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

以两类主力战舰进行的海战

  

从主要轮廓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与25年前差别不大。面对英军在战舰方面的较大优势,德国人没有努力保持一支作战舰队。相反,德国海军把舰队当作劫掠商船的武装快船使用。这些袭击造成了严重威胁,因为战列舰的强大的火力会很快击沉相当数量被战舰护航的商船。对于这些武装快船的搜寻不仅显示出蒸气推进船和无线电如何增大了兵力密度,同时也显示了以陆地和海上为基地的飞机,使从帆船取代划船时就已开始的这种倾向加强到了何种程度。

  

最壮观的袭击发生在1941年,当时德国1艘大型新式战列舰“俾斯麦”号驶入了大西洋。由于英国有13艘战列舰、3艘战斗巡洋舰,所以仅一艘德国战列舰应该不会对英国舰船构成严重威胁。但是,英国战列舰中有11艘是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舰,航速低于24节。两艘新式战列舰具有与“俾斯麦”号相似的速度30,但是造船厂将它们建造得如此现代化,以致于全舰人员不能充分使用火炮,或者无法满载弹药,以保证全速射击。事实上,英军打算依靠两艘速度快的现代化法国战列舰去对付“俾斯麦号”,可是由于法国战败,因而也就失去了法国的这部分战斗力。英军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式战列舰和战斗巡洋舰。这是仅有的航速足以同“俾斯麦”号交战的军舰。

  

19415月,英军得知“俾斯麦”号去了挪威,并准备进行一次袭击,于是派出两个舰艇编队去拦截它,并保护11艘正在北大西洋护航的军舰。英军将“乔治国王五世”舰载1014英寸火炮,装甲厚度为14英寸和战斗巡洋舰“击退”舰载615英寸火炮,装甲厚度9英寸编为一队;将“威尔士王子”号同战斗巡洋舰“胡德”号编为一队。“威尔士王子”号是一艘新建的船,下海时还有工人在甲板上干活。“胡德”号舰载815英寸火炮,甲板厚度为12英寸,其体积和航速与“俾斯麦”号相当,但其侧甲板代表了起源于一战时期的设计,其厚度缺乏足够防护能力,特别是难以抵抗“俾斯麦”号的815英寸火炮的轰击。“击退”号的薄弱甲板根本抗不住“俾斯麦”号的轰击,但英军的假设是德军将集中“俾斯麦”号的火力打击“乔治五世国王”号,这样“击退”号就可以其舰载的615英寸火炮和其它两艘较小的军舰一起,形成对“俾斯麦”号的火力优势。尽管英国海军司令知道“胡德”号的不足,但他们就是不相信“胡德”号根本没资格同“俾斯麦”号交战。

  

当“俾斯麦”号同一艘巡洋舰正向挪威海岸航行之时,英军飞机发现了它们的航线,后来又在它离开挪威海岸时得到了确认。英国上将托维是位天才的司令官,在日德兰半岛战斗中赢得了荣誉。他自己的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由“击退”号和“胜利”号航空母舰伴随,正在冰岛东部水域航行。他派出两艘巡洋舰去观察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通路,以“胡德”号和“威尔士王子”号跟随支援。派出的巡洋舰发现了“俾斯麦”号,尾随其后并用雷达测定了它的位置。1941524下午,“胡德”号和“威尔士王子”号拦截“俾斯麦”号,并以近乎垂直的接近方式快速缩短与德国军舰的距离。“俾斯麦”号向英军首舰“胡德”号开炮,该舰中弹爆炸,几乎来不及采取任何行动,正像3艘巡洋舰在日德兰半岛海战中所经历的那样。可能是由于“胡德”号采取端点接近方式,“俾斯麦”号在打击“胡德”号薄弱的后甲板之前,一发15英寸炮弹不必穿透厚厚的侧甲板,就击中了“胡德”号的弹药库。

  

由于下水时几乎还没完工,所以“威尔士王子”号缓慢地发射了1014英寸的炮弹之后,就迅速撤离了战场。不过,它在撤离前又给了“俾斯麦”号最后一击,击中了一个油箱。由于油箱漏油,德舰队司令放弃巡航,决定在绕向德军占领的法国海岸之前向南行驶。由于英军巡洋舰仍在追踪追击,所以“胜利”号的飞机驾驶员知道“俾斯麦”号的位置,并用鱼雷攻击它。他们确保至少有一枚鱼雷击中,但这种老式航空母舰飞机携带的小鱼雷对“俾斯麦”号的影响很小。

  

然后“俾斯麦”号巧妙地甩掉跟踪的英国巡洋舰,向法国海岸驶去。英国人继续搜索,直到526早晨,一架从陆上基地起飞的侦察机才找到它。此时,海军上将托维的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位于俾斯麦号的西方,正在速度慢但火力强大、装甲坚固的老式战列舰“罗德尼”号的伴随下航行。不过,英国已从直布罗陀向西北方向派出了现代化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和老式战斗巡洋舰“声望”号。这艘战斗巡洋舰与“击退”号一样甲板很薄。尽管海面波涛汹涌,使航空母舰飞机甲板升降落差达50多英尺,但飞机还是实施了二次攻击,有两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击毁了它的舵,使它不能继续向法国海岸航行,也不能以10节以上的速度航行。

  

海军上将托维追上了“俾斯麦”号。事实证明,“罗德尼”号是“俾斯麦”号最可怕的克星,它始终保持高射速用其16英寸火炮向“俾斯麦”号射击。英舰很快就摧毁了“俾斯麦”号的露天炮塔。当“罗德尼”号向前靠拢,射程缩小到5000时,一些16英寸炮弹甚至穿过“俾斯麦”号未装甲部分,落在很远的水里。另一些炮弹击中了装甲部分,彻底地摧毁了它的进攻能力。老式的“罗德尼”号甚至还携带着鱼雷,并确实用一枚特大号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然而,像在福克兰群岛之战中的德国装甲巡洋舰一样,“俾斯麦”号虽然被打败了,但想用炮火击沉它却是困难的。英国巡洋舰上的一枚鱼雷最终完成了击沉它的任务。

  

击沉“俾斯麦”号战役显示了飞机和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以巨浪和低能见度为特征的北大西洋天气限制了飞机和航空母舰的使用。若海面平静、万里无云,各舰载60多架飞机的航空母舰“胜利”号和“皇家方舟”号,就有能力在“俾斯麦”号的大炮射程之外将其发现并击沉。不过,以陆地为基地的侦察机和“皇家方舟”号舰载鱼雷攻击机在击沉“俾斯麦”号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皇家方舟”号有“声望”号战斗巡洋舰护航,也显示了飞机与炮舰的互相依存性质。如果伴随“俾斯麦”号的火力强大的巡洋舰向“皇家方舟”攻击,这艘航空母舰就需要战斗巡洋舰提供保护。

  

在地中海,海洋和气候条件均适于航空母舰作战,但紧靠意大利国土的作战行动很多,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对航空母舰也是严重威胁。与装甲战列舰不同,非装甲航空母舰除了船体上的防鱼雷和水雷的密封仓外,并无被动防卫设施。英国新型航空母舰有较薄的装甲,但在关键的1940~1942年期间,只有极少数使用。此外,英国地中海舰队很少保持一艘以上的航空母舰。但是英国人充分使用了速度慢的老式战列舰,使这些装有815英寸大炮的战列舰比意大利体积较小、速度很快,装有320毫米大炮的老式战列舰表现更好,而且比意军两艘装有915英寸大炮的高速新式战列舰也不差。这样意大利在分舰队的速度上占优势,英国则在舰队的火力和航空母舰上占优势意大利人尚无航空母舰

  

意大利对处于英国直布罗陀舰队和较大的埃及舰队之间的中心地带颇为得意。由于较弱的英国舰队不在港口停留,所以意大利舰队就有机会使用其位处内线、兵力较大、速度较快的有利条件,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英国舰队,使其遭受决定性失败。但是,飞机和雷达使观察的改善成为可能。这意味着速度较慢的英国舰队能对意大利舰队的接近适时报警,并以后撤的方法像陆军一样避免战斗,而英国的舰载飞机则使这项任务变得更容易了。然而,海战没有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相反双方舰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护陆军非洲作战部队的补给线和攻击敌人的补给线上。

  

因此,双方均未控制地中海,都在威胁对方的主要运输线。双方的运输线是交叉的:英国穿越地中海向他们在埃及的部队进行补给,正好同意大利向驻利比亚部队提供补给的运输线交叉。于是舰队经常遭遇,相互攻击,以保卫自己的运输船队。一开始,英国拥有老式航空母舰“鹰”号及其以埃及为基地的编队。该舰首战击沉了一艘意大利驱逐舰和在北非港口的货船,接着又支援与意大利舰队遭遇的英国舰队作战。当时双方舰队都正在为运输船队护航。从“鹰”号航空母舰起飞的飞机发起攻击,但未对意大利舰船造成任何损失。从陆上起飞的意大利轰炸机在高空袭击了英国船只,但也只有一枚炸弹命中了英国一艘巡洋舰,其他舰船只受到轻微破坏,“鹰”号航空母舰未被击中。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还算幸运,事实证明高空轰炸基本无效;不仅如此,他们的轰炸机不仅攻击了英国人,也错误地攻击了己方舰队。

  

后来,“鹰”号航空母舰共击沉了4艘意大利驱逐舰。在此之后,它又进行了一次也许是本次战争中最伟大的打击。战争期间英国首任海军司令,精于算计而又富于冒险精神的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决定进攻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为了使较强的意大利空军失去作战能力,他计划在夜间使用舰载飞机实施攻击。于是,在1111夜间,在从陆地上起飞的飞机配合下,用一艘航空母舰攻击了驻扎在工事坚固的塔兰托港的意大利舰队。在两波攻击之间,英军使用照明弹照亮港口,鱼雷攻击机实施攻击,意军一艘大型新式战列舰被命中3枚,而另外两艘虽然较老但进行了彻底现代化改造的战列舰各被命中一枚。两艘意舰被击沉,另一艘也丧失了作战能力。这次攻击,使意大利海军战舰的作战能力损失一半,而英军仅损失了2架飞机。

 

插图10.4 鱼雷攻击机

  

对塔兰托港意军舰队的成功空袭,达到了运用海军进行轰炸而又不使自己的战列舰暴露在岸炮强大火力之下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岸防炮兵保持着长期以来建立起的对海作战的优势。因为岸防炮仍具有发射平台稳固的优势。在雷达运用之前,由于岸防炮位于陆地,所以不仅能较好地确定射程,而且能得到坚固防护掩体的保护,使自己免受敌人炮火的攻击,同时火炮重量也不会像海上舰船那样受到限制。

  

虽然几个世纪以来海军一直能够成功地执行了对设防港口的夜袭任务,但英国鱼雷攻击机所取得的胜利不同于水面舰艇利用夜暗躲过岸防炮火所取得的那些胜利。更确切地说,这次胜利是鱼雷攻击机向一个完全不同的防御体系,即防守港口的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挑战。即使不具有突然性和夜暗条件,英国这次攻击也改变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作战方式。他们不是像日本人在亚速港所做的那样,以主力战舰冒着岸防炮火去攻击锚地的敌人军舰,而是冒险仅以容易补充的飞机实施攻击,从而使意大利舰队的一半主力战舰失去了作战能力。

  

当然,意大利也可对英国航空母舰及其护卫舰发起反攻,但反攻不仅需要有足够的俯冲和鱼雷攻击机兵力,而且需要足够的侦察机去发现岸防炮台观察不到的英国舰队。

  

因此,航空母舰作为主力舰种战列舰的陪伴,突破了确实坚不可摧的港口防御,然而既没有完全改变充分准备的防御的优势,也没有消除港口附近负责保卫港口的飞机可能给进攻者造成主力舰损失的危险性。航空母舰的出现还将明显增加保卫海军基地的费用,同时降低了海军基地的安全系数。另一方向,对于进攻的预警,能使防御者快速集结岸上飞机,加强港口的防空能力,并打击敌人的航空母舰。

  

但是,英国只有在海上发现强大的意大利舰队时,才主要用航空母舰与其作战。塔兰托胜利之后不到一周,英国直布罗陀舰队在护航中,其飞机发现了意大利舰队,当这艘惟一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对其进行攻击时,意舰未受损失地撤退了。19413月,英国海军护航一支部队增援希腊,意大利海军出动攻击这支护航部队。他们出动了14艘驱逐舰,8艘巡洋舰以及他们惟一的现代化战列舰“维托里奥·维那托”时速30节,装有915英寸大炮。若从英国巡洋舰来看,意大利的这支海军力量似乎是足够了。意大利海军坚信:英国只有一艘战列舰能够投入海战。

  

知道意大利海军将攻击护航部队这样有价值的目标之后,海军上将坎宁安命令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从希腊出航,与其从埃及之南克里特岛出发的舰队会合。坎宁安海军上将麾下共有9艘驱逐舰和3而不是1航速24节的老式战列舰各装有815英寸火炮。深受英勇无敌、无往不胜海军上将鼓舞的英国舰长和水兵们,以高涨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迎战意大利舰队。从英国航空母舰起飞的一架飞机发现了意大利巡洋舰队的一支小分队,而此时正好意大利战列舰上的一架海上飞机也发现了英国巡洋舰。双方都只看到了对方舰队的一部分。

  

英国巡洋舰看到了意大利巡洋舰,由于后者在数量和火炮的口径上都占优势,英国巡洋舰便向其前进中的舰队退去。意大利军舰在后面追赶,一直到他们担心受到英军克里特岛飞机的攻击才返回;英国巡洋舰又尾随其后,直至遇到“维托里奥·维那托”号战列舰。正当英国巡洋舰在烟幕掩蔽下撤退时,英国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开始了第一波次攻击。尽管这次攻击未给“维托里奥·维那托”号造成损伤,但确实使意大利舰队司令相信,返回意大利是明智的。于是,他们开足马力返航,英国巡洋舰则紧随其后,后面相当距离上还有3艘航速较慢的英国战列舰跟随。

  

意大利舰队虽然避开了火力较强的英海军分遣舰队的打击,却未能躲过航空母舰上鱼雷攻击机对“维托里奥·维那托”号的第二波次攻击,使其航速降到了19节;傍晚时分所进行的第3波次攻击则确实使1万吨级的“波拉”号巡洋舰瘫痪了。意大利舰队司令命令部队继续撤退,同时命令两艘与“波拉”号类似的巡洋舰在黑夜中回去帮助那艘被击中的巡洋舰。由于没有雷达,3艘装有88英寸火炮的意大利巡洋舰未发现装备有815英寸火炮、装甲厚度足以抵抗8英寸炮弹轰击的3艘英舰正在靠近。直至英舰探照灯照亮意军一艘巡洋舰,其两侧同时被仅4000外发射的15英寸炮弹击中时,意大利人才知道英军的到来。就在2艘战列舰这样迅速地摧毁意大利1艘巡洋舰之后,第3艘英国战列舰与其他2艘战列舰一起向意大利的另一艘巡洋舰同时开火,至少有15发重型炮弹命中。在这次击沉3艘意大利巡洋舰的夜间作战中,英国也沉没了2艘驱逐舰。

  

在马塔潘角外进行的灾难性海战之后,意大利人放弃了攻击英海军护航舰队的一切努力,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意大利和德国的空军。在以后的作战中,证实了德国以陆地为基地的俯冲轰炸机的有效性。它们严重击伤了4艘航空母舰、击沉了3艘巡洋舰和一些驱逐舰,还造成了一些其他舰艇的损坏。

  

因此,德国和意大利陆基航空兵、英国老式战列舰的有效运用,以及英国航空母舰太少等因素的存在,便意味着地中海海战只能遵循“俾斯麦”号巡航那样的模式。由于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没有绝对优势,所以停止了单艘大型战舰的孤军作战。如果舰船或主力舰种仅指火力最强的军舰,那么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都可看作主力舰种。易受攻击的航空母舰能够提供侦察和远远大于最大火炮射程的打击能力,成为坚固而防护严密的战列舰的补充,增强了战列舰在强大火炮射程之内打败任何舰种的能力。

  

英国海军之所以在与意大利舰队的作战中连续取胜,是因为他们在两种主力舰上都占优势。虽然英国从来没有超过三、四艘老式战列舰,但他们还是保持了对意大利4艘较快但火力较弱的老式战列舰的优势,对于意大利的两艘新式军舰,除速度外,在其他方面也近于均势。英国甘愿让老式军舰冒险,对取得胜利也起到了作用。英国虽然只有一艘航空母舰,但在对手没有一艘,并得不到陆基航空兵有效支援的情况下,也拥有了航空母舰方面的相对优势。

  

然而在太平洋,航空母舰几乎用不着与战列舰分享主力战舰的殊荣。大洋空间广阔,气候宜于空战,而且舰载飞机比任何舰载火炮的射程都远,因而航空母舰理所当然地成为主力战舰。由于在太平洋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只有两次遭遇交战,而且在战斗中,双方都有航空母舰的飞机助战,因此航空母舰的交战决定了太平洋制海权的归属和海战的结果。

  

同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一样,鱼雷攻击飞机被证明是攻击太平洋上装甲舰的关键武器。鱼雷最初是为水面鱼雷艇设计的,其原始作用已令人生畏,但若是从水下鱼雷艇(潜艇)和空中鱼雷艇(鱼雷攻击机)发射,对海战的影响要大得多。

  

航空母舰还改变了主力舰种的防护性质。英国的航空母舰尽管装有装甲飞行甲板,也同美国非装甲航空母舰一样主要靠高炮实施主动防御,而不像战列舰那样靠装甲板,或像早期战船那样靠厚厚的侧甲板。由于缺少装甲的被动防护,航空母舰还是很脆弱,必须依靠其他战舰的支援而获得防御能力。驱逐舰上的防空武器,原是打算用于同水面鱼雷艇作战的,但它同巡洋舰载防空武器一样,都能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英国和美国的海军甚至还有高射炮巡洋舰。此外,航空母舰载有战斗机,也能对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艇提供防卫,使其免受来自对方舰载飞机的攻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二战德国最强战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的真相
追击,围歼俾斯麦号
二战期间德意法三国战列舰都被它打瘸过腿,英国的剑鱼式攻击机
航母简史:12.马塔潘角海战
历史上的今天 1940年11月27日 撒丁岛附近爆发斯巴提芬托角海战
被德国打成“筛子”的“光辉”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