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咽痛三年多,中医引火归元,补精益肾治愈

患者薛女士,61岁。患者咽喉不舒,有微痛感已有三年,期间去过很多大医院治疗,但是不见好转。当时诊见患者齿龈不红,脉浮虚。经问诊又得知患者小便清长,两足较冷。《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跗内……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肾气亏虚,肾阳不藏而浮越于上,郁于肾脉循行之喉咙,下无阳气以温养,故见咽喉不舒而微痛,下则两足不温而寒冷。《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灵枢·五味论》说:“齿者,骨之所终也。”是齿乃肾之所主,肾阳上浮,故其齿不固而松动,脉亦浮虚。病因虚热而非实火,故齿虽松动而齿龈不红。阳浮于上而下无阳热之化,故小便清长。此所谓“上热下寒”之证也。判定此乃肾虚阳浮,上热下寒;治宜温补肾气,引火归元。

点击加载图片

于是开出如下方药: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炮附片,肉桂,肉苁蓉,地骨皮,龙骨牡蛎等。用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附片、肉桂引火归元,助肾阳蒸动肾阴以化生肾气,肉苁蓉补精以益肾,地骨皮,龙骨牡蛎补肾以清虚热,从而增强肾气丸方温补肾气以收敛浮阳之效。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药后咽痛减轻,后又减去方中的地骨皮,又七付,药后病愈。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点击加载图片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常年上火不断,但是同时他们还会出现下焦虚、寒、弱的症状,尤其集中在身体的中下部,中医把这种症状叫做上热下寒。

如果你身上也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就有可能考虑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表现为上身特别是头、面、咽喉等有热象,而下身特别是下肢却是寒象的症候。

上热的症状主要有:上火、痤疮、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牙龈出血、流鼻血等

下寒的症状表现为:腰以下怕冷、大便不成型、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等。

一旦上热下寒,男性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性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等等

上热下寒的原因是中焦不通,气血循行不畅导致的,中焦有两个重要的脏腑,就是脾胃。这个位置交通上焦和下焦、中焦有阻滞,常见就是脾胃弱引起的寒湿阻络、痰凝中焦,气堵住了。所以调理脾胃打通中焦要塞死调理上热下寒的当务之急。

因此,治疗“上热下寒”的关键既不在清热,也不是祛寒,而在于理中,中焦疏通,寒热既济,何来上热下寒呢?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功善疏通中焦,兼可清上温下的方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点击加载图片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方名很直白,直接将药味列于方名中。

干姜,即生姜晒干或低温干燥后而得。其味辛而性热,上入心肺经,中入脾胃经,

既能助脾胃之阳气而祛脾胃之寒邪,而奏温中散寒之效,其辛香之气长于行散,可助脾升清,引下焦寒凉之气向上制约上焦的火热。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黄芩、黄连均为苦寒之药材,用在这里,不仅可以清上焦上火的症状而治标,

此外,中医认为,苦味善降。因此,黄芩、黄连用在这里还可助胃气通降,顺带着将上焦的火热也往下引。简单讲,干姜辛热而善引气向上发散,黄芩、黄连苦寒而长于降泄气机,又主入中焦脾胃,一升一降之间,将中焦郁堵的气机打散开来,而疏通中焦。

最后用了一味人参,

可能有人会跳出来质疑,人参大热,服用之后岂不是更容易上火?

点击加载图片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所以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

人参主入脾经,善补脾调中,鼓舞脾气,以助脾胃健运,脾胃转运得当,痰湿不生,中焦畅通,上热下寒的症状自然得以缓解。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若是中焦痰浊壅盛,可酌加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的药材;陈皮。若是脾胃虚弱,健运不利者,当加用白术等健脾益气的药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上焦下寒的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
“上火下寒”?面红耳赤却又四肢冰凉?口舌生疮却又胃寒腹泻?
6味药,治愈十几年上热下寒,脸上长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手脚冰凉、大便溏泄
UC头条:上热下寒?送你四味中药,清上温下治标,辛开苦降治本
上身热,下身寒,男人宗筋难,中医一方搞定上热下寒
认识经方甘草泻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