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仕女情结

文,图 真知堂

永乐无人,宣德多女?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朋友,估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陶瓷界的一句鉴定话语。意思是永乐青花瓷器里没有画人物的,而宣德青花瓷器里人物虽然不多,但是画女性人物的相对而言比较多一点。在宣德朝动辄几十万件的烧制青花瓷器里,绘画人物纹的青花瓷器,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市场价值极为高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过一件可供拍卖的宣德人物青花瓷器。

虽然说永乐无人,也不是绝对的,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一件永乐时期胡人乐舞图青花扁壶。图中共有五人,三人跳舞(两舞者在后)二人持乐器,一为敲手鼓,一为吹胡笳。胡笳为汉时流行于西北的管乐器,形制为三孔,木制,两端稍弯曲。汉魏乐府琴曲“胡笳十八拍”就是以胡笳为主吹奏的。此图居中舞蹈者跳的叫胡腾舞,这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流行舞蹈。该舞出自石国(古国名,在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一带),为男子队舞,以跳跃、腾踏动作为主。唐诗人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胡腾》诗曰:“石国胡儿人少见,蹲舞尊前急如鸟。”又有李端《胡腾儿》诗形容该舞:“环行急蹴皆应节,反身叉腰如却月”。

虽然如此,永乐无人的断语还是基本正确的。那么宣德多女在瓷器上如何表现呢?一是宣德瓷器上绘画的以仕女为多,二是宣德瓷器上基本上没有单独绘画一名仕女的。所以称为宣德多女,如图所示的宣德青花仕女庭院图高足杯。杯高12,口径16,足径5厘米,敞口,硕腹,高足,足内中空施釉。碗内壁正中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双圈款。款字工整,号称晋唐小楷,后人考证乃明初沈度所书,德字心上均无一横。有一横者为后代仿品乃为定论。

画中,庭院以青石栏杆围绕,栏杆外湖水荡漾,岸芷玎兰,郁郁苍苍。远处山连叠嶂,色如含黛。庭院内芭蕉洞石,错落有致。一名持扇仕女,头顶高髻,凤钗华服,从堂中走出。另一面云气纹中,一名仕女正向一名侍女走来,似乎在询问什么。好一幅洞庭春晓的美丽画卷。此器发色淡雅,晕散不重,是宣德时期采用进口青料和国产料混合后绘画的瓷器。釉面肥润,橘皮纹明显。应是明初宣德青花瓷器里的珍品无疑。

那么,为什么永乐宣德青花瓷器里罕见人物纹呢?

一是因为明初洪武年间,皇帝明文禁止在瓷器上绘画人物圣贤图案。永乐年间离洪武尚近,永乐帝不敢有违祖制,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宣德皇帝时期,离洪武已有一段时间,社会安定,人民富足,开始出现享乐的倾向,艺术史上人物纹饰一直是艺术品的最高表现形式。宣德青花开一代未有之奇,人物纹饰的青花瓷器的出现是必须而必要的。

二是元代青花瓷上的人物纹饰,多来自于民间画师按照元代全相平话的插图绘画的刀马人为主的图案故事,以文人的眼光看来,俗甚。非常低俗不高雅。后世帝王都是按照博学鸿儒的标准来从小培养教育的,基本上都不会喜欢这种人物画的民间故事图案。而习见的宣德青花人物纹饰瓷器都是文人绘画性质的。

三是永宣瓷器采用的苏麻离青料容易晕散,用来绘画泼墨山水极佳,用来勾勒人物比较不适。而宣德后期,由于基本上停止了郑和下西洋,加上海禁,苏青的来路受阻,到了晚期苏青已经使用殆尽,开始把大量的国产青料掺和在苏麻离青中使用,后来的成化朝已经完全没有了苏麻离青。此时用来绘画人物的青料,由于含钴量下降,反而比较适合人物绘画。绘画的图案也以仕女图这种文人品味为主。

四是永乐大帝基本上是赳赳武夫,南征北战,无暇顾及瓷器生产,对他来说,瓷器就是商品,就是赏赉所用,无所谓好坏。他自己使用的还是白瓷。后期迁都北京后才开始使用青花瓷。而宣德皇帝是有名的蟋蟀皇帝,喜好艺术,工于绘画,平时自己也是丹青妙笔。宣宗之作在中国书画史上是可圈可点的。所以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图甚至有可能是宣宗御笔。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皇帝喜好绘画,瓷器上迎合皇帝的爱好,出现人物画就顺理成章了。加之宣宗不爱武装,那么宣德瓷器上以文人喜好的宫装仕女图为主也就可想而知原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瓷博物 | 云想衣裳花想容——康熙仕女图
汪平:光绪人物的开脸特征
明代青花瓷简单介绍
永乐到正德,明初官窑的人物纹瓷器文物太罕见|瓷器鉴定真知堂
全文
明清·瓷器琐录(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