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车臣战争纪实

 
 
 
  概述及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逐步进入停滞时期,发展步伐越来越慢,至80年代初,危机进一步加深俄罗斯与车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沙皇入侵车臣,19世纪沙俄征服车臣并将其纳入帝国版图。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推行高压民族政策,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后又遭到屠杀。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的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

 
  1991年,车臣人口失业率达30%——同时期全苏失业率还仅是个位数,这就使得车臣人容易受到极端分子的煽动铤而走险,而苏共中央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联盟的解体,最终引爆了这颗“不定时炸弹”。一般认为,就内因而言,苏联解体是激进“民主派”和极端民族主义两只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点,在车臣问题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车臣分裂始于1990年,在“8.19”事件之后,民族分裂势力开始公然冲击苏共政权机构,而苏联的激进“民主派”们此时对于反共已经达到了一直歇斯底里的地步,当时叶利钦曾赞许杜达耶夫是“山区里的叶利钦”,而为了避免被扣上“压制民主”的罪名,苏联各强力部门事实上都只是在袖手旁观,原本可以在初期压制下去的分裂活动至此开始演变为一场灾难。

 
  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所谓的“车臣总统”民主选举,将所有的非车臣族裔全部排除在外,而即使在武装分子的监视之下,杜达耶夫的得票率也仅仅是12%,但仍顺利当选。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的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阻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长期以来,牢牢控制住车臣始终是俄罗斯的重要国策。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激进“民主派”们正在忙于架空联盟中央,通过《俄罗斯联邦主权宣言》。

 
  1990年8月,刚刚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来到俄罗斯联邦的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视察。在那里,他发表演说,鼓励鞑靼斯坦“尽可能地争取独立”。这实际上是想通过地方领导人的手暗中破坏戈尔巴乔夫为缔结新的联盟条约所做出的努力。叶利钦还曾经公开煽动说:“地方能吃下多少主权,就拿走多少主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仍坚持维护车臣主权的原则,但其具体实施则是非常软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抱薪救火。在与分裂势力的谈判中,联邦政府一味的妥协:承认了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格拉桥夫甚至命令将高加索军区一半(实际则是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联邦代表斯特罗戈夫中将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据此,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俄罗斯除了在名义上没有认可,实际上已经完全承认了车臣独立。而车臣,也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性质

 
  但是,由于车臣民族原始的社会体系,这里并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更遑论“现代民主国家”,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统治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塔立班制下的阿富汗,种族清洗迫使多数非车臣族裔选择出逃。比北京市面积还小的土地上竟然是军阀割据、派别林立。而由于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伪造汇款单、以半官方性质造假币、盗窃石油产品、抢劫过往列车以及劫持人质,勒索赎金,这些竟是车臣资金的主要来源。或者说,车臣事实上的独立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损失。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政局在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问题变得异常重要,而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同时车臣分裂势力还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

 
  当时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的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数年的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战术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而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就一直心存忌惮。具体来说,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从前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同样,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而车臣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

 
  而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上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家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而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

 
  在这一大环境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2000年2月初,俄军最终以阵亡官兵1173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恢复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高加索山区,仍然可以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外势力那里获得援助,而多年战争在车臣人心中所造成的创伤短期内很难抚平,前面提到的那个“死循环”仍然存在,2004年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其根源便在此处。

 

  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4年12月11日,叶利钦签署《解除“非法”武装和在车臣境内恢复宪法法律制度》的命令,同一天早晨7点,俄联邦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部队约3万余人从西部、西北和东部三个方向向格罗兹尼方向开进;12月16日,俄军进入车臣。

 
  1994年12月31日,战斗正式打响。

 
  1995年1月1日,俄军兵分三路挺进格罗兹尼;战斗打得相当激烈。经过奋战,在1月27日,俄军建立第二道格罗兹尼外部合围圈;由于车臣武装分子打得相当顽强,而且战术灵活,因此造成了俄军一定的伤亡,到1月28日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不得不宣布俄军攻打格罗兹尼的人数增至38000人,坦克230辆、步兵战斗车454辆、火炮和迫击炮388门。

 
  从二战结束后,俄军的战斗力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阿富汗,苏联的军队惨败而回,而今次,在战争爆发头几天俄军每天阵亡即已经超过100人,到2月9日已经阵亡了1100人,另有数百人失踪。俄军的重型装备在车臣的小村落完全起不了作用,首尾相接的坦克、车队进入车臣的村落后,头车及尾车即被摧毁,车队夹在中间进退不得,成了待宰的羔羊,大部分俄军因此成了枪下亡魂。

 
  2月20日至4月27日,战斗行动转入车臣南部古捷尔梅斯、萨马什金和巴穆特地区。

 
  1995年3月初至1995年4月末,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俄军攻打格罗兹尼外部。

 
  1995年3月6日,俄内务部部队攻占格罗兹尼的最后一个据点切尔诺列契耶;3月中旬,俄军撤出格罗兹尼,由内务部部队控制城内局势;3月16日,内务部军队第100师攻打车臣武装分子西部集团占领的萨马什金巴穆特阿西诺夫斯卡亚地区(车臣和印古什边界);3月20日,俄军向阿尔贡、古捷尔梅斯、沙利方向推进;24日俄军占领阿尔贡;3月30日,俄军攻占古捷尔梅斯;第二天,俄军攻占沙利;4月79日,俄军攻占萨马什金;18日占领巴穆特;24日,车臣成立反对杜达耶夫联盟,甘塔米洛夫当选为主席;28日,叶利钦签署《有关使车臣局势正常化的补充措施》命令,宣布从4月28日00时至5月12日0时在车臣暂停作战行动,当出现武装挑衅时,在车臣遂行解除起义武装任务的俄军视情况采取行动。

 
  1995年5月到6月间,针对逃入山地的车臣非法武装,俄军进行了山地清剿行动,但在行动中,俄军尽管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却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1995年6月以后,战争基本上停了下来,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

 
  1995年6月14日,巴萨耶夫率领约100名武装分子闯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杰诺夫斯克,扣押了1000多名人质,要求俄军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撤出车臣,否则将杀死全部人质。经过长时间谈判,俄政府做出了重大让步,基本上满足了巴萨耶夫的要求。6月19日巴萨耶夫率领武装分子撤回车臣,800余名人质获释。

 
  在战争期间,俄军从未放弃过对车臣总统杜达耶夫的猎杀,但总是被杜达耶夫躲过。但在1996年4月21日,俄军的军用卫星截获了一个无线电信号,而且这个信号一直不停地发射,因此,俄军的军用卫星有足够的时间将其定位,然后把信息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中心立即把目标的相关信息传送给一架在空中待命的攻击机,攻击机根据信息立即发射了一枚空对地导弹,导弹直接命中,一举将目标摧毁。事后确认,目标就是杜达耶夫。从发现到猎杀,前后不过几分钟!俄军打了一个极其完美漂亮的信息战!车臣的匪首被打死,武装分子混乱异常。

 
  5月27日,叶利钦前往车臣,宣布战争结束,俄军取得胜利;6月中旬俄军宣布撤军计划,8月底完成撤军,但留下2个旅常驻车臣。

 
  8月30日,俄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俄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与车臣非法武装参谋长马斯哈多夫在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签订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双方同意无条件停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解决冲突;将车臣地位问题在2001年以前解决。1996年10月19日,雷布金接任列别德解决车臣问题。12月29日,雷布金宣布,原定常驻车臣的101旅和205旅全部撤出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


 

  据俄国防部统计,截至1996年8月30日,在车臣战争中,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装甲侦察车500余辆;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车臣武装分子有15000人被打死。

 

  第二次车臣战争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人民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对俄罗斯的领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

 
  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穆斯林国家”。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俄军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镇压;俄军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车臣武装分子,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攻击,在此期间,俄军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胜利,到25日全部收复了被车臣非法武装占领的村庄,基本消灭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所有车臣武装分子。9月30日,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4日,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先头部队已距格罗兹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入战争第二阶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

 
  1999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军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占领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控制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战争进而到第三阶段,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

 
  12月6日和8日,俄军分别攻占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乌鲁斯马尔坦,完全封锁格罗兹尼;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敌人;10日,俄军向格罗兹尼守敌发出通牒;15日,俄军先头部队在格罗兹尼东郊占领阵地,马尼洛夫宣布,计划2000年2月底结束作战;22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宣布,两至三周后俄军将控制车臣南部山区;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地方武装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车臣武装分子;2000年1月1日俄代总统普京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1月10日,车臣非法武装反攻阿尔贡和沙利;18日,俄军恢复攻打格罗兹尼,作战部队在车臣地方武装配合下向市中心推进,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区;期间俄军58集团军作训处长、“北方”军队集团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阵亡;20日,俄军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广场;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使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绝好的目标,导致了大量的士兵伤亡。21日,俄军征调特种部队前往格罗兹尼作战。22日,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5个小区和部分其它地区;控制区逐渐扩大。26日,俄军包围车臣南部和西部的非法武装,基本上切断了非法武装向境外突围的道路;29日;俄军第325直升机团团长尼古拉·马伊达诺夫上校阵亡。2月1~2日战斗中,杜达耶夫的侄子等4名车臣武装分子“战地司令”被击毙,非法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触雷,右脚被炸断,双手和头部受伤。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被击毙;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俄政府表示不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清剿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

 
  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的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车臣武装分子转为巩固车臣局势。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外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第二次车臣战争由此已告一段落。

 

 

  车臣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2004年,莫斯科时间9月1日10时,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恐怖分子进攻并占领了位于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参加开学典礼的约1200名师生、家长扣为人质。9月3日13时,由于绑匪在安装炸药时意外爆炸,导致一场混战,最终致使338名人质丧生、700多名人质受伤,死者中包括150多名小学生……这便是继9.11之后最严重的恐怖事件——“别斯兰事件”。

 
  而在此前一天,也就是8月31日,莫斯科里加地铁车站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10人死亡,更早些的8月24日,两架俄罗斯民航客机几乎同时在空中爆炸,100多名乘客与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4年的那个夏末秋初留给俄罗斯人的,绝对是一段充满恐惧与愤怒的记忆,而其直接的制造者,则是俄罗斯车臣分裂势力。虽然,这一系列恐怖事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去再一次审视这段历史——这不仅仅是为了悼念异国的死难者……

 

  200年的积怨


 
  现在的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是俄联邦的八十九个联邦主体之一,位于俄罗斯北高加索捷列克河沿岸,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为邻,南与格鲁吉亚共和国接壤,东靠达吉斯坦共和国,西部是北奥塞梯共和国,面积1.5万平方公里。

 
  车臣民族祖居高加索山区,15~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之后,开始向平原地区迁徙,并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车臣民族与俄罗斯的渊源始于18世纪初,俄国正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之下。俄国的崛起与扩张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当时的俄国以东正教保护人自居,宣称自己“有义务保护东正教国家免遭穆斯林的入侵”。具体来讲,这包括两条战线:向西,以帮助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挣脱奥斯曼土耳其奴役的名义,进入巴尔干半岛;向南,则借帮助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反抗波斯人的入侵的机会进入高加索地区——1795年,波斯人攻陷第比利斯,沙俄军队要援助格鲁吉亚人,就必须穿越车臣人的领地。

 
  在这一背景下,沙俄进入车臣地区。1785年,车臣宗教领袖乌苏尔马率领车臣人、卡巴尔达人和卡尔梅克人与俄军展开激战,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19世纪初至50年代,沙俄又与车臣人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直至1859年,当地宗教领袖沙米尔被俄军生擒,车臣才并入沙俄版图。

 
  19世纪70年代,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再次开战,车臣人也闻风而动起义,又一次遭到镇压。

 
  而在苏维埃时代,车臣民族与俄罗斯之间的积怨并未消减,相反却进一步的加深,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苏共高层一系列错误的民族政策: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开始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在全国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划分“富农”。在俄罗斯,一般的贫苦农民是养不起马的,而车臣族由于从事游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马匹。而由俄罗斯族工人组成的工作队,往往把有马的车臣人统统划作“富农”——不但没收财产,还要消灭。这种荒唐的做法激起了车臣人的普遍反抗,据统计,从1929~1935年,车臣共爆发了286次反抗建立集体农庄的事件。

 
  在随后30年代肃反运动中,车臣民族的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同样受到迫害,这就又进一步加深了车臣人对苏共和俄罗斯人的民族仇恨。

 
  二战期间,车臣人的这种民族情绪被德军所利用,纳粹许诺给予车臣人充分的自治权利,从而得到了一些车臣部族的支持,部分车臣人成立了一个“高加索兄弟特别党”,与德国人合作。

 
  部分车臣人在德国占领期间的表现,激怒了苏共高层特别是斯大林本人,使之最终迁怒于整个车臣民族。1944年2月苏联政府强行将车臣人全部迁往哈萨克斯坦、中亚和西伯利亚。这一迁徙过程,导致了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车臣人死亡。

 
  在流放地,车臣人与当地居民隔离居住,每月要到内务部门登记,出远门要请示汇报,不允许开办用车臣民族语言教学的学校——实际等于被剥夺了公民权利。

 
  斯大林去世之后,直到1957年,苏联政府才宣布为车臣印古什民族恢复名誉,恢复其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并允许车臣人返回故乡。为了给予车臣人补偿,又把捷列克河以北的非车臣人聚居区划归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但是之前的错误举动,仍然严重地伤害了车臣人的民族感情,民族间的积怨进一步的加深了。

 
  车臣民族矛盾的另一面则源于其民族特性:车臣人民风剽悍,不事生产,至今甚至仍保留有“血亲复仇”的传统。在并入沙俄之前,车臣民族仍然是原始的游牧民族,其社会构成还处在原始的氏族(泰普)阶段,政治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家庭、氏族(泰普)或部落基础上,四分五裂、凭实力火并是政治常态。而不当的民族政策又使得车臣人对国家缺乏认同感,使之始终没有融入到真正的现代社会,反过来,这种民族特制有加深了其与俄罗斯人的隔壑,一个死循环就此产生。

 

  未来展望


 
  从现在看,车臣地区的这种“动态稳定”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之前两次战争的胜与败,归结起来都和石油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来考虑,进一步稳定车臣局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油价红利不是无止境的,能否在这一红利吃完之前为俄经济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将最终决定车臣局势的走向。而要使车臣民族和俄罗斯走出“死循环”,同样还必须有赖于俄民族政策的改善,未来势必需要通过移民、教育以及经济手段,才能最终使车臣人真正融入进俄罗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次车臣战争始末:俄罗斯为何拿不下小小的车臣?
车臣战争纪实(下)
《从车臣问题到车臣战争——论车臣民族问题的缘起和发展》
双视角下回观邻国的那场战争
车臣与俄罗斯的百年恩怨
罪恶滔天的巴萨耶夫,沾满无辜百姓鲜血的刽子手,最终被天降正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