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朝青瓷之南北朝青瓷作品赏析

    南朝青瓷瓷窑作坊的建立比两晋更加广泛,工艺趋向朴素实用。常见的器形有钵、碗、盏、盏托、小碗、深腹敞口碗、双耳盘口壶、鸡头执壶、平底或带圆饼足的唾壶、仰覆莲辨纹罐等。盘口壶壶身渐趋细长,盘口加大。钵、碗类器物腹部加深,圆饼形足的形式更普通。圆形青瓷砚由三足变成六足或多足。由于佛教思想的普及,瓷器上装饰的浮雕或刻划莲花瓣纹大量出现。

   北朝青瓷与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钵均有不同.北方青瓷的器型较大、尊、瓶、罐、钵之类器物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因而常常在器物的表面有玻璃流珠性现象、釉里往往有细蜜的开片、釉色青中微黄、器物多装饰以莲花辨纹、忍冬纹、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特征。此外它的造型与纹饰风格独与当时佛教的盛行有直接关系、造型,花纹装饰上具有某些佛文化特征。 

南朝青瓷作品赏析

一、南朝青瓷莲花尊:高39cm,口径12.8cm,底径13.5cm

   南朝青瓷莲花尊瓷质,撇口,长颈,溜肩,椭圆腹,假圈足。唇沿外壁有两相对的横向系,颈部饰有模印宝相花和刻划兽面纹,肩有竖向六系,腹中部和圈足处凸起一周仰覆莲瓣,腹部饰连枝纹和莲瓣纹。通体施薄釉,多已驳落。江夏区关山出土,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二、南朝青釉双耳盘口壶:高29.5厘米,口径11厘米

   南朝青釉盘口壶肩上有对称的双系,器施橄榄色釉,釉质莹润发亮,施釉未及底,青灰色胎,胎质坚硬细腻,胎釉结合紧密。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馆收藏。

三、南朝青瓷六系盘口壶:高17.8厘米 口径10.8厘米,底径8.3厘米

   南朝青瓷六系盘口壶是盛贮器。盘口,圆唇,细长颈,丰肩,圆腹,腹以下渐收,饼足底。肩部对称粘附横向单系和纵向双系各一对,肩腹部刻满莲瓣纹饰,外壁施青釉,底足无釉。现收藏于绍兴博物馆。

北朝青瓷作品

一、北朝青瓷莲花尊:高59.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20.2厘米

 

   长颈直口,外沿饰一对桥形耳,流肩,颈、肩部有六个双系环耳。贴塑六团花,六兽面纹,器身以多层仰、俯莲瓣堆雕,釉色莹润,积釉处呈浅绿色。器盖雕饰莲瓣纹,由于受佛教影响,青瓷上盛行莲花纹装饰。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

   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三、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瓷瓶:高22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7厘米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瓷瓶于1971年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出土。侈口,细长颈,鼓腹,浅圈足。通体施微泛淡黄色的白釉,腹之一侧挂翠绿色彩带。釉质细腻明亮,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白瓷器和加彩瓷器。白瓷和加彩瓷的产生,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色调,为以后的彩瓷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北齐黄釉舞乐扁壶:高20厘米,宽16.5厘米,口径6厘米

   1971年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北齐黄釉舞乐扁壶白色胎质,通体施褐黄色釉。体扁圆,形如皮囊。壶身两面似为同模印出的“胡腾舞”图案。乐舞者的形貌、着装均为胡人形象。

五、北齐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高23.5cm,口径7.7cm,足径8.4cm

   罐直口,溜肩,肩部有四弓形系,腹下渐收敛,假圈足,平底。口部及下腹部各刻弦纹一周,肩部刻弦纹数道,四系之下刻忍冬纹一周,腹部刻下垂莲瓣纹。器身上半部施黄色透明釉,又在八个方向上各施一道绿彩,下部露胎。此罐1958年出土于河南省濮阳李云墓,李云为北齐车骑将军。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为李云夫妇合葬墓,葬于北齐后主武平七年(57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莲花尊的比较研究
莲花尊的比较研究 三
古瓷欣赏[89P]
窑瓷(四)
瓷耀华章,千年传承——我国陶瓷发展之隋朝颜色釉
记录(108)之故宫 武英殿陶瓷馆(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