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膨胀
宇宙膨胀
发布时间: 2011-10-16  |  
    2011年,三位科学家因对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加速膨胀也意味着,各星系间的距离将变得越来越远,宇宙也将走向冰冷与死寂。

   

    2010年10月,NASA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巨大的超新星,它的光芒被数百年前自身爆炸产生的灰尘和气体遮掩

    1、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哈勃定律与微波背景辐射

    3、超新星:宇宙膨胀的“烛光指示器”

    4、暗能量:宇宙加速膨胀的驱动力

    4、宇宙学常数的沉浮

 

    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地时间10月4日11时45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以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卓越研究成果获此殊荣。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表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成就“与整个宇宙相关”,这三位获奖者“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过程中,扩张速率不断加速”。

  尽管科学家在将近一个世纪前便知晓宇宙正在膨胀,但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仍用“令人震惊”来形容三位获奖者关于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评委会声明,他们的研究成果震动了宇宙学理论基础,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满未知数。

    哈勃定律与微波背景辐射

    1929年,埃德温·哈勃在使用望远镜对星系进行大量观测的基础上,获得了一项改变历史的重大发现。这就是,宇宙中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背离我们向远处运动的速度越快。这个事实,现在称为“哈勃定律”。

  凭什么说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呢?直接的证据就是光谱的红移。光也是一种波,同声波一样,也有多普勒效应。天体朝向地球运动,它发出的光的波长变短;背离地球运动,光的波长变长。不同的波长对应不同的颜色。光的波长变长,颜色向红色一端偏移;波长变短,颜色向蓝色一端偏移。前者被称为“红移”,后者被称为“蓝移”。

  在实际观测中,星系的光谱上夹杂有好些暗线,称为吸收谱线,它们是天体所含有的各种元素吸收了对应位置的色光所留下的空缺。我们知道,每种元素都有各自的特征谱线,天文学家把观测得到的某个天体的光谱与标准光谱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某种元素的吸收谱线与其本来应该在的标准位置的偏移,从而根据多普勒效应推断出该天体的运动速度。哈勃测量的结果发现,远处星系的吸收谱线普遍向红端偏移,而且越远的星系红移量越大,也就是说远离我们的速度就越大。

  哈勃定律向我们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利用现代望远镜,天文学家已经观测到了远在100亿光年之外的遥远星系。观测资料表明,即使如此遥远的星系,它们也在背离我们的银河系迅速远去。

    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初其实并未引起关注。直到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才名声大振。他们当时正在测试一架卫星接收天线,结果探测到一种干扰测试的微波噪音,无论把天线指向天空的什么方向都排除不掉这种噪音。后来,两人知道这就是宇宙背景辐射。由于这一发现,两人获得了197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霍金指出,电视在切换频道时看到的雪花,百分之几就归因于宇宙微波背景。

  为了确认这一发现,科学家对这种辐射的谱分布和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分别在地面上对70厘米波长到毫米波的不同波段进行测量。2001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卫星(WMAP),对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精确的测定,并得出微波背景是宇宙大爆炸后38万年的余辉。

  那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怎么回事呢?大爆炸宇宙论预言,初期宇宙处在灼热状态,当时的宇宙一定充满了光。因为,当初充满宇宙的那种包含了氢原子核、氦原子核和电子的气体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必然要发出颜色同其温度相对应的光。但随着膨胀,宇宙逐渐冷却下来。在宇宙诞生38万年以后,宇宙温度到达3000K左右,那些分散的原子核和电子被静电力结合在一起,开始形成原子。在原子诞生之前,受到到处飞舞的电子的阻挡,光无法沿直线径直行进。但是在原子诞生出来之后,光就可以沿直线行进了。那时候的光今天仍然应该在宇宙空间沿直线继续行进。在空间传播的光波,即电磁波,其波长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被拉长。那时的光到了现在,已经变成了波长相当长的光,即变成了“微波”,这就是宇宙背景辐射。

     超新星:宇宙膨胀的“烛光指示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文学家们才发现Ia型超新星是遥远星系的绝佳距离指示器。

   超新星可以理解为恒星演化到晚期的“回光返照”——恒星死亡之前的突然增亮。根据前身恒星质量的不同,宇宙中的超新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核塌缩导致整个星体在短时间内爆炸,使得星体的亮度短时间内可达到十亿甚至百亿个太阳的亮度。这类超新星被称作“II型超新星”,但是他们的光度差异很大,不能用做距离的指示器。另一种是中、小质量的恒星在燃尽核区燃料后,变成白矮星。当白矮星周围有一个伴星时,白矮星将把其伴星的物质吸引和累积在其表面,到一定程度(即质量上限,约为1.44倍太阳质量)后发生核爆炸。这类超新星被称为“Ia型超新星”。因白矮星有1.44倍太阳质量上限,白矮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大多都比较接近这个质量,所以它们爆炸前的燃烧物质基本一样多,燃烧发出的光度基本也一样。

  既然所有的“Ia型超新星”的光度相等,那么根据观测到的一颗“Ia型超新星”的视亮度,就可以推测它到地球的距离。就像一支蜡烛放在离观察者不同距离的地方,它们的亮度会不一样。离观察者近,看上去亮;离观察者远,看上去暗。这样就可以通过观测它的亮度来计算蜡烛的距离。

    另一方面,科学家还可以观测到这些“Ia型超新星”的光谱,从中测出超新星的光谱中某些谱线的移动量,即天文中所说的“红移”。把测到的超新星的红移和距离一一对应起来,可以画出所谓的哈勃图,不同的宇宙学模型的哈勃图是不一样的,因此用这种办法,可以了解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了珀尔马特、施密特和里斯所属的研究小组发现,超过50颗超新星所显现的光度比先前预期暗淡。这一研究发现可以显示出宇宙正在加速扩张——

  首先假定宇宙在匀速膨胀,我们可以根据宇宙学模型算出一个距离d0。

  如果宇宙减速膨胀,即膨胀越来越慢,那么超新星与我们的距离应该是d1,且d1

  如果宇宙在加速膨胀,超新星被所在星系裹挟着,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相互远离,地球观测者到超新星的距离记作d2,且有d2>d0。这样相当于把一支蜡烛放得更远,它会显得更暗。

  所以发现超新星光度比匀速膨胀宇宙模型显得暗淡,说明星系和其内部的超新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相互远离,宇宙膨胀在加速。

  暗能量:宇宙加速膨胀的驱动力

  根据已知的万有引力论,人们一直认为“宇宙正在减速膨胀”,并在到达膨胀极限后反向“浓缩”。因此今年获诺贝尔奖的的两个研究团队,本来只是想了解宇宙最终“浓缩”后的结果,会导致怎样一种消亡。

    然而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宇宙膨胀不仅正在加速,而且已经偷偷加速了几十亿年。这种加速如今被认为是由某种“暗能量”驱动的。这种“暗能量”起初只占宇宙的一小部分,但随着宇宙物质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逐渐被稀释,这种暗能量如今已占据了宇宙成分总含量超过70%。它的本质却仍然是谜,或许仍是当今物理学面临的最大谜题。

  科学家认为,这种“暗能量”一定来自于一种能够产生斥力的物质。也许,它可能根本就不是常数,会随时间变化。又或许一种未知的力场只是偶尔产生了暗能量。

  但因为“暗能量”仍在逐渐“强大”,预言宇宙未来会如何,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膨胀永远加速下去,未来将是一望无际的黑暗和孤独,宇宙将在不断加速的膨胀中逐渐变得冰冷与死寂。也许时空逐渐扭曲,就连原子都不能避免被撕碎的命运。

     “宇宙学常数”的沉浮

    宇宙学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代表着爱因斯坦对静态宇宙的哲学信念。然而膨胀宇宙的天文观测结果,让人们认识到宇宙不是静止的。晚年时的爱因斯坦曾把“宇宙学常数”的引入,说成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

   当哈勃得意洋洋地将膨胀宇宙的天文观测结果展示给爱因斯坦看时,这位常常被称作“孤独的人”的伟大的科学家惭愧极了。他不会知道的是,一代代科学家们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这一“反引力的固定数值”,并在探索中渐渐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如此钟爱这个理论;而今,宇宙常数依然是当今物理学最大的疑问之一。

  201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珀尔马特、施密特和里斯在对超新星的观测中,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宇宙确实存在一种使得宇宙膨胀不断加速的斥力,而“宇宙学常数”代表的斥力项仍然是有意义的。历史的戏剧性,在“哈勃定律”问世80多年后又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倔强”没有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吗?
距离阶梯和宇宙膨胀(二)——哈勃常数的测量 | 赛先生天文
宇宙最大的矛盾是否暗示着“新物理”的出现?
寻找哈勃常数可能会推翻标准宇宙学模型吗?
这个数字关乎宇宙的最终命运,现在它有了第三种答案
QQ浏览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