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代玉器文化内涵的辨析
(原作者:谢灵华)摘 要:本文从宗教信仰、道德理念和世俗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汉代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代;玉器;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67-01
一、汉代玉器对宗教信仰的塑造
汉代人的生死观念贯穿了他们对前生、今世和来生的理解,而玉器是彰显这种理解的直接载体。汉代贵族“视死如生”,在丧葬用玉方面将生前最好的器物和最宝贵的财富埋入墓中,相信用玉可使尸体千年不朽,由此也形成了汉代时期厚葬之风。汉代人希望通过玉晗、玉琪、玉狮、玉握和金缕玉衣的保护,将死者的尸体永久保存下来,为人的魂魄提供永远的居所,灵魂就能够早登仙界。葬玉中玉璧的风格着重神秘气息,双龙共首的纹饰风格在葬玉的玉璧中比较多见。汉代墓葬的陪葬玉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墓主实现升仙的通道或媒介,在这些器物中,羽人和天马的造型也很常见。汉代羽人造像肩生双翼,双耳过顶,且不再是商代羽人的鸟喙。考古发现有1966年西安南玉丰村出土西汉羽人器座,该羽人器座作跪坐状,高15.3厘米,大耳披发,尖鼻阔嘴,眉骨、颧骨隆起。着无领右衽长衣,束带,赤足。背部有双翼,膝下也有垂羽。双膝间有半圆形凹穴,用以插物,羽人双手作捧持状。汉代的天马是一种长翼,可以升天到达仙境的神物。咸阳博物馆藏西汉透雕羊脂玉羽人飞马,在陕西咸阳新庄出土。从这件器物可以看出,汉代工匠饱含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灵感,技法细腻,飞马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该器物在反映汉代现实生活中的马匹普遍使用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飞天成仙的渴望和普遍追求。
以本地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为代表的宗教在汉代开始兴起,玉文化也由鬼神崇拜之物逐渐被赋予了世俗宗教的内容,玉器的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玉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被进一步扩大。玉被道教奉为仙圣之物,蕴含“天地之精”,是“阳精之纯”,并相信通过“食玉”可以实现登天成仙,认为人的尸体可以通过含玉即可达到永不腐烂的目标。由于汉代崇尚道教,各阶层都渴望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于是玉逐渐被赋予了延续生命、保存健康的物品,甚至出现,饮玉液来达到养生的风俗。道教认为,只有在神仙世界才能摆脱人间的痛苦和失落,寻找到超脱与自由,灵魂在仙境中可以得到安宁与幸福,获得生前不曾拥有过的一切。而对这一幻境的描述则是通过玉来实现的,包含着玉虚、玉宇、玉都、玉阙的“琼楼玉阁”。而同样可以被普通人所获得,以此来实现穿越生死,玉器就成为联系仙人与凡间的桥梁,而对玉器的使用能够充分满足使用者内心的精神需求。汉代人对玉器的占有和使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自身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改变了商周以来盛行的祖先崇拜、礼仪规范以及道德教化,减弱了对神、鬼的敬畏,认为通过自身的修行可以达到天界,同样可以分享神的欢乐,为宗教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点在佛教中也有充分的反映,佛教洞窟中供养人与菩萨并肩而立,充分表现了汉代人自信、乐观、开朗、积极的人生心态。
二、汉代玉器对道德理念的规范
现实中的事物在玉的光芒下便有了一种文学诗意的想象,通过这种隐喻来完成对中国传统道德情操的物化,从而为人的精神世界营造一种远离尘世的理想之美。玉所具有温润纯净,超凡脱俗的美好品性,乃是中国人最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在中国古代文人道德观念中,对世俗功利、显赫权势的排斥,追求的是一种淡定平和的心绪,追求的人格美、生活理想以及文学艺术的美,都通过玉器之美来承载。玉器以其素朴和淡雅,形成了一种积淀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生活方式与艺术理想,玉的精神内涵寄托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一方面,汉代的道德理念通过物化,使人们寻找到了传统思想观念的载体;另一方面,道理理念又使玉器人格化,为道德理念的宣扬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人们不再单纯关注玉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注重挖掘蕴含其中的伦理道德价值。以佩玉为例,佩戴的人除了把其作为华丽的配饰以外,更因佩戴玉器而自诩为“君子”,佩玉所蕴含的被社会所接收的高贵气质恰好可以作为佩玉者品格、情操、气质、风度的反映,增添了贵族们在仪表上的显赫和威严的风貌。
三、汉代玉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汉代玉器功能的改变,使其不再局限于巫术、原始宗教和礼仪旧制的限制,开始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汉代玉器图案已经开始表现琳琅满目的现实生活场景,那些祈福长寿、多子和安逸舒适的生活的画面,蕴藏着玉器制作者原始活力和浪漫幻想,玉器由传统的装饰与实用的物品,向高浮雕和圆雕陈设艺术品转变,呈现出回归民间、回归生活的情结,将中国的玉器文化向更高级阶段推进。从器物类型来看,饮食类的玉容器,说明汉代玉器开始踏上生活化、世俗儿的道路,再一次开拓了我国玉雕艺术的春天。比较有特色的考古发现是2010年8月25日出土于杜陵陵区陵庙遗址的三个玉杯。这些玉杯以新疆和田玉雕琢,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平口、深腹、高圈足,腹壁上部较大,至底部渐次呈弧形内收,足柄为圆柱体,圈足下端呈喇叭状,杯腔内底呈半球状,每件玉杯皆在杯体外琢磨出3组9圈凹弦纹,玉杯制作规整,内外均抛磨光洁,三件玉杯大小非常接近,其中两件玉杯上束有厚0.1厘米的扁平状金箍,反映出极其精湛的制作工艺。
参考文献:
[1]睢成.试析汉代玉器中圆雕动物的特征[J].开封大学学报,2013(3).
[2]杨建芳.深化玉器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物,2013(10).
[3]金明磊.汉代龙形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李强.浅谈古玉鉴赏的艺术——以汉代螭纹玉器鉴赏为例[J].神州,201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器的传统文化内涵
玉器和玉的文化内涵(组图欣赏)
上博赏玉:端庄典雅夏商西周下篇
軟玉及古玉器的鑑定
(原)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
玉润墨香说古玉二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