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蜀文明到底有没有文字?灿烂的'巴蜀图语'值得收藏

  卫聚贤,山西人,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后曾师从王国维。1941年的春夏,卫聚贤三次从重庆来到了成都,见到白马寺出土的铜兵器。回渝后他细细揣摩这些买来的文物,发现了一连串的惊喜。他意识到它们在诉说着一个湮没已久的辉煌时代的故事,将彻底扭转当时人们对古代巴蜀乃蛮荒之地的认识。

  他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巴蜀文化》一文,分两次发表在了自己主办的《说文月刊》上。文中,他惊世骇俗地将这些神秘的符号推断为巴蜀文字,并由此第一次提出了“巴蜀文化”的概念,认为春秋前巴蜀有区别于中原地区的独立的灿烂文化。

  这种向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中原中心论”直接提出挑战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考古史家商承祚当即著文反驳,认为那是夏器和夏文,怀疑卫氏买的是些假古董。

  【质疑】

  创造了三星堆、金沙

  古蜀文明岂会没有文字?

  其实,古蜀究竟有无文字,远在汉、晋就有一番争论。西汉扬雄所著《蜀王本纪》中首倡古蜀人“不晓文字”之说,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产生了殷太史彭祖的蜀国岂会没有文字?但后代学者多对《蜀王本纪》的说法深信不疑,蜀无文字之说几成定论。

  在沉寂了1500年后,卫聚贤的文章重新激活了这场争论。此后伴随着越来越多青铜器的出土,至二十世纪60年代,卫氏的“巴蜀文化”的概念已被人们普遍认同,但镌刻在青铜器上的符号依然神秘莫测,浸淫其中的学者时至今日对这些符号的看法依然存在严重分歧。

  1984年,四川博物院研究员李复华和王家祐在共同研究了更多的巴蜀符号后,更愿意将它们称为“巴蜀图语”。他们猜测“巴蜀图语”可能是一种类似传统吉祥话语的东西,用以看图解意。

  在对这些巴蜀符号的研究中,“文字派”的学者毫不示弱,以日益增多的考古证据不断强化自己的主张。他们坚信创造了三星堆、金沙这样辉煌成就的古蜀文明,不会没有文字的存在。

  【推测】

  秦始皇推行文字统一

  巴蜀文字也没有灭绝

  1985年,雅安市荥经县的一个战国晚期船棺墓里出土了一件铜矛。矛长20厘米左右,精心雕刻有虎目、獠牙、血盆大口,一股凌厉之气穿越2000多年仍然寒光逼人。尤其让人振奋的是,其骹部錾刻有“成都”二字,考古学家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都矛”。“成都矛”的发现,说明汉字比我们想象中更早地来到了蜀地。

  诡异的是,那些神秘的巴蜀符号,此时也和汉字一起现身。

  1954年以后,四川地区接连有战国时期的铜印出土。这些铜印多为方形和圆形,上面雕刻着文字一样的符号,考古界称之为“巴蜀印章”。这些印章,基本上都是阴文,刻有边栏,与中原同期印章风格相仿。那些印章上的符号,一些学者认为主要是巴蜀文字,但也常见一汉字——“王”。

  对此现象,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段渝解释说:“殷周至战国时代,蜀在使用自己的文字的同时,也使用中原文字。”他认为,秦灭蜀后巴蜀文字仍继续流传。秦始皇推行文字统一制度后,巴蜀文字也没有灭绝。直到汉初,巴蜀文字仍屡有所见。汉中叶以后,作为一个文字系统,巴蜀文字才逐渐归于寂灭,但民间仍有巴蜀文字流传。汉末张陵在大邑鹤鸣山所得“术书”,即巴蜀文字的孑遗。(记者 陈蕙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蜀文字五千年解密
破译千年古蜀文明的钥匙
寻找古蜀时代的文字
古蜀文字五千年
古蜀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更成熟
四川发现记录五千年前祭祀场面的玉版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