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饺子的来历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名家味道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那么,饺子源于何时呢?
古书中最早记载饺子的是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其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至今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段成式著的《西阳杂俎》一书里,就有汤中牢丸的记载。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描述汴梁(今河南开封)宫廷寿宴时说道:“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录了当时杭州的市井面食里,也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的说法。当时称饺子为“角子”或“角儿”,可能是因为它们有两个尖角而得名儿,广州人至今仍然叫春节吃的油炸饺子(一般以花生茸和白糖做馅)为“油角仔”,或许就是沿用宋代的旧称。
宋代的饺子馅料非常讲究,宫廷御宴的饺子有名贵的驼峰馅,市井乡间还有鲜美的蟹肉馅。到了元代,饺子被称为“扁食”,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就有“扁食”之记载。到了明代,书中已经将“角子”称为“饺”了。当时有一文人张自烈,在其所著《正字通》上面写道:“今俗饺饵,屑末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也开始盛行开来。
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 孔润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馄饨、饺子、汤圆,谁才是冬至的真正C位?
扁食,馄饨,角儿,饺子,你们那里的这道菜叫什么?
传统饺子也疯狂
一只饺子的进化史 12
【春节习俗】除夕夜为什么吃饺子 除夕夜吃饺子的寓意
快过年了,你家饺子是蘸酱油吃还是蘸醋吃?我们去历史中找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