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 新天地——「上海记忆」消逝的太平桥(新天地前身,历史的演变)

新天地,伴随着19大的闭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团体纷至沓来的目的地。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群东侧,有一座人工湖,这还有个名字叫“太平桥绿地”。

今天就说一说 “太平桥”名字的由来吧!上海老城厢自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构筑城墙后,在城厢之西,有一条打铁浜(今老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顺昌路北段),它蜿蜒流淌,连通晏公庙浜(今自忠路东段)与南长浜(今复兴中路)。


由于这一带河浜港汊蛛网密布,加上西门外的南长浜河岸边铺设有石板路,可直通法华镇(今法华镇路、新华路一带),在清末是上海西门外的交通要道。

清末

在周泾之西,曾筑有一座晏公庙(原自忠路132号)。相传因晏公救过明太祖朱元璋,并水淹倭寇拯救上海城黎民,上海百姓建庙纪念,庙里香火鼎盛,数百年不衰。

原先在打铁浜上有座桥,桥的东侧建有一座“厉坛”,上海官绅士民来此打“太平公醮”,公祭亡灵,久而久之,这座桥被称作“太平桥”。

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太平桥地块全部划入法租界。随着租界扩充,开发商在此地大兴土木,盖了很多石库门房子。为了开发的需要,打铁浜被填平,成为今天的顺昌路。

1917年法租界公董局建菜市路(今顺昌路)室内菜场,占地1100平方米。1925~1928年,菜市路上开设了万康号等一批南北货、土产杂货店。

1933年,邬达克设计的辣斐大戏院(今长城电影院)开张,1935年,月光大戏院(后更名大同、大庆、亚蒙剧场,今拆)创设。

到30年代中叶,以今顺昌路自忠路口为中心,环周有各种商店及各种服务业网点130多家,所营有百货、棉布、中药、烟糖、南北货、餐饮、食品、油酱、副食品、五金、橡胶、木材、纸张、银楼、戏院、茶水、沐浴等业。

到了抗战前夕,太平桥地区店铺云集,鳞次栉比,罕有隙地。

建国后

,经公私合营、网点调整,济南路和吉安路上的专业旧货市场并移他处,南阳桥并扩为10家商店,而太平桥片区则渐发展为卢湾区一街三市(一街指淮海路商业街,三市指打浦桥、太平桥、鲁班路斜土路口)之一,成为地区性商业中心,各种商店齐全。

餐饮点心是太平桥地区的特色,1956年顺昌路北段饮食摊店达71家,1959年3月组建为顺昌合作食堂,

1990年8月改建并名为上海集美食街,一式16开间,24档,长达70米。室内安装燃气设备和空调, 24小时服务。这里的甜羹、糖糕、八宝饭、酸辣汤等风味小吃,不但方便了周边居民,又带动太平桥地区的商业发展。

2003年,太平桥地区正式开始拆迁了,拆除了太平桥一带的旧式里弄,以一大会址为中心,保留并修缮周边的一片石库门民居,取名“新天地”。

新天地”不仅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而且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漫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将上海的昨天与今天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回荡在昔日太平桥的上空。

作者简介

李涣之

李祎,字涣之,号灵溪山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寿带你兜马路#顺昌路
新天地、太平桥、打铁浜
闲话太平桥
【图考沪城】太平桥:从进庙拜拜到时尚新天地
话说“太平桥”
看懂上海:顺昌路的三张面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