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7、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的洗漱器、兵器、乐器、纹饰等

1109.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宴乐画像杯(战国早期饮酒器)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4世纪中叶)

一看这个器物,感觉就是盆,可是那个标签是杯,跟青铜器的杯,都不一样,恐怕是铭文说了。但是重量才330g,六两多,没有现在一个陶瓷杯那么重。上博网站这样解释:

器呈椭圆形,敛口,腹略鼓,向下收缩成平底,腹的两边有小环耳,套有附环。纹饰用极锐利的锋刀刻凿,线条细如毛发,几乎为目力所不及。这种装饰技术,在战国中期以后比较流行。整个图像计有建筑物三所,车四辆,人四十八个,鸟三十三尾,兽十头以及其他器物等,有条不紊地布置在杯的内外壁,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战国时代贵族生活的画面。

青铜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器具趋向实用性,图纹雕刻也不再严仅刻板,变化,甚至出现图画,如这件宴乐画像杯,简单实用如今日之水瓢,刻纹丰富如长篇宴乐图。

1110.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变形交龙匜(春秋晚期洗漱器)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高18.5厘米,重3.35公斤,1993年自香港徽集。

口沿与腹部均饰变形交龙纹,龙体用双钩线条组成,躯体方折,但已不辨收尾,这种龙纹的方式,具有秦国青铜器的特点。

1111.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者尚盘(春秋晚期洗漱器)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通高11.5厘米口径37厘米重3.35公斤

直口折沿,浅腹平底,三条兽面蹄足,腹两侧有一龙首鋬。腹饰三层一倒一正的龙纹。

铭文释文:

隹(唯)王正月初吉丁亥,者尚

余卑□□即择其吉金,自

铸其般(盘),用□(祈)眉寿,万

年无强(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此铭文格式为西周格式,在东周器中如此规整的鲜见,周围亦没有范铸法明文范块嵌入的痕迹,自左上方始读。原名周丁亥盘、者尚余卑盘。

1112.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透雕蟠龙鼓座(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

鼓座上方有中空的圆筒,用来插鼓,下面是与鼓体垂直的高台边,设四个衔环铺首,可供移动时候搬运用。鼓座台面上设置有造型生动互相咬合的透雕圆雕蟠龙,极有气势。

透雕蟠龙鼓座上有九条龙。下部最边上三条龙首尾相连,围成一圈。中部有六条龙,三条头朝上,三条头朝下。下部的三条龙,咬着中部头超上的龙的尾巴。中部头朝下的龙,咬着下部围成圈的龙的中间。中部头朝上的龙,咬着上部一圈边沿。头朝上的龙,有翼无足。头朝下的龙,先有足,后有翼。这样中圈的龙翼同圈,相互稍稍交错。

此物为“建鼓”的半球形底座,其上还应有装饰木鼓柱、革鼓、羽葆等附件,惜已不存。鼓座的接口、座身、铺首衔环等系先分铸再接铸而成,为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器体魄巨大,纹饰华密,气宇轩昂,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1113.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吴王夫差鑑(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

45厘米,口径73厘米、重54公斤。

鑑是大型的水器,按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分析,鑑的具体用途有三种,一般用来盛水,也可盛冰用于冰镇食物;在铜镜没有盛行之时,古人常以之照容;此外还有沐浴功能。鑑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盛行,西汉时仍有铸造。这件鉴大口平底,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耳上饰兽面纹,兽的额顶又饰一高出器口的长鼻兽。另两侧装饰了立体的卷尾双角龙,两条龙攀缘器壁,咬住鉴口,炯炯有神的双目窥探鉴内,作探水状,非常形象生动。除了立体的双龙,鉴的口沿、腹部均饰繁密的交龙纹。这种体躯交缠、盘旋的龙纹,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

此器前后各置一卷尾双角龙作伸头探水状,两条龙攀附于器壁,咬住鑑口,非常形象生动。颈部、腹部均饰交龙纹。这种躯体交缠、盘旋的龙纹,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鑑的内壁有铭文二行十三字:

攻吴王夫差选择(择)

氒(厥)吉金,自作御監(鑑)

记叙了吴王夫差选用最好的吉金(青铜)铸造了这件作为宫廷御用的器物。

1114.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龙纹镈(bó)(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6世纪上半叶)。

全呈合瓦形,钮作相对峙回首虎形,团状蟠龙形枚。鼓部饰夔龙纹。

镈钟,青铜制,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形制如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特悬(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它相对编钟言,后者为编悬,前者为特悬。编悬十六钟共簨,特悬者镊钟一簨。

1115.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者减(三点水)钟(春秋晚期乐器)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高28.8厘米鼓间11.5厘米铣间15.2厘米重6.15千克,传1761年江西临江县出土。

钟为合瓦形。雨饰叶形纹和卷龙纹,旋饰蝉纹一周,干饰云纹,舞部和篆部皆饰卷龙纹。枚作两层圆台形,鼓部中央是六条龙纹,龙体折曲成矩形,两侧各伸出三个龙首向上翘起。这种龙纹样式十分的少见。江苏邳州九女墩2号春秋墓出土吴国的□巢钟也装饰有这种龙纹。由此可见,这应该是吴国青铜文化极富特点的一种纹饰。

钲及两铣铸铭文四行二十八字:“唯正月初吉丁亥,攻吴王皮□()之子者减自【作】X()钟,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其中“作”字漏铸。铭文中的皮然,即吴王毕轸。《史记·吴太伯世家》:“颇高卒,子句毕立。”

司马贞《索隐》引谯周《古史考》作“毕轸”。者减钟是现存吴国最早的青铜器。《者减钟》铭文是现存最早的吴国金文材料.

1116.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龙纹钟(战国早期乐器)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4世纪中叶)。高54.7厘米,重15.15公斤。自上海冶炼厂废铜中拣选所得。

甬呈八棱形,中空而不通腔,此钟最为特殊之处,是在钟的内腔壁和舞底均充满纹饰,而且比钟表面的纹饰更为精细繁密,这在战国时代是极为罕见的。

1117.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X儿钟(春秋晚期)

名称那个字不会读,用X代替。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李荫轩先生邱辉女士捐赠。

徐国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国家。它建于大禹治水之后,历经夏、商、周几个朝代,至春秋末年为吴国所灭,前后历经四十四代国君,有一千六百四十九年历史。由于徐国比较“早熟”,强盛时我国的文字尚不够发达,而文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其国力又已大大衰落,所以自古以来有关徐国历史的记载语焉不详。幸而考古发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为我们考察徐国历史提供了帮助。迄今发现的铸有铭文,并且明确标示“徐王”等字样的青铜器,有四五十件,其中礼乐器的数量过半。这些徐国青铜器,大都造型优美,纹饰精良,而且绝大部分铭文句式整齐,文辞优雅,用韵精严,字体颀长秀丽。对这些铭文进行正确的释读,对于“还原”徐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尤为可贵的是,礼器“俦儿钟铭”出现六个人名,而且其人物关系明确,这对于了解徐国族系意义非凡。俦儿编钟共有4(一说5)传世。其一著录于《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三·三~),其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三、其四都为上海博物馆所藏。四钟铭文的内容应该相同。其中孙星衍藏铭文最完整,存铭文74(其中重文1),可惜拓本不甚清晰。其他拓本虽然较为清晰,但内容不全。

1118.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lǚ](户戈黑)钟(春秋晚期乐器)

清咸丰、同治年间在山西省荣河县后土祠附近出土,传世应有13枚,上海博物馆藏有10枚,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台湾中央博物院各收藏枚不知下落。郘钟最大高44.3厘米,重9000;最小高24.5厘米,重259086字,记载晋大夫郘铸此大钟八肆和相应的磬四堵,并与鼓配合使用。八肆钟就是八组音阶完整编钟。旧说16钟的总数当在曾侯乙墓编钟之上。由此可知晋国音乐的高度发展。据史书记载,用钟数量之多寡与当时主人所处地位和身份有关。郘大夫,所用钟数已超越了身份的许可范围,这是当时社会已出现礼崩乐坏,是等级制度崩溃的表现。

1119.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吴王光剑(春秋晚期兵器)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总长77.3厘米,剑格宽4.8厘米,剑体长65厘米,重1公斤,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

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因为剑上铭文记载它是吴王光(即吴王阖闾hélǚ)使用的剑,故而得名。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吴王光剑剑身修长,锋锐极佳。春秋战国时期,征战不断,促成了兵器铸造业的大发展。兵器的产量、质量均有大幅提高。当时的吴与越都是铸剑名邦,兵器质量精纯,装饰华丽,行销天下,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吴王光剑铭文字体称为鸟虫书,这是一种鸟形或虫形的艺术字体。春秋中晚期以后这种字体常常作为青铜装饰的一部分而在楚与吴越地区流行。

吴王光即吴王阖闾,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阖闾九年(506),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五战五捷,大败楚军,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翌年,越国君主允常率师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振中华。阖闾十九年(496),吴王阎闾兴师伐越,两军在今嘉兴南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趾。阖闾被迫还师,死于陉,后葬苏州虎丘山。

剑是我国古代随身佩带的格斗兵器。当时的吴越造剑,一枝独秀,负有盛名。

1120.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兵器.

:矛(木护夹) 战国晩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221年)

下:兽面纹矛-菱形纹矛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476年)

矛: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又分前锋和两翼;骹为插入木柄处。

1121.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兵器.

蔡公子加戈,春秋晚期,长22.5cm0.29kg。胡部铸铭文26字,蔡公子 加之用。铭文为错金鸟书,字体秀丽。

曲胡戈,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

透雕云纹戈,战国早期。

1122.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纹饰.画像纹

1123.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纹饰.几何纹

1124.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纹饰.龙纹

1125.沪游.沪博馆.青铜器.更新期.纹饰.兽面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更新期
考古发现颠覆了文献记载:“吴钩”原来不是兵器,只是种生活用具
收藏见证历史(6-33)春秋吴越青铜器精品,鑑、錞于、钩鑃、兵器
苏博大展来袭丨跨越千年,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再一次相遇
国宝 :西周青铜器(组图)
上海博物馆中的青铜时代(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