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纪律

遵守纪律

 

纪律及其意义

 

纪律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它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密切的联系。

大家也许知道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故事。说的是公元383年,东晋谢晋、谢玄的八万军队部署在淝水以南,秦王苻坚的百万大军屯兵淝水北岸。秦王苻坚和阳平公苻融在北岸登上寿阳城,隔岸眺望,但见晋兵布阵严整、气势雄伟,以致产生错觉,望着八公山,似乎连山上的草木都是晋军了。其实谢晋、谢玄每次率领的水陆两军共计仅有八万人,但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因而看上去“草木皆兵”,使秦王苻坚心生疑惧,他对苻融说:“这是一支劲旅,谁说他们弱呵!”晋军的纪律显现出的威武军容,首先产生了压倒对方的心理优势。谢晋、谢玄派来使节,要求移阵决战。苻坚最初的想法是:我们引兵稍稍后退,等他门渡到河中央,然后用铁骑紧逼,消灭对方,哪有不胜之理!作为一条计策,苻坚的想法未尝不可。《孙子兵法》上就有这么一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注: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中迎战,让他渡到一半而打击他们是有利的。)问题出在百万秦军纪律涣散,一退便自乱阵脚,一发而不可收拾。晋军则一鼓作气,乘势飞渡,齐集岸上,锐不可挡。危急关头,秦兵中的内奸跳了出来,扰乱军心,大呼:“秦兵败矣!”秦军立刻军心动摇,大家各自逃命。苻融急急骑马上前阻止退军,但哪里挡得了?在潮水般的乱兵冲击下,坐骑倒地,为晋兵所杀。兵败如山倒,一切都无可挽回了。百万大军为什么惨败于八万之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军的纪律涣散和晋军的纪律严明。

《三国演义》里讲述,诸葛亮病死在五文原,姜维依照遗令,徐徐还兵。司马懿听说诸葛亮已死,前往追赶,竟被四轮木车上的假孔明吓退,上了大当。后来确信孔明已死,再引兵去追,蜀兵早已退得无影无踪了。司马懿见孔明安营扎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感叹:“此天下奇才也!”

这就是“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由于蜀兵平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退军仍严整有序,好像仍有孔明在指挥一样,所以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假如像苻坚的军队那样,一退就阵脚大乱,还不被司马懿乘势一举摧跨?可见,纪律是衡量一支军队素质的主要标志,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那么,什么是纪律呢?纪律就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立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作为对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监督手段,反映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是这种关系的维护手段。纪律的实现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

纪律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甚至于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所学校如果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那么就产生良好的校风,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企业只有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纪律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纪律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的是人们去认识它、遵守它,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纪律的类型很多,大致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劳动纪律、军事纪律、财经纪律、外事纪律、学校纪律、公共纪律、职业纪律、保密纪律、赛场纪律。其中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劳动纪律、学校纪律、公共纪律、赛场纪律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要我们必须了解的。

遵守纪律要自觉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农奴制的社会劳动组织靠棍棒来维持,劳动群众极端愚昧,备受压抑,横遭一小撮地主的掠夺和侮辱。资本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靠饥饿纪律来维持,在最先进最文明最民主的共和国内,尽管资产阶级文化和资产阶级民主有很大的进步,但绝大多数的劳动群众仍旧是一群愚昧无知的雇佣奴隶或贫苦农民,备受一小撮资本家的掠夺和侮辱。共产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则靠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压迫的劳动群众本身自由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而且愈往前去就愈靠这种纪律来维持。”

列宁在这段话里区别了三种纪律——棍棒纪律、饥饿纪律、自觉纪律。这也是对不同阶级本质特征的概括。当然剥削阶级仅仅靠棍棒和饥饿也是不能够维持好纪律的,他们有两手政策。另一手是欺骗愚弄,小恩小惠加以安抚的办法,他们的愿望也是企图造就自觉执行其纪律的仆从。因此,他们经常采用收买人心、愚弄群众的办法。

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纪律关系不仅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垂直关系,它还是一种前后左右之间的平行关系。即使是垂直关系,也并非是一方服从一方的关系。因此,纪律决不仅仅以服从为内容,它还包括着相互合作、配合,共同承担一定责任等丰富内容。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引用考茨基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无产阶级在他还是孤零零的个体时是没有什么力量的,他的全部力量,他走向进步的全部能力,他的一切希望和愿望,都是从组织中,从他和同志们的有计划的共同活动中汲取来的。当他成为伟大而强有力的机体的一部分时,他就觉得自己是伟大而强有力的了。在他看来,这个机体就是一切,而单独的个体同这个机体比较起来是没有多大作为的。无产者以最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以无名群众的一分子的资格——毫不计较个人利益,毫不考虑个人荣誉——进行着斗争,他在指定的岗位上都履行自己的职责,自愿地服从那贯穿在他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思想中的纪律。”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纪律的本质,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纪律中服从的本质。这是单独的个体对伟大机体的服从。从这种服从,可以看出我们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

历史上一些反动阶级的一些反动人物对其阶级、集团的纪律也有自觉的成分,但由于顺从的对象不一样,服从的动机、服从的方式也不一样。同无产阶级的自觉纪律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的服从往往带有很大的盲从成分。如法西斯分子对希特勒的盲从,简直达到了奴才对主子的服从。似乎成了服从等于纪律。

我们不把纪律简单归结于服从,我们则强调社会责任。纪律实际上是社会责任,这是自觉纪律的重要标志,服从是一种责任关系。我们遵守学校的纪律,那就是对同学、老师的责任关系;遵守公共场所的纪律,那就是履行对在公共场所活动的其他人的责任。责任还是一种对于自身的关系,那就是说人们对自己所做所为负有道德上的责任。人们遵守纪律的行为,就是对自己负责,我们的纪律之所以是自觉的纪律,包括着对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自觉履行。

由此看来,纪律性也就是责任感。加强纪律性,也就是增强责任感。自觉的纪律不能就事论事地谈纪律,而要把纪律与责任联系起来,而且不能一般地谈责任,还要把责任与我们整个事业、理想目标联系起来。

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国家独主和民族解放的伟大理想,把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正因为他们明确自己肩负的伟大重任,才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赞誉。党有党章,每个党员都必须遵守;军队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个军人都要自觉遵守,使革命无往而不胜。今天,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又将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各自的岗位上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总的来说,无产阶级的纪律作为自觉的纪律,其特征:

第一,这种纪律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标、革命理想和革命利益的基础上的。

第二,这种纪律是人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纪律。

第三,这种纪律依靠人们的自觉态度去执行,虽然包含着必不可少的强制手段,但主要不是依靠强制手段去执行,在执行纪律的过程中注重说服教育,强调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这种纪律的目的不是把人当作俯首贴耳的奴仆、机械的工具,而是把人培养成为有思想、有头脑、有主见,自觉遵守纪律的新人。

 


 

群众纪律

 

群众纪律是建立在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以自觉为特征的纪律,是处理组织及其成员与周围群众关系的纪律。党的群众纪律是正确处理军队组织及其党员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准则。人民军队的群众纪律是正确处理军队组织及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准则。马克思曾经说过:“有识之士往往通过无形的纽带同人民的机体联系在一起。”群众纪律就是这样的无形纽带。

群众纪律还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声的动员令。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开辟的根据地和解放区,老百姓开始可能并不了解人民军队,在敌人的欺骗宣传下,他们不免存在着一定的疑虑。但是,后来他们从我军的纪律认识了这支人民军队,从而很快消除疑虑。故事片《智取华山》中,华山脚下一户山民,备受蒋匪军欺凌,起初分不清人民军队与蒋匪军队的区别,见了我军侦察战士就躲起来,男主人逃入山中。我军侦察战士露天宿营,下起了暴雨,战士脱下雨衣,遮盖了山民漏雨的屋顶,而自己却伫立在暴雨之中,这使山民的家属深受感动,逃入山中的男主人也打消了疑虑,毅然为侦察战士当向导,为解放华山做出了贡献。良好的群众纪律就这样有力地动员和吸引了人民群众支持、拥护革命战争。

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战士们连日作战,好几天没有睡觉了。进入市区后,天下着蒙蒙细雨,凉气逼人。战士们一个个露宿街头,和衣躺在潮湿的水泥地上,宁肯挨冻受淋,也不惊扰市民。市民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军队,大为感动,纷纷拿出自己的雨具给战士们用,拉大家进屋休息,都被谢绝了。

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安泰,两脚不能离开大地,时刻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每个组织、每个人也一刻不能离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母亲。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的群众纪律性不能削弱,只能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生气勃勃的群众性的创造事业,没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是断然不能成功的。

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章所规定的,也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每个党员、每个军人都要从这个宗旨出发,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而奋斗,时时处处为人民谋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我们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更要自觉遵守群众纪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不脱离群众,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条件是什么?——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钟贞山:论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凝聚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关于毛主席的智慧谋略之战争事典(一)
李忠军、杨科: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思想的方法论内涵探析
秋收起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开端
毛泽东军事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