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新政 变革中的突然死亡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戴鸿慈(中右)、端方及出洋考察诸随员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尚在西安的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一道改革上谕,正式宣布启动新政变法。清末新政,前后十年,可圈可点,颇有成绩。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立宪派看来:这是立宪与专制之争。就在日俄宣战后三天,立宪派就表示,“国家强弱之分,不由于种而由于制”。随着日本战场上的胜利,日俄战争结束还不到两个月,“预备立宪”的启动仪式就开始了。1905年7月16日,清廷特遣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出洋考察政治,不久又加派绍英。这标志着清政府基本确立了立宪改革的决策,并且迈出了关键一步(后因革命党人吴樾谋炸事件,徐世昌、绍英留京,改以李盛铎、尚其亨代之)。
清末新政的重点就这样转移到预备立宪上,围绕“立宪”,宗室贵胄和汉族大员、体制内外的立宪派和革命党,三个政治派别、四种政治势力,在晚清最后十年合纵连横。
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由此而来。
1908年8月,清廷在巨大的压力下,公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并明令以1916年为立宪预备期限。而实际上,清政府的立宪无论是“理论原则”还是“具体实践”,都远未达到温和的立宪派的要求,未能让立宪派及其他社会各界相信。当一个政权的统治基础都对其动机大表怀疑,对其毫不信任,对其所作所为大表反对时,这个政权就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恰为激进的革命准备了条件。
是先召开国会再制定宪法,还是由皇家先独自制定宪法再开国会,成为立宪派与朝廷斗争的焦点。只有先召开国会、由国会制定的宪法才有合法性,此时俨然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由于立宪派和影响越来越大的绅商都不承认《钦定宪法大纲》的合法性,所以最有力量的绅商率先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开国会和平请愿运动。
从1910年1月起到11月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地方士绅、商人为主的立宪派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声势浩大,遍及全国。尽管“开国会”的呼声越来越响,一浪高过一浪,清廷却对自己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毫无所感,就是毫不妥协,对各种警劝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不愿让出点滴权力,拒不开国会,一定要独揽制宪权,反而采取越来越激烈的手段镇压立宪运动。结果使本来温和的、竭力维持体制的立宪派越来越激烈,一场暴力革命,恐怕已难避免。最终,他们岂止“袖手旁观”,而是与革命派结盟,积极参与到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之中。就这样,为立宪而生的谘议局和资政院,承担了革命养成所的角色,为一场与它本意完全相悖的革命作了舆论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09年张之洞去世,张的“离场”,使朝内失去了调停老少亲贵、调停新旧势力、调停南北争端的第一元老。而在此前的1909年1月2日,两宫尸骨未寒,尚带孝的军机大臣袁世凯突然被以足疾为由,开缺回籍。袁世凯既有实力,又有经验,更有手腕,无疑是治国理政的杰出人才,同时也是抑制亲贵弄权的第一把好手。随着袁世凯、张之洞两位最后汉臣的相继“离场”,不仅使亲贵势力更加膨胀,竟难以遏制,而且使中枢的领导力危机急剧恶化,大清的江山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最后,皇族内阁的出台给了大清国致命一击。这个内阁名单绝对是“致命选择”,13人中,只有4人属汉人,其余的不是皇族,就是满洲贵族,让汉族士大夫彻底失望。就连庆亲王、那桐等人都在阁员名单公布的第二天,奏请收回成命,但没有获得摄政王载沣的批准。
责任内阁变成了“权贵内阁”“皇族内阁”,这个结果与立宪党人的期待相距太远,各省谘议局联合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朝廷表达反对意见,希望朝廷知错即改,重回立宪轨道。五月初三日(5月30日),国会请愿同志会联合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在北京发起成立宪友会,呼吁朝廷尊重君主立宪政体,“督促联责内阁”。
面对各方面呼吁,朝廷装聋作哑,不予回应。六月十一日(7月6日),谘议局联合会再通告全国,反对皇族内阁,强烈要求重回立宪体制正轨,愤怒情绪溢于言表,辞气已近决绝。
立宪党人手无寸铁,和平请愿得不到清廷眷顾。武昌城头的枪炮声终于惊醒了朝廷的迷梦,摄政王载沣于11月1日立准“亲贵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以及国务大臣载泽、载洵、溥伦、善耆、邹嘉来等集体辞职,为新内阁组成扫清道路。紧接着,清廷任命“贤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命其对湖北军务稍作部署后迅速来京,组织完全内阁,“负完全联带之责任”。
清帝国立宪改革重回正确轨道,然而,就像严复当时就意识到的那样,清廷举措正确,但是太晚了:“10月30日的罪己诏,皇帝宣誓俯允资政院的意愿。资政院马上要召开会议。皇帝发誓不在内阁中安插任何皇族的成员。他同意完全赦免政治对手,甚至是反对清廷的革命党也在赦免之列。将由资政院草拟宪法,并无条件接受。然而,清帝国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了。
据《国家人文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11年10月30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2)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大清王朝究竟亡于何人之手
昙花一现的“咨议局”
何以“激进”?
历史书上不敢提的大清国灭亡真相,每一句都发人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