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太阳照样落下

人们对旧帝国深厚的感怀之情也在1947年黯然失色。英国国王已经不是帝国的皇帝了。印度,这块帝国皇冠上的宝石,早在战前就开始朝独立的方向迈进。甘地明智地预见到使用非暴力手段将英国人排挤出印度远比舞刀弄枪更为有效。他的构想在两次大战的间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尽管丘吉尔与其他一干人等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末极力阻挠破坏,英国政府还是坐到了谈判桌前。战争拖延了独立的进程,但是也给了次大陆足够的时间来显示自己的诚意,只要英国人足够明智,愿意和平地离开,那什么都好说。大约二百万印度人在战争期间曾加入英军服役或为英军提供服务。他们在北非打击意大利人的战场上贡献突出,还参与过推翻伊拉克的亲德政权。甘地本人对英国一向抱有好感,伦敦空袭令他十分难过。尼赫鲁坐牢的时候也曾将母校哈罗公学的照片挂在墙上。

 

但是无休止的拖延与敷衍使得许多渴望更大自治权的印度人十分恼火。群众领袖刚出监狱就组织起了声势浩大的战时抗议活动,焚烧警察局、殴打英国居民、切断电话线、炸毁铁路,等等。英国对印度的控制岌岌可危,尽管报纸向英国本土的民众封锁了真实的消息。相比之下危险性较小而影响力更大的是由苏巴斯·钱德拉·鲍斯1领导、日本人武装支援的反英印度国民军2。这些印度士兵受命看守被俘的英军,这是日本人有意设计的羞辱手段,意在宣传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亚洲人民与西方殖民者之间的对抗。日本战败后这些亲日印度人返回印度,英国当局试图以叛国罪审判他们,但是甘地的国大党却给予了他们英雄般的欢迎。

 

艾德礼刚上台就开始安排与印度就英方撤离进行会谈。由于工党的人员组成,反帝主义对工党的思路有着十分真切的影响,但是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人们感激印度在帝国最困难的时候施加援手,也害怕拖延独立进程会引起大规模的暴乱,后者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了。艾德礼希望看到一个统一而独立的印度,一个穆斯林与印度教徒所共有的印度,一个通过贸易与军事协定与英国紧密相连的印度。就算不考虑其他方面,这样的印度至少可以成为的亚洲反共堡垒,阻挡俄国南下的势头并制衡正处在革命当中的中国。

 

艾德礼的想法有一部分可以成真,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斯塔福·克里普斯率领着战后第一个工党代表团前往印度,但是实际进行谈判的并不是社会主义政客们。承担这一职责的是陆军元帅韦维尔,他是布尔战争与一战时期的老兵,先和沙皇俄国作战,又在北非沙漠中打过意大利人(大获全胜)与隆美尔(差强人意)。他在日军发动最关键的几场进军之前赶赴印度担任总指挥之职,后来又就任总督,期间从监狱中释放了多名国大党领袖。但是这位喜好诗歌、轻度悲观的军人没能成功调解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教派暴徒开始火并,这点暴力的火星很快就将在印度形成燎原之势。早在1946年皇家印度海军就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哗变。当时驻守在孟买、加尔各答与马德拉的军舰有四分之一升起了国大党的旗帜。哗变很快得到了镇压,上百人遭到处决,但是动乱早已渗透到了皇家印度空军与警察系统内部。韦维尔的最后手段是英国撤离印度但不签署任何政治协定,将白人悉数接走,权力移交给地方政府。就伦敦看来这种行径必然引发内战,而且极其不光彩。

 

艾德礼把商谈工作转交给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3,他曾是东南亚地区最高指挥官,一手筹划了收复缅甸的战役。这是意味深长的一招。蒙巴顿是皇室成员,他的侄子,海军军官,希腊王子菲利普,即将与年轻的伊丽莎白公主成婚。因此国内的帝国主义者们很难说他的不是。此人作风高调傲慢,和艾德礼一样有决心在穆斯林与印度教领袖之间迅速达成协议。这意味着撮合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穆斯林联盟4与尼赫鲁的国大党。真纳一直令英国人难于应付,而且此刻已经命不久长。但是尼赫鲁很好打交道。他与蒙巴顿的妻子私交十分密切。现在分割次大陆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穆斯林不会接受印度教的全盘统治,但是印度教徒或者锡克教徒占了人口的多数。因此英属印度就一分为二,一边是穆斯林控制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一词是其境内主要省份名称首字母的组合)以及印度教徒控制的印度。一位名叫西里尔·拉德克利夫5的英国律师为两国划定了边界,直到正式权力移交之前具体细节都严格保密。

 

令所有人都大惊失色的是,蒙巴顿宣布具体的独立事件将比原计划提前10个月,确定在1947815。丘吉尔对此无比惊骇,他的老朋友与前任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不得不阻止他在下院露面。尽管对英国来说撤离的速度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但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惨痛的。无数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发现自己不得不背井离乡,穿越分界线到另一边定居。上百万人在旅途中不幸去世,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旁遮普的锡克教徒与穆斯林大打出手,穆斯林又去驱逐印度教徒。混乱的场景很像苏联解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英国统治期间强行压制下去的教派与种族矛盾一夜之间全部爆发了出来。大约有55000位英国平民返回英国,他们前脚刚走印度军队就一分为二。蒙巴顿原本希望继续两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甚至还内定卡拉奇6为英国核轰炸机攻击俄国的军事基地。但是印、巴双方无法达成任何军事协定。最终巴基斯坦也分裂了,孟加拉宣布独立,很快就走上了政变与独裁的道路。直到今天印、巴两国依然在克什米尔边境屯集重兵并部署核武器。

 

英国人一直都在说英国的去殖民化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像战后的法国被阿尔及利亚问题闹得焦头烂额,也不像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这话未免说得太轻松了一些。比方说,数目如此骇人的印度死者——远比眼下伊拉克的伤亡人数要多——究竟是谁的责任?英国战后的虚弱无力意味着当殖民地独立真正到来时无法促成一个单独国家。但是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早在战前就接触频繁,差一点就达成成熟的协定。如果丘吉尔等人在三十年代没有存心不良地扶持半独立的印度王公借以阻挠真正的独立,那么后来的惨剧完全可能得到避免,而二战的进程也将大不相同。今天的印度通过英语与英国相连,这个不断增强的民主大国已经成为了旧殖民地当中最成功的一个。印度独立给一部分人造成了创伤,也为更多人带来了解放。

 

相比之下,工党大臣们对于处置非洲的帝国遗产不太热衷。地方官员写给艾德礼政府的公文认为非洲殖民地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真正独立。工党代理党魁赫伯特·莫里森对此表示同意。他认为让非洲独立就好比“将房门钥匙、银行存折与上膛的手枪一并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艾德礼曾考虑过组建一支英国非洲军队,以此取代业已失去的印度军队协助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投放力量。殖民办公室称非洲是英国国际新地位的核心,英国可以从非洲汲取军事及经济方面的力量。五十年代早期,殖民办公室的规模不断膨胀,甚至还想在议会广场对面申请一个更大的办公中心,丘吉尔就此特意发过话。政府曾考虑过在坦噶尼喀7大面积种植花生从而为英国提供廉价植物油——这一计划遭遇了尴尬的失败。就当时情况看来,似乎真的可以将印度一片一片地移植到非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巴分家,热心的英国人忙前忙后张罗,蒙巴顿方案究竟荒唐在哪?
天天快报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会分家?除了三观不合外,还有一重要原因
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7年
克什米尔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