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人口过剩人间蒸发的北欧海盗
        中山水寒在其帖子中讲了个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竟然是因为人口多的故事,咱在这里讲的是英国人的同宗兄弟、北欧海盗维京人如何因“人口过剩”而整个民族人间蒸发的故事。当然,所谓人口多少、过剩不过剩只是相对而言,其与生存环境的“舒适度”有绝对关系,比如在一个1平米的房间里呆两个人,人口绝对是过剩,而在100平米的房间里呆上20人,就不能叫“人口过剩”。
 

  维京人是日耳曼民族强悍的后裔——诺曼人中的一支,维京(Viking)意思是“侵略海湾临近国家的人”,义同“海盗”,也就是今天的“恐怖分子”。在后人印象中,“海盗”是和抢劫、杀戮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维京人除了武力活动以外,还从事包括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移民拓殖等和平性的活动。
 

  讲到诺曼人,就必须追溯他们的远祖条顿人。公元前10世纪时,条顿人就已经是日耳曼人中独立的一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原始森林是他们的天然军事训练基地,他们在同群兽的角逐中完成了战争技能的训练,条顿人身材魁梧、行动敏捷、足智多谋,正如西方古典历史学家认为的那样,他们是天然的好战民族和天生的战士,这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描述条顿人的时候说,他们释放激情的方式是杀人、喝酒,谈情说爱和交媾。
 

  公元8—11世纪,一些条顿人越过丹麦向北迁移,渡过斯加基拉克海和喀得加特海峡到达瑞典及挪威,成为那里最早的定居居民,这些条顿人就是后来的诺曼人。诺曼人分布很广,到不列颠群岛、西欧、南欧等地定居的诺曼人很快被当地居民同化,而在法国西北部建立公国的诺曼人则接受了法语、基督教和法国的政治制度,并于1066年在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同时又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西西里王国。
 

  诺曼人的社会秩序建立在家庭条规、经济合作以及正当的信仰之上。女孩学习家庭日常的技艺,包括酿酒,男孩学习游泳、滑雪、雕刻木头及金属制造,角力、划船、滑冰,玩曲棍球,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学习狩猎、弓箭战技以及剑矛的使用。跳高是一项普遍的运动,某些诺曼人可以跳得比自己的身高还要高。许多儿童被教导读书写字,训练,医师和法律人才。诺曼人喜欢开怀歌唱、弹奏乐器,他们最有特点的乐器是竖琴。
 

  诺曼女子的婚姻通常由父母亲做主,虽然她们有权否决这项安排,但如果违背父母的旨意自行结婚,她的丈夫就会被视为罪犯,女方的亲戚可合法地把他处死。男人与妻子离异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否则女方家庭可任意谋害他。女子刚结婚时,享有丈夫三分之一的财产权,婚后20年可获得丈夫一半的财产权,她在事业策划上可替他提供意见,并自在地周旋于家里的男客之间。诺曼人尊重和崇尚劳动,捕鱼和狩猎是普遍的行业,他们用意志与体力开拓了瑞典的森林,并把挪威冰冻的山坡变为可耕之地。斯堪的纳维亚以普遍的自由农民得以均分大幅耕地著称,大地主并不多见。不成文的保障法则减轻了不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一家房屋烧毁了,邻居都要帮助重建:如果一家的牛病死或丢失,邻居也要用自己的牛补充这家损失的半数。
 

  几乎每位诺曼人都是艺匠,尤其精于竹艺。虽然直到8世纪制铁的工艺技术才传到北欧,但他们很快就制造出了多种坚固美观的工具、武器及铜器装饰品,金银等装饰物。他们制出的盾、加纹的剑、戒指、夹子及铃铛,都是美丽与骄傲的代表。他们所造的船只战舰并不比古代的大,但较为坚固:平的船底稳定度高,船桨尖细可以用来戳刺敌人。船仓的深度为4到6英尺,长度为60到180英尺,装有平行的帆或者全部使用木桨,往往一边有10、16或60把木桨,这些简单的船只载运诺曼人的探险家、商人、海盗和武士,顺俄罗斯的河流而下,进入里海、黑海,或越过大西洋到冰岛、拉布拉多等地。
 

  诺曼人的社会分为伯爵,农民地主以及奴隶等阶层。他们严厉地教导孩子们:个人的阶级出自神的意旨,只有不诚信的人才敢加以改变。帝王是从荣耀的血统中被选派出来的,地方官员则选自伯爵的阶层。与这种君主及贵族的体制相伴的是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的具体形式从下到上有地方性的家长会议、村里集会、省份会议以及巴力门(主管权力的部门,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雏形)等。
 

  诺曼人的法律突出的特点是重罚,纵火者被绑在火柱上烧死,杀尊长者被吊在一条同样被吊的活狼旁边,背叛政府的人要被五马分尸或者被野马拖曳致死,虽然这些法律规定野蛮而残酷,但最终实现了社会的法治化,海盗也终于归顺于法律之下,变为航海商人,使用头脑而非武力。
 

  诺曼人畏惧和崇拜神灵,他们认为自然的力量和化身都是与个人攸关的神祗。他们甚至用人为牺牲品向神赎罪。在神话传说中,他们的天神欧丁有一天和众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赋予人体生命,其他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他们就是日耳曼人的祖先。
 

  那么,这样一个热爱和平的文明民族,至少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如何沦落为令人恐惧的北欧海盗的呢?
 
 
        后世人对欧洲“中世纪”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风尚方面,而不大了解整整三四百年间整个欧洲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北欧,冬季平均气温在-40℃以下(即所谓地球的“小冰河时期”)的严酷现实。
 

  伴随中世纪而来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雨雪交加,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在多雨和严寒的气候下,一个小小的耕种失误,或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天气变化,都将导致收成低下并威胁整个氏族的继续生存。农业产量每年都不一样,收获完全仰仗天意,谷物收成往往只是播种的两倍,而现代农业的产量则高于种子的25倍。当时的维京人甚至不知道土豆、甜菜、东方香料、玉米和营养丰富的黑莓是何物,肉食也几乎没有,蜂蜜是惟一的甜食——但只有富人才吃得起这种昂贵的食物。连大麦面包都不能作为基本食物,而算是奢侈品。普通的维京人能够天天喝上大麦粥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人们通常靠鱼干以及“小人物肉食”的蚕豆来维持生命,如果这些东西都吃不上,那就只有树皮和海藻了,而最要命的是,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维京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在漫长的冬天,维京人猫在地窖、茅草房或小木棚里燃火取暖,只有少数人的住房在狭窄的天窗那儿有一个排烟道,很多房间整天弥漫着刺鼻的浓烟,结核病或肺炎在当地大范围流行,一旦在潮湿寒冷的冬季染病,维京人就只有等死一途。
 

  面对生活困境维京人无能为力,既然大自然没有提供给他们更多的眷顾,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出海抢劫,他们四处杀人越货,而背后最大的原因来自生存的需要。
 

  公元793年7月,在一个温暖而潮湿的日子里,英国北海岸一个叫林迪斯芬的修道院被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维京人,也就是俗称的“北欧海盗”洗劫一空。修士们纷纷倒在血泊中,整座修道院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紧接着,贾罗居民区遭遇了同样的命运,爱尔兰的居民也成了维京人的刀下冤魂,然后是马恩岛,还有另外几座修道院都在血与火中结束了自己的人间之旅,北欧强盗从此开始了他们威震欧洲的掠夺生涯。
 

  从9世纪开始,这种血腥的侵略从没有计划的结伙偷袭,发展成一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北欧海盗”用闪电式的突袭和极具杀伤力的强攻来实现他们毫无止境的野心,而且范围更为广泛,往西到达冰岛、格陵兰岛,甚至到达了美洲的梅多湾,往南则到达了北非的内科尔。他们驾着龙头平底船魔鬼般的突然出现在海面上,直接冲上海滩。一小队强悍的“北欧海盗”迅速冲进附近的庄园或修道院,凡进行反抗的人都被杀死。他们取走珍宝,烧毁房屋,劫走家畜,俘虏女人和壮男作为奴隶。当财富被洗劫一空之后,海盗迅速回到船上,像来时一样,船队很快便消失在浩淼的大西洋上。
 

  “上帝啊,保佑我们逃过北欧人的暴行吧!”几年后,这句广为流传的祈祷词描绘了西欧近海城市人们几近绝望的心情,人们用竖着两只牛角的头盔来象征北欧海盗,表达他们对血腥杀掠的恐惧心理,这个形象一直沿袭至今。
 

  当然,杀人越货并不是所有维京人唯一的选择,也有人企图通过海外殖民的方式谋求自己的生计。有个叫阿纳尔森的维京人决定冒死远赴传说中“黄油从草上滴下来”的富裕之邦——冰岛,然而,他带着庞大的家族人口,历经了海上的重重艰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冰岛时,一切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要说什么黄油,连青草绿色的影子都没有,只有阴冷的天气、贫瘠的土地和屈指可数的几个居民。在这种困境下,阿纳尔森家族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面对荒无人烟的恶劣环境勇敢地生存了下来,80年后,在一次立法国民议会上,冰岛宣布独立。在这段时间内,这片土地的居民人口从几十人迅速上升到了几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日益紧张,土地法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他们不得不越过北海向前继续海上冒险,寻找新的陆地。
 
 
        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极其低下的生产水平,加上人口的不断膨胀,终于迫使维京人不得不走上满世界劫掠的海盗之路,或到处侵占的殖民道路,而当被劫掠和被殖民的对象强大到足以与之抗衡时,也就宣告“北欧海盗”维京人末日的到来——无论多么超强的生殖能力,无论繁衍出多少人口,都不能超脱“人间蒸发”的命运,这就是维京人作为一个民族,在450年间走过的历程。
 
 
        对于8世纪末期维京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崛起和向外扩张,其理由众说纷纭,而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个可能性是该地区人口的快速膨胀。7世纪到8世纪间遍布于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的北欧居民人口剧增,也迫使这些居民必须向外界拓展与移民,而此时在中欧和西欧各个政体的确立而兴起的商潮,则为海盗生意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自己的家乡这些北欧人是自由的农夫,而在海上和战场上,他们却是最凶猛的杀手。由于8世纪时斯堪的纳维亚造船技术的提高,大大地推动了维京人的远征和袭击活动。海盗船和普通商船之间有明显的区别,通常商船船体很短但非常宽阔,并且依赖帆来航行,而海盗船船身狭长并且靠相当数目的桨和水手来划行,这也让海盗船更加快速,并可以在水上快速的穿插,一小队的海盗船就可以越过海峡,用灵活的机动战术袭击欧洲沿岸的城市和村庄,发生在本世纪的索马里海盗与之相比,只能算是孙子。
 

  维京人素来勇猛好战,他们认为懦弱是一种罪恶,这些“峡湾中的男人”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成长,他们渴望占领更多的土地、财富和权力。欧洲“海盗时代’来临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在这时已经完全具备了。维京人在8世纪末期侵入英格兰,随后一度曾依靠联姻而平息战火,但不久这种入侵又重新开始。起初维京人还只是在夏季四出寻求战利品与奴隶,但从公元850年开始,维京人的策略逐渐改变,他们开始占据村庄来过冬,并从此赖着不走,定居在此,Vikng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包含两重意思,其一是“旅行”,然后是“劫掠”,同时代的欧陆人则称他们为“Norman”(诺曼),对这个来自冰天雪地的剽悍民族充满畏惧,一位来自阿拉伯的旅行家伊本费德拉形容在黑海做买卖的维京人:“我从没见过像他们这样健美的男人,金发碧眼,面色红润,像一棵小棕榈树那么高大。”
 

  格陵兰岛是维京人繁衍生息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也是他们最终消失的地方。从公元10世纪开始,这个岛一直是维京人出发向北极地区探险的基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4世纪最后一个维京人村子从岛上消失为止。公元986年,著名的“红头发”埃里克率领一支由14艘船组成的船队踏上了这座岛屿,船上男女老少数百人,还有一大批牲畜。此前,这些移民把格陵兰岛想象成人间乐土,因为“格陵兰”的意思是“绿色的大陆”,然而移民们不久就发现,这里的坡谷沟壑只被薄薄的一层欧石南(一种极地植物)所覆盖。活人怎么能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下去?于是人们迁怒于“红头发”埃里克,把他赶出了团体,埃里克不久便死于饥饿和风雪之中。
 

  维京人最初登上格陵兰岛时生活非常艰辛,后人在一处被沙砾覆盖的村庄遗迹里发现了一间公共大厅,长凳摆放得整齐有序,还有装牛奶的罐子、小刀、石制的肥皂盒,以及一些铁的或用驯鹿角磨成的武器,一切都像在他们斯堪的纳维亚老家一样,可是没过多久,生活变得一天苦似一天,旧日的生活模式把维京人搞得入不敷出,缺衣少食。这里不待麦子黄熟,夏天即已逝去,他们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岛上的环境不容乔木扎根,他们找不到能盖房子的木材,带来的铁器也逐渐消耗殆尽而得不到补充。维京人不得不另谋生路,所幸这里有丰富的狩猎资源:独角鲸的长牙、海象的牙、北极狐和北极熊的皮毛,这些都可以用来和旧大陆做易货贸易,但维京人的生活依然清苦,根据《萨迦》(维京人的史籍)描述,这种贸易往来并不频繁,一年中只能在气候宜人的季节往来一两趟,生活在格陵兰岛真像是不折不扣的流放。尽管如此,据后人估计,在整个11世纪,格陵兰岛常驻居民的人口总数还是能够保持在3000人左右。
 

  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维京人曾深入北极圈,与巴芬岛的因纽特人有过接触,这些因纽特人在萨迎里被称做“斯卡尔林人”(小个子)。考古学家在巴芬岛上找到了一个用海象牙雕成的小雕像,这是13世纪的遗物,雕像人物身穿长长的上装,式样正是那个年代维京人的装束。在与格陵兰岛隔着一条窄长的罗伯逊海峡的埃尔斯米尔岛,考古学家彼得舍德尔曼发掘出一些铁制器皿,其中包括维京人船上的铆钉。根据现场推测,这有可能是一艘漂流到此的遇难船的遗物。在埃尔斯米尔岛西北端,另有考古学家在因纽特人的村落里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青铜仪器,其形状大小恰如维京人称量货币的衡器,而这个村落距维京人在格陵兰岛的老家足有2000公里之遥。
 

  在哥伦布、麦哲伦忙于开辟新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醉心于地理大发现的年代,殖民者信奉这样一条理论:“征服海洋者得天下”,而此前500年,维京人称雄于海上时,他们已经通过海洋探险证明自己出众的才能。公元8世纪欧洲造船业有两大技术性突破:一是矩形帆的出现,二是船只结构普遍采用坚硬龙骨,这保证了航海家可以进行远洋航行。维京人利用了这种进步,他们造出了轻快而结实的船。另外,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维京人还掌握了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们可以根据星座位置、海鸟的迁移、季风变化等自然现象来把握航行,至今在国际航海的专业术语中,有许多就是维京人创造的。
 

  在维京人建造的纽芬兰岛村子里,人们找到130余件器具:油灯、铁钉、石制的肥皂盒,由此可以证实,维京人在哥伦布之前500年就已经踏上了美洲大陆。在中世纪传说中,维京人“幸运的莱夫”曾在公元1000年前后,乘坐一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在这次远航中,莱夫的第一站是巴芬岛,继而他们又发现了第二块陆地,大地覆盖着森林,海滩上白沙耀眼,他们把这块陆地称为“马克地”(有树的地方),后来历史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今天的拉布拉多半岛。他们的第三站在纽芬兰岛。维京船穿行于冰川之间,在浓雾密裹的海上航行了3000公里,终于找到了世人未知的美洲新大陆。莱夫组织的这次探险毫无疑问是航海史上真正的壮举,他们早在哥伦布之前5个世纪就抢先发现并到达了美洲,维京人才是史上第一批到达美洲大陆的欧洲人
 

  虽然莱夫第一次美洲探险带回的只是满满一船木料,而不是黄金,已经激发了维京人更大规模远航的热情,先是莱夫的亲兄弟托尔瓦德,接着是他妹妹和妹夫,这些人相继出海驶向那块充满希望的大陆,但是他们的命运就不如莱夫幸运了,因为后来者很快就与当地印第安人发生了血腥冲突。当年“红胡子”埃里克率船队登陆格陵兰岛时,那里还是无人居住的处女地,而北美大陆就不同,10世纪的美洲大陆已经遍布印第安人,新来的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维京人尽管勇气百倍,但他们人数不占优势,营地孤悬于海外,对陆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一无所知,根本无法在土著印第安人的攻击下立住脚。因此,维京人并没有深入北美大陆,纽芬兰岛上的营地存在了大约30年就被废弃了,维京人在修建营地时可能已经看到了自己无法在这里立住脚的前景,这一点从营地周围没有修建垒石防御工事就可以看出来。

  
  维京人整体消失于14世纪,研究结果表明,维京人间蒸发有三种可能:

 
  一是食物结构严重失衡。当维京人灭种时,他们的食物80%来自海产品,而刚到达格陵兰岛时,海产品在他们食物中的摄取比例仅为20%。在寒冷地带逐渐加大食肉量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但这将导致人体营养失衡,从而引起身体严重的病变。

 
  二是大范围的气候突变。根据1998年对格陵兰岛大陆冰川进行的钻探取样,发现公元1343年到1362年间,岛上的年平均温度有一段突然降低的历史。由于寒冷,陆上冰川向南延伸侵蚀土地,并携带大量沙砾堆积在维京人的牧场、庄园里。冰川消退后,维京人生存繁衍的土地变成贫瘠的荒地。根据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描述出维京人的悲惨生活:饥饿、寒冷,食物日益匮乏,居民无望地等待着不会到来的春天,一头接一头地宰杀牲畜,吃掉牲畜身上一切可吃的东西,直到只剩下蹄子。
 

  考古学家们还在维京人村子发现了一种苍蝇的遗骸,这种苍蝇是维京人带到岛上来的,只在温暖的房间里生存,繁殖。对这些遗骸进行放射性碳年代鉴定后发现,这种蝇类在公元1350年左右突然从村子消失,而这时正是再也熬不下去的维京人放弃村子的时候。
 

  第三种可能则同海外贸易有关。在维京人活动的晚期,格陵兰岛同挪威本土的传统贸易往来突然中断,这一现象表明维京人的确是间接吃了鼠疫的亏——当挪威国土鼠疫肆虐时,维京人中止了同挪威人的贸易,然而当挪威人的噩梦结束时,维京人的噩梦却开始了——葡萄牙人开辟了非洲航线,给旧大陆带回了更为珍贵、数量更多的非洲象牙,占据维京人对外贸易相当份额的海象牙失去了市场。维京人的谷物和生活日用品的来源一下子被切断了,留在岛上的男女居民数量锐减,原本强大的民族四分五裂迅速,迅速走向了衰落。
 

  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极其低下的生产水平,加上人口的不断膨胀,终于迫使维京人不得不走上满世界劫掠的海盗之路,或到处侵占的殖民道路,而当被劫掠和被殖民的对象强大到足以与之抗衡时,也就宣告“北欧海盗”维京人末日的到来——无论多么超强的生殖能力,无论繁衍出多少人口,都不能超脱“人间蒸发”的命运,这就是维京人作为一个民族,在450年间走过的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海盗到君王:维京劫掠者的奋斗之路
可怕:维京海盗的后代——在这里大开杀戒!
巅峰时期的维京海盗,到底有多强悍?
维京人
一分钟了解古代欧洲人的噩梦——维京海盗
诺曼征服中的法国人还是他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