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70 演变的凤鸟文化

一、楔子

在中国古代的动物崇拜中,龙、凤、虎、龟和麒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除了虎和龟,其他几种动物都不可考。这个不可考既在于流传下来的资料复杂纷乱、莫衷一是,也在于大家实在是没有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生物。今天我们就“凤凰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来探讨一下。

既然要溯源,那就得从凤鸟文化形成说起。众所周知,我们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虽然我们认为这里的“炎黄”是炎帝和黄帝的意思,但是,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并未在考古中得到证实,因为炎黄时期并没有完整的字,当时人们还是以口头相传为主的。这样,很多考古学家就认为,这里的“炎黄”代表的是以“凤”为图腾的长江流域和以“龙”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集团。那么,关于炎黄二帝是谁,这里不做讨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凤”文明就是“三皇五帝”时期诞生的。

炎黄时期的三大部落分布

二、那凤文明是如何形成的呢?

1.先从神话百出的原始社会说起——鸟崇拜文明

目前所有的资料里,最早的一件关于“鸟”图案的文物,应该是距今约70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罐,陶罐外表有“凤鸟纹”。虽然专家叫“凤鸟纹”,其实只能叫“鸟纹”,并不能叫凤。此图案在往后的良渚玉器及商周青铜器上也可见到。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罐
局部清晰图案

其次是河姆渡文化遗址里的一件“双鸟舁日”的象牙质地的蝶[鸟] 形器,上面有双鸟载着太阳的图案。河姆渡文明(距今约5300-7000年,主要在今浙江内)结束略早于炎黄时期(仰韶文明,距今约5000-7000年,主要在今河南省内),但是总体上两个文明是有交互的,可以说炎黄时期就有鸟崇拜文明了。

双鸟舁日

然而历史上,地处中西部的炎黄部落里是没有鸟崇拜文明的。比如黄帝是有熊族,从他驱使熊罴貔貅貙虎于阪泉之野打败炎帝部落看,黄帝部落应该是有游牧行为的熊崇拜文明;而炎帝双牛角的形象加上他本身精通百草、教民耕作可知,炎帝部落应该是有农耕行为的牛崇拜文明。恰巧的是,当时和炎、黄两大部落同时存在的,还有强大的东夷部落!(备注1)东夷部落本身就是有太阳和鸟崇拜文明的!(备注2)如 《山海经·海外南经》里记载的羽民国,是东夷九黎之一:“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这么一说,明显和楔子里考古学家讲的炎帝统辖范围是以凤为图腾的说法相矛盾。因为整个炎黄部落都没有鸟崇拜,何有凤崇拜?

所以我猜测,黄帝将已经走下坡路的炎帝部落吞并后,以粗暴的战斗力将以蚩尤为首的东夷九黎部落打败。但由于当时东夷部落比炎黄部落更先进(当时炎黄部落还处在落后的木石工具社会,东夷已经可以冶炼铜了),落后的炎黄文明自然被先进的东夷文明所融合,随之鸟崇拜文明也被炎黄部落吸收,逐渐形成“凤文化”的雏形(备注3)。

2.在接受了鸟崇拜文明之后,华夏族才会有“凤文化”的出现

这就不得不提黄帝的儿子少皡(也叫“少昊”,距今4542-4615年,号穷桑氏,名挚)!少皡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凤鸟立制的上古帝王。

虽然东夷已经被炎黄收缴,但是东夷文明还是被少皞完完整整地给继承了下来。文献记载,少皡在穷桑(可能是山东)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时候,有凤鸟飞来,于是改以凤鸟为图腾,以凤名为王、百鸟名为官名来统辖整个部落(备注4)——原始的凤文化就这么诞生了! 后春秋时期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里:“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所以凤为百鸟之王的地位,是从形成开始就已经奠定了的。

这个时候有人猜测,凤鸟可能就是少皞的名字“挚”,通“鸷”,一种如鹰的鸟,且上古时期“凤”和“风”是同一个字,这种鸟应该可以掀起一种大风,那么猜测凤凰的原型可能是一种凶猛如鹰的鸟。而当时少皞所在地最常出现的鹰类鸟,就有苍鹰、红隼、雀鹰之类。那凤鸟到底是哪种鸟?我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现在人见到的凤,是经过无数次艺术加工过的。此“凤”非彼“凤”。

苍鹰:我会是凤凰吗?
红隼:可能是个假凤凰吧
雀鹰:我会发出箫声哦

3.离开上古神话时代,终于进入有史可考的奴隶社会,凤原型逐渐确立

①在夏朝之前的良渚文化遗址里(距今约5300-4000年,今太湖地区),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也多有鸟形玉器,说明良渚古国已有鸟崇拜。根据考古发现,良渚文化中的石钺也非常多,而《山海经》里的金神蓐收就是典型的执钺形象,蓐收本又是少皞氏的辅丞之一,从侧面反映良渚古国文明也的确属于东夷文明,甚至让人猜测良渚古国人说不定就是《山海经》中羽人的后裔。所以良渚出现各种鸟形玉器也不足为奇。但是,良渚文化里没有资料证明“凤”的概念

良渚鸟形玉器
良渚羽人骑兽纹

而年代相差不是很远的石家河文化遗址里(距今约4600-4000年,今湖北范围内,也就是战国时期楚国所在地),出土了一件类似凤的玉器。这件玉器已经初具现代人认识里的凤形状了

凤形玉器

二里冈期(商朝前)青铜器上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变形鸟纹。到了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短尾鸟纹很盛行,而这个短尾鸟很可能就是商朝眼里奉为神祇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但出土的殷商早期“妇好墓”里,却出土了一件长尾高冠的凤形玉器,这与一般的短尾玄鸟有一些差别。从这件玉器可以看出,玄鸟头上的冠应该是皇冠,象征皇权。这个特别的玄鸟,很可能就是凤。

而之前很多专家猜测“玄鸟”是燕子,是很没有道理的。他们从字的表面意思看,认为“玄”是黑色的意思,玄鸟就是黑色的鸟,“玄鸟”就是燕子。而那时候也已经有甲骨文了,从甲骨文看“玄鸟”,也并不是指代燕子(备注5),从甲骨文造型看凤鸟有着三条极长的尾羽。可见商朝的玄鸟外形也是在慢慢发生变化的,逐渐变成了凤

更有趣的是。在商代殷墟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 意思是:商王令臣子用鸣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抓到了五只凤。可以说明在商朝,中国确曾有过凤鸟,是一种虽稀少、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那个时候凤鸟也是明确所指。而根据商朝出土器形上的凤图案看,凤鸟应该和妇好墓出土的玉凤相差不大,只要按照这个范围去寻找就好了。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商代玉器之经典

到了周朝,“凤鸣岐山”更是建朝的吉兆,现实中凤鸟一跃成为神祇。《国语·周语上》上就记载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传说。虽然岐山有大雁、灰鹅、赤腹鹰(鹞子)、燕隼、红嘴鹄、小鹄、长耳鹄这类符合“凤鸣”的短尾鸟,但这也只能说明符合早期商早期“凤”的形象。此时鸟纹大量出现,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而凤鸟纹尤以长喙区别于其他鸟。

到了西周中期,很多礼器上就已经出现大尾巴的凤鸟纹,长喙长尾高冠的“凤鸟”形象逐渐形成规制并普及。这也符合岐山地域性的特点,因为岐山周边是国内产雉科的宝地,比如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血雉等。此时,如同雉鸡类的凤的造型已经定型。

到了西周晚期,就出现了这篇有名的《诗经·大雅·卷阿》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这个时候凤凰不但是君权和德治的象征了,还是君子才俊的象征

西周中期的井季史尊,器身所饰大卷尾凤鸟纹,为西周中期穆王时期兴起的崭新纹饰
红腹锦鸡,和传说中的“凤”很相似
白冠长尾雉,三条突出的尾巴和甲骨文里的“凤”最像

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形成的时期,凤鸟形象具体化了

《山海经·南次三经》云: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这就是后期我们知道的五德具备、善歌善舞的凤鸟造型。而且这个时候也区分了各种类似凤的鸟类,比如我们常说鸾凤是同一类,但是诸多资料表明凤凰更偏好舞蹈,而鸾鸟好歌。见“《海外西经》云:诸沃之野,沃民是处。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大荒西经》云: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说明凤鸟、凰鸟和鸾鸟虽都五彩鸟,但是却是不同的鸟。

凤凰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这个时候凤皇又多了一层夫妻和睦的吉祥寓意。这个时候“风皇”/“凤皇”已经不仅仅指“凤”了,变成了“凤”和“凰”两种生物。以至于到了战国晚期,《尔雅·释鸟》说:“凤,其雌皇。”

再比如楚国更是一个以凤鸟为图腾的国度,全民崇凤。从史料看,国内出土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人物龙凤帛画》就是成熟体系的凤图案: 妇人头上,左前画有一凤,作飞翔状;凤对面画有一夔龙(如龙一足),作腾升状。具体意义不明,有人猜测是龙凤引导灵魂升天,可我总觉得是在辟邪。我的理解是夔可能是一种有毒的爬行动物,凤鸟是夔的天敌,“凤斗夔”就是在保护人类不受伤害,放到墓里也是由除魔辟邪的寓意吧。而凤鸟保护女主人,可见凤逐渐成为女性的保护神

国内最早的帛画

⑤终于到汉朝了——这是个符命和谶纬大肆流行、全民造神的年代。因为在这个年代,凤凰已经被各种光环加身,营造出汉瓦当里凤的造型——形体大方、挺胸展翅,高视阔步,气宇轩昂。

汉瓦当凤鸟造型

除了将品性高贵和祥瑞之气加大描述,最大的创造是,将凤集齐了九种生物之美——东汉《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这个说法对后世影响特别大,一直到今日。

汉朝,凤鸟也变巨型鸟了。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曾有人根据这个特征用鸵鸟“长颈”“高脚”“一夫一妻制”“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来证明凤凰和鸵鸟是同一种鸟。因为夏商周时期,中国古陆气候暖湿,中国还是有鸵鸟的,我国考古学家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有鸵鸟化石和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汉朝人拼命加工的“凤”与鸵鸟相似了,不知道是偶然还是真的当时人以为凤鸟就是鸵鸟状。现在人从生物构造角度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还是要说,此“凤”非彼“凤”,只能说假如鸵鸟是凤的话,那也只是凤鸟成型中的一个过客。

汉朝人眼里的凤估计和鸵鸟很像

而发迹于春秋,成熟于汉朝的“四灵”,也在汉朝大放异彩。其中南方朱雀为南方七宿总称。至于朱雀形象是如何形成的,暂且不谈。但是后世将凤鸟与朱雀混淆起来,明显也是自行脑补的。

⑥汉朝以后,关于凤凰的说法也跳不出之前的范畴了。比如晋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比如唐朝人们爱歌颂凤凰(备注6)、以凤喻人,以凤装饰生活;宋代人活得更精致,凤文化也充斥在各种生活中;元朝《小学绀珠》卷十倒是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鵷雏;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这种说法纯粹还是自我脑补,没有实际根据。明清后的凤凰和现在人观念里的凤凰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最后,总结一下,凤凰,从来就不是指的同一种生物,它一直在演变,不同时期指代的具体生物也不一样,但是每次变化,都有人工美化在里面,直到变为现在人心目中的“凤凰”,这和它本身生生不息的气质倒是符合呢。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凤

备注1:当时东夷部落主要分为蚩尤、帝俊、徐夷、莱夷和淮夷五大部分。蚩尤部居今山东西南一带,帝俊部居今山东和河南交界的地区,莱夷居今山东东部地区,徐夷居今苏北淮河以北徐州一带,淮夷居今淮河以南的苏南、皖南地区。

备注2:因为东夷崇拜鸟,所以也被称为“鸟夷”。 颜师三注《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意思是说:居住在东边的人,他们的穿着和鸟很像。在这种图腾崇拜的意识支配下,按越人习惯,航海时每遇厄难,便按照图腾形象——鵅鸟,把他们自己装扮成以鸟羽为衣冠的羽人或鸟人,同时也把他们所乘的船只予以图腾化,祈祷平安。他们还说“鸟语”,“鸟语”屡见于典籍,但今人多不信,实际上,“鸟语”是曾有过的。

备注3:我根据所知的资料推断,龙凤崇拜文明都是起源于东部以及南部地区,并不是中西部传入的。因为东部本土以龙为图腾的太皥氏就是个古老的氏族,比炎、黄还早,而蚩尤也属于此族。但是东部以及南部又一直存在着很多以鸟为图腾的部落,比如蚩尤管辖的九黎之一就有羽民族,所以东夷本身就是个多种图腾崇拜的地区。后战败的东夷部族一部分留在北方,一部分迁移至西南苗蛮之地,建立三苗部落,同样也带去了鸟崇拜文明,这和后来西南苗蛮之地(巴蜀地)崇日和崇鸟有也是相符合的。

仰韶文化(炎黄时期)中的的蚌壳堆摆龙——中国最早的龙

备注4:《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来朝”:昭子问少皞氏鸟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 郯子把自己说成是少皞后裔,并对当时以鸟为官的制度介绍得很详细,虽然难以考证真伪,但是作为反映少皞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则是确信无疑的。

备注5

百度贴吧“商朝吧”里大神给出的解释
一图抵千言

备注6:在《全唐诗》中,凤字出现了2978次,凰字282次,鸾字1080次,凤凰的这三种最有代表性的称谓出现的总数约占《全唐诗》总目数的十分之一,平均约每十首唐诗就有一个“凤”字或“凰”字或“鸾”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译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手里拿的是什么?龙凤图腾起源于蛇鸟崇拜?
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现象研究
说舜
舜帝与凤凰
东夷传说:这个“鸟人”部族对华夏文明影响超乎想象!
为什么说西方的“不死鸟”没有资格和我国的“凤凰”媲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