥肉。为什么会有“灭鼻”的尴尬?因为六二乘刚(初九),故而不太顺利。但是六二居中且正,位置还不错,所以说“无咎”。程颐等也比喻:六二是用刑的人,用刑厉害了点,故而灭鼻云云,义理大发挥,值得一读。
六三,说吃腊肉,遇到了小毒,遇到了小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前面象喻吃肉,这里的腊肉又是哪里来的?往上看:上卦是个离卦,为火,六三到了火的边缘,肉靠近火,故而被熏烤,当然就是腊肉了拉。但又怎么会遇到了小毒呢?原来六三阴爻占据了刚位,不当位,所以才有此一小难(“小吝”),而且六三承刚(九四),下面也没有乘刚,还算不错,所以说“无咎”。王弼说,噬(咬)好比刑人,这个腊好比不服,所以才有毒生,但是六三的位置不错,“刑不侵顺”,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
九四,说啃带骨的干肉,咬到了金属箭头,应当停住才正确有利,吉利。{对于“利艰贞”,我是赞同“艰”字同“艮”字,训为停止(理由详见“从艰字的另训说起”一贴)}。这带骨头的干肉那来的?九四已经到了上卦的火里面,而前面已经是说过,就是那肉的皮,既然肉到了火里面,肯定是被烧烤的过分,只剩下骨头和一点点肉了。另外,看看“说卦传”,知道上卦的离卦为戈兵,甲胄,即兵器,引申出箭头。这金属的金,是因为九四本来是刚爻,坚硬,所以是金属(王弼之意)。又,六二,六三,九四是一个互艮,是阻止的意思,咬到了金属箭头,当然只能停止。遇到阻碍,不要鲁莽,该停则停,所以还是吉利的。比喻实施刑罚遇到了阻碍,应该不要硬性继续,应该停下来,找出可行正确的办法来,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六五,吃干肉,得到黄金,坚持正固,即使碰到风险,也能无大碍。干肉来源,前面说过。黄金又从何而来?金没有问题,前面说过。问题是“黄”。这里就要用到孔颖达的研究成果:六十四卦“非复即变”。可以看出,噬嗑是从天地否变来的,否卦的九五与初六互换,得到了噬嗑卦,六五是从坤卦而来,坤为地,说卦传里说地为黄,六五从“黄”地而来。六五不当位,但居中,所以可以说“无咎”。孔颖达说,六五虽然位置不正,但是居中,所以刑戮得当,“故象云得当也”。
上九,说肩负重枷,连耳朵都盖住了,有凶险。初九戴脚镣,小惩罚,如果没有效果,那么到了最后,头肩位置上了枷锁,悔之晚矣。故而“凶”。这个耳朵是哪里来的?六三,九四,六五是一个互坎,据说卦传,坎也为耳,上九喻枷锁,将坎耳盖住,所以“灭耳”。
以上粗略的将噬嗑卦“偏偏”解了一番。供板油们一乐。
四,“从‘艰’字的另训说起 ”
前些时候在《哲学研究》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易经》中“艰”字的解释(作者是清华大学的一位历史系教授,研究易经多年),深受启发。   《易经》本经中的“艰”字大概有六七处,散布在挂爻辞中。历来对这个字的注疏,大部分都训为“艰难,艰险”等,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注释,今天再读这些有关的挂爻辞,如果按照“艰难,艰险,困难”来解释,就会发现似乎与句中其他句子的叙述有冲突,矛盾。比如:
噬嗑卦的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艰贞,吉”,按照前贤们的注释,大意是:啃带骨的肉,咬到了金属箭头,是实施刑法确实像咬带骨头的肉那样困难,但因具有金箭般的刚直品德,因此“利艰贞,吉”即:有利于在艰难中坚守正道,其结果是吉利的。吃肉时,既然已经咬到了磕牙的东西,碰到了麻烦,那么这个麻烦还能有利吗?还要坚持,这样,才会吉利?
大畜卦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大概意思:良马交逐。有利于在艰难中保持正固。每天练习防卫性车战。有所往则有利。两匹刚烈的马在互相争逐,如何选择?这显然是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后面有个“艰”字。于是乎,又要在这种困难中坚持....。
明夷卦卦辞:“利艰贞”,意思:的确,光明被埋在地下,是困难艰险的,宜在困难中坚守正道。
泰卦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 ,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意思是:没有平地不变为陡坡的,没有只出去不回来的,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正道就没有灾害,不要怕不能取信于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禄是很有福分的。在这里,我们看见的是事物变化的描述,没有艰难的情况的描写,那么“艰贞无咎”被解释成: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正道就没有灾害,显然令人费解。
大壮卦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意思是:强壮的羊因顶触篱笆而被挂住了角,既不能后退,又不能前进,怎样挣扎都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忍耐坚持,不被艰难困苦所压垮,就会安然渡过难关,获得吉祥。 公羊的角已经被篱笆给缠住了,不能动弹,这的确是个艰难的状态,但难道还要坚持这样的艰难状态?坚持这样的困难才能吉祥??
可以看出“艰”字训为“艰难”,“困难”等后,来解释上面的挂爻辞,除了大壮卦上六,其他勉强可以说的过去,但已经明显的增字为训了。
《说文解字》:“‘艰’从‘艮’声”,“限”字也从“艮”声,音同即可借用。
文作者认为,上古字少,《易经》里的“艮”实际就是“限”本字,因为“艮”是古字,而“限”是今字。“艮”就是限止的意思,这从“易传”中对艮卦的解释就看出来了。所以在《易经》中的“艰”应该及时为“限”,即“限止”。如果训为“限,止”那么就可以不用增字为训而通顺的解释挂爻辞。
“良马逐,利艰贞”,两匹刚烈的好马马只知道争进,不知退让。控制,就是限,止。要能控制,有所节制,不一味争进,才有吉利。
明夷卦卦辞:“利艰贞”,很明显,在这种险恶的状况下,只能保持限制,少行动,才会有利。
至于泰卦九三就更明显了,“无平不陂,无往不,艰贞无咎”,在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正反两方面是在互相转化当中的,当然应该保持节制,杜绝盲动,才会不犯错误。
噬嗑卦的九四和大壮卦上六就更能说明了。咬到了磕牙的箭头,当然应该止住,这样才会吉利;公羊的角被篱笆缠住,不能渐进,后退,“无攸利”,怎样挣扎都没有好处,只有停止行动,才会吉利。
两种解释,截然不同。我倾向于后一种,这样不会有增字为训的啰嗦,更贴近本经的意思,没有“发挥”之嫌。
为什么我们见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艰”做“艰险、困难”解呢?强调艰难困苦,在艰难困苦条件下有所作为,才是君子所求,将“艰”训为“艰难困苦”非常有利于儒家“经学”的发扬。从魏晋开始,《易经》注疏基本上是儒家独揽天下,义理的发挥,当然是儒家的必然。象数派对这些没兴趣,所以我们今天读到的古人挂爻辞解释几乎全部是儒家学者的言语,本经挂爻辞的注释当然要打上儒学的烙印。
今天来解读《易经》本经,似乎应该先不看儒家先哲们的注疏。因为从本经的挂爻辞成文的年代来考虑,儒家连影子还没有,那个时期的人,解释和模拟自然,社会现象只能是当时科学技术,文明,人文的水平,那个时候人们所见,所闻应当非常简单,所以我们看到的,本经中挂爻辞的比喻基本上全是动物,房屋,木头车子,轮子等等。读《易经》本经,必须将自己的思维调整到那个生产条件极为原始的洪荒的时代,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复杂,这样才能更贴近当时的实际情况,才不至于被其他后来的学说所左右。
难怪钱穆极力推崇胡适的那个读《易经》的剥皮方法,显然,两位大师早就注意到了本经中的许多注释显得过于牵强,儒学的烙印太深。当然,后世儒家的注疏在很多地方也是独具慧眼的,不参考这些注疏,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迷茫当中,所以,适当避开儒家过度的义理发挥,参考先贤的们的直解,也就是用简单朴实的眼光来读,对于真正读懂《易经》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 关于《全本周易导读本.上经》的几点质疑 ——与寇方墀先生商榷
如何才能学通《易经》
不言之象——《易经》的微言大义
解《易经》——大壮卦卦辞
中国古代经部古籍中的义理
乾卦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