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玉器行家谈古玉

玉器行家谈古——北京崇玉堂古玉器行魏立成先生访谈录

                              顾建中

 

魏立成是京城古玉界有名的断玉专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到昆仑山采玉点勘察过和田玉的生成环境和矿脉,后来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办了玉石加工厂,爱屋及乌中爱上古玉这一行,二十多年来他亲历过的古玉器不下数万件,他的古玉器行经常是收藏家和考古专家光顾的场所。珠宝界、金融界、考古界和收藏界的专家学者、玉雕大师常来店里与他切磋交流,全国各地及香港的朋友时不时上门求教。日前,笔者专程到北京东华门大街崇玉堂,就古玉的价值与市场,古玉的材质、雕工与文化传承等问题,访问了魏立成。

魏立成的案几上摆放着一尊温润光洁的玉观音雕像,我好奇地问他:“这尊玉观音是什么年代的?”

魏立成抚着雕像对我说:“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和田玉观音。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这尊玉观音从用料到做工都很精致,更难得的是为她相配的珐琅底座和背光造型设计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说着,他让我摸摸玉观音的手指,果然葱白似的五根指头纹理清晰,指甲历历入目,雕工的精细之处着实令人赞叹。 

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玉器琳琅满目,我问:“听说汉代玉器做工已经很精细了,并且能镶嵌金银,是真的吗?不同朝代的古玉器价值应该怎样来衡量?”

他拿起一件东汉法冠,要我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错金银工艺,又拿出一件宋代错金银玉器,取出一件清代玉器让我细细辨识,我一一观察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我迷惑不解,魏立成打着手电让我细看开槽与金线,我这才看出其中些许 “奥妙”。原来汉代玉器从开槽到镶嵌,再到金线的精巧程度确实远优于宋代与清代。

    立成解释说,我国商周时期就可以镶嵌宝石,做金银了。现代人在古玉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就是厚今薄古,总认为现代科技发达无所不能,古人工具落后,设计陈,工艺粗糙,一说到古玉就一定是拙朴,以现代人的浮躁心态看待古时代、古工艺、古文化,其实是错误和荒谬的。新近出土文物证明,战汉时期和田玉已出现在诸侯国的殿堂,琢玉工艺相当精湛,设计水准惊世骇俗,雕出的玉器后人根本难以企及。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工艺和神韵均不如战汉,唯玉雕造像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隋唐时期物质文化高度发达,人们的审美更加华美,玉器已不是等级的象征和王权的专利,开始走向民间,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吸收西亚、东亚艺术形式,在写实风格上别具特色。唐以丰满著称,宋以纤巧闻名。宋代玉颇多文人气息,讲究生活品位,质朴和典雅共存,宫廷民间兼容的风格。辽、金、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受宋代治玉风格影响,融入本民族风俗、习惯,产生了极具个性,风格粗犷的玉器,明代把玉成为时尚,题材多样,从王公到平民都玩玉,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风格;清代乾隆爱玉成癖,玉器成为继战汉之后的又一峰。遗憾的是,即便是乾隆时期的仿汉古玉还是达不到战汉水平。而现代人喜爱和田玉,只注重它的经济价值。 

 

顾建中(以下简称“顾”):有人说红山文化玉器出土的只有几十件,流落民间的红山古玉都是赝品,你是怎样看待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这些史前古玉的?

 

魏立成(以下简称“魏”):高古玉,那是神,不是物。史前古玉印记着部落首领祭祀天地万物的痕迹,祖先把它视为赋予神性的神物,对它顶礼膜拜。高古玉是石器时代产物,是时间老人对华夏民族的见证,是世界文明文化唯一的无断代物证。人类从与石结缘维系生命那时起,一天也没离开过石头。玉石器伴随民族演进,演绎华夏民族进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认为:“我国的玉石器史经历了原玉期、神玉期、王玉期和民玉期四个阶段。玉文明历史可以上溯到近两万年,辽宁海城仙人洞出土有12000年左右的岫岩玉石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有18000年前的白色小石珠和黄绿色穿孔美石,都是例证。过去总认为玉器仿青铜器,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证实那是有失偏颇的。”高古玉的特征就是器形不求形似而重神韵。谈到史前玉器的数量,魏立成说,红山文化在我国有大量分布,流落到民间的玉器何止成千累万!当然,仿品是存在的,但好的仿品那是要花大价钱,费时费力的。一件做工远抵不上汉代的和田仿古玉璧雕件,少则一年半载才能完成,资金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才完成,一般的小摆件没必要冒这个风险,花那么大工夫得不偿失。

 

顾:现代人都喜欢和田玉,为什么红山人不选用和田玉材质而用其他玉制造神器?是不是时间相距过于久远,古人的审美观现代人接受不了,您是怎样理解祖先选择玉材的?

 

和田玉又称软玉,属于角门石中的透闪石阳起石,有羊脂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及红玉数种。夏商周三代以前我国古玉材质和田玉还不多见。那时的红山先民较少有机会接触到和田玉等材质好的软玉,只好就地取材,因石使用,选用地最好美石雕琢,这样就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的不同质。红山的古韵高不拘一格,黄白玉、玛瑙、岫玉等好石都用。古审美也符合现代人的观点,因为那是古人用心灵去雕琢祈祷神的礼品,用虔诚完成供养天地的贡品,来不得半点亵渎,就像文革时期对毛主席瓷像的做工,选材精良,做工精细,慎之又慎,能不精巧极致!

 

顾:古玉器形不同,纹饰纷繁,朝代各异,对于经验不多的收藏者来说该如何去辨识?

 

对于古玉收藏者来说,要多观察多学习多求教,不要盲从,更不要光从价格出发去购买,那样出错后会心理不踏实。玉器收藏首先要弄清楚质,是河磨料还是和田玉,是山料还是籽料,是俄玉还是青海玉,是阿富汗玉还是玻璃合成料;从刀工和玉痕纹上辨识,包括镶嵌与金银。市场上的玻璃合成料不少,其实,清代也有用玻璃充当和田玉的,行内称“料器”,料器在高倍显微镜下没纹理,有气泡,手感也较轻。真正的和田玉在阳光下或手电照射下有石质的天然纹理。从器形功能上分为陈设器、实用器、礼器等,不同玉的颜色标志着拥有者身份和等级的不同;从图案和寓意上也能分析,它是哪朝哪代作品,比如说,战国两汉的玉雕工中的“‘游丝毛雕’,春秋时期古玉的‘卷云纹’组成中有类似虎头、龙头的纹饰,战国‘勾连云纹’、‘乳钉’、‘谷钉’的做工手感较为突出,还有‘柿蒂纹’、‘羽形纹’、‘回形纹’等多种纹饰,较为丰富,兽多见‘辟邪’和‘天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独角为辟邪,双角为天禄,辟邪作用为镇宅,天禄寓意升官;辽代玉雕的图案以春水秋山是其代表性作品。唐代的纹饰有‘云龙纹’,有‘飞天’,龙是尖嘴龙,吐舌,凤是‘丹凤眼’。很多图案红山文化就有了,后人是传承中的变化,从这上面也可看出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

 

顾:您是怎样看待古玉收藏和古玉市场的?

 

我国玉市场是古玉不如新玉价高,这很不正常!说着,他为我拿出一个玉器摆件。你看这件是皇家的物件,是一个香熏摆件,有一米左右高度,上面有各种典型纹饰,运用工艺有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圆雕等神兽的兽爪摸上就感到锐利,古人的琢玉能力现代人根本想象不出。玉不同于它物,需要精雕细琢才出上品。没有内涵,没有文化传承的玉价值不大,和田玉承载着很重的历史,离开了历史和文化就是一块石头。现代人心燥气浮,唯利是图,急于求成,在金钱的催化下,只讲速度,切出的砣痕纹路、雕刻纹饰毛躁得很,别看科技高、工具好、速度快,根本无法和古玉相比。玩古玉是个小范围,要有个好心态。虽说现在的古玉市场有行没市,但未来的保值和升值空间大,大约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余地。收藏古玉不能急功近利,初学者收藏古玉有三项可供参考:一是辨别玉质材料二是雕工工艺三是考证年代和文化内涵。爱好者可先认清玉料真伪,再看器形雕工是否喜欢,最后从文化内涵看价值;掌握了前两项买玉才不会上当。 

 

顾:中国玉文化讲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你是怎样理解玉品质和玉德的?

 

礼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规范,礼玉是玉文化的核心。当先民有了部落,发现了玉质除去坚韧、色泽美丽特征后,还有随季节变化的光洁晶莹、润泽如肤、细腻如肉等特点,便把它作为与天地沟通的灵物,制成礼器、图腾,用以祭祀、集会,祈福纳吉,禳灾驱鬼。玉器后来变成了权利的象征,巫觋等专司与天地沟通阶层便垄断了祭祀物,垄断了玉器琢磨工艺。玉器也成为方国头领攻伐、吞并他国的法器,如商汤伐桀手握玉钺,周武王举钺钺号令三军,《史记》记载秦王愿以15座城池交换赵何氏璧的故事,使玉器更加神秘。从西周起玉器除了象征邦国的神权、王权外,又赋予道德特征,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周礼》就有礼玉的内涵,“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六器祭祀不同方位神袛,器形大小不一样。周礼还规定从天子到诸侯不同服饰用玉的严格等级制度,如帝王冕的规定:前后十二旒,用白玉288颗;对公侯、大夫、世子、士也都有不同的用玉和绶的规定。汉武帝时儒家体系确立,六器中玉器的礼仪性消弱,除“圭”、“璧”外,璜、琥只剩装饰功能,琮、璋已难见到。大量实用兼装饰性的玉佩出现,有组佩、串饰、龙形佩、璜佩,带钩、发髻,还出现了玉衣、玉塞、玉琀、玉握等葬玉。最具欣赏和艺术价值的是动物摆件、人物摆件和玉马车、玉编钟、玉灯、玉熏、鱼杯、兽尊、玉瓶、玉鼎、玉奁等器皿作品,玉质精良,造型新颖、雕琢工细,风格雄浑豪放,清逸洒脱,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说到玉德,魏立成认为由于好玉的材质集天地精华,半透明又不透明,散发着猪、羊脂肪油的光泽,就像我国古代社会追求的个人美好理想和修养——德,所以人们把玉比喻为德,而又为玉系列德归纳出数种美德。十三经中的《诗经》就有君子温润如玉的比喻。玉是人类的物竞天择,玉可以养身,能够辟邪,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离身的。玉文化融化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液中,变为集体潜意识,陈陈相因,薪火相传。

 

顾:有人说,现今的古玉市场很滥,国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防止古玉流失,是民间收藏家保护着90%以上珍贵的中国古玉资源的流失,您是怎样看待的?

 

    玉文化的延续离不开古玉收藏,需要国家和民间共同来完成。我国历朝历代留下的古玉很多很多,而国家博物院现在馆藏的古玉还不到全部的5,主要在民间收藏,应该说民间渠道的保存作用更大。我国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发生过毁坏文物的例子,如项羽之烧阿房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军阀孙殿英之盗东陵等,古玉流落民间甚多。全靠民间收藏与保存,全靠百姓的执著与坚持。现在的民间文博馆保存着大量的古玉,承载着文明的传承和玉文化弘扬却得不到补给与资金链条的衔接,显出力不从心。正如王亚民在《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前言所述:“没有成百成千的古玩爱好和收藏者,没有民间收藏家千辛万苦的搜求,穷几十年之苦,倾千万金,寻根问祖,寻古玉、谈龙迹,广集历代古玉,并加整理、研究,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就没有张伯驹、孙瀛洲、陈万里等文物大家的出现。……中国玉器史上的许多真相,正在被民间收藏家所发现和披露。” 中国古玉流失严重,原因是国外开价高,高于国内数倍,甚至几十倍,利益驱动使古玉外流是其主要原因。保护国家文物国人有责,要想保护文物不外流就要规范文物市场,客观而不主观地对待文物,典当行拍卖不要作秀,不要玉料都搞不清就轻易否定别人,没见过就说是假货,似而非,故弄虚玄,把假说成真,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更不要市场炒作,前面以假买进,后面自己藏真。玩古玉的人要有玉一样的品质,说真话,给人信任度,看不准决不乱发言。下的科研部门缺少大文化观念,文物专家和文化学者不对接,考古研究机构光研究文物价值,不能作玉质鉴定,文化学者有断玉经验但无资质做鉴定,这些很矛盾。

 

顾:许多人喜欢古玉,想把它时时佩戴身上,可是有人说古玉带有病菌,该怎样处理?

 

魏: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人云亦云,要客观科学的看待问题,根据古玉的实际情况而定。有的只需放在清水里浸泡一下,然后用毛牙刷把泥土轻轻涮去即可,千万不要沸水煮或用钢刷刷,以免破坏了包浆和沁色。佩戴沁重的古玉最好不要裸身贴肉。那样汗浸时常会破坏玉的成色。总之,要爱玉、赏玉、惜玉、崇玉,古玉才可能为你带来吉祥。古玉,国之重器,文脉灵魂,“藏宝于民,利国利民”。文见《中国珠宝》2014年第1辑,作者系文化学者、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济民、周南泉、雷从云、汪遵国在古玉论坛上说了什么
中华玉文化与中国当代玉器市场之四
《说玉》第二章 第三节 “造型”
梳理民间红山文化玉器收藏之六——质疑一件馆藏玉器
第八百四十一篇  从民间红山文化展看红山玉器鉴定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