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成不了巴菲特005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系统地论述一下,这可以看作是学习证券投资,或者说学习巴菲特、费舍、格雷厄姆投资哲学的入门准备吧,因为在我追随是他们的投资哲学,所以谈证券投资,我很自然把它们联想在一起!这个问题,请允许我把它表述为,为什么价值投资的方法看似简单,但许多人都学不会呢?许多人为什么在证券投资过程当中失利,在实际操作当中却非常困难,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要清楚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是谈一两个方面就把问题解决的。我们把它分为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情报学、法学这几个大板块就把你搞死了。但是这并不代表,面对这个问题,我不能做一下分析,但是想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我说起来得长篇大论,希望知友们谅解。

   了解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说过类似的话,“为什么大学里不教价值投资呢?由于价值投资非常简单,所以没有教授愿意教授它”。事实上不是老师不愿意教,而是现在的老师根本就教不会。为什么教不会?如果要解释这个问题,甚至要从巴菲特自己是怎么学习证券投资的说起,需要运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来分析,我引述自己在书本上的说法来讲讲。

   “我们明白认知是由想法和观念(也译为“信条”)组成的,那么想法和观念又有何区别呢?它们彼此有联系,但不是同一回事。想法是短暂的,常常是我们意识得到的。每天我们都有成百成千的想法。如果我们停止思考并加以回忆,常常能够(但并非总是如此)知道刚才在想什么。它跟我们生活之中别人问你,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因为你的回答有可能是你的某些观念。我们的想法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观念是稳定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假定——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世界的假定。我们在部分时间可以有意识地思考我们的观念,甚至质疑它们是否合理或有用,但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这样做。我们的观念也影响着我们思考、感受和行为的方式。”

   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名人在讨论“知行合一”的问题,为什么它那么难做到?我们要结合想法和观念理解它:第一,如果这个“知”属于想法部分,想要把它实现,就要强调一个人的执行力,而现实生活之中,有强大执行力的人少之又少。有时候我们在发表观点时往往说的是自己的认识,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并没有按照我们所说的做。于是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就会说我们虚伪,可能我们所说的正是我们希望做到的。第二,如果这个“知”属于观念部分,也会出现知行不合一的情况。因为人的思想并不是单一的,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斗争。
 
   因此,我们知道培养一个价值投资者是比较折腾的事,不是你看到巴菲特做什么,说什么你就会的了。你听说过陆游写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吗?此外韩寒也说过一句话,“你说你一年读过很多书,我并不害怕你,就担心你一本书读十遍,一百遍”。因为你可以充分得吸收书中的知识和理念。怎么才能把你认同的思想内化为你的价值观?我知道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行动瓦解旧的认识和建立新的认识;第二种就是不断地向自己灌输那种新的价值观。

   你可以想象建立自己观念是多么的不容易,你提出一个观点,并不是说你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你的观点背后有一个价值体系在支撑它。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冰山学说”,因此你听到一个观点,并不代表你就已经获得这种思想。一个观点可以引起你的共鸣,是因为在你的价值体系内就已经认同这种观点,可能是你没发现。因此我们得到一个观点时,还得慢慢让这个观点渗透到思想各个角落,瓦解陈旧的价值体系,从而建立起新的价值体系。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也是价值投资者必须走的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价值观还是容易改变的,更难获得的是品质。“狗改不了吃屎”这句俗话,多么经典!因为“吃屎”是狗天生的本性。当巴菲特教导我们要把自己和市场的情绪相隔离,要耐心和冷静,我们能读懂他说什么,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获得这些可贵的而对于价值投资而言非常必要的品质。当然人的性格有部分是天生,有一部分是和自己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塑造的。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很容易发现学习知识,从而改变认知,最终得到塑造个人性格的结果。也就说你学习什么知识,你干哪一行,它会影响到你的性格。

   明白这些之后,我们还要从一个人知识结构进行一个解剖,我们从周围学习来的东西,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显性的;第二层是隐性的。对于显性层面上的东西,不如说技术啦,例如怎么磨豆腐;程序啦,例如学游泳、踩单车,它们在大脑中是程序性记忆。这些东西处在思想世界的外围,而最核心的东西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这些就是隐形层次的东西,它是你不容易看得到、摸得找的东西,比如说,或者说他判断事物的标准——你问他一个东西漂不漂亮,他可能很容易回答,但是你要问他为什么觉得他美,可能他就很纳闷了。因为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他评定美的标准是什么。因此,我可以看到的大学里,我们老师教过我们的东西,大多数显性的知识,但是缺少品质方面的学习。巴菲特看过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后,为什么要退学到哥伦比亚大学拜格雷厄姆为师?这里面不得不提一下为什么美国的教育那么成功,因为他们是书院式的教学,同学们下课之后是和老师住在一起的,有很多谈论问题和交流想法的机会,老师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追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这些东西是你在课本上学不会的。

   因此,我看到这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即使在巴菲特这样那么良好的环境当中,他也学了七、八年才自己出来单干,这还不算他极高的天赋、十多岁就接触股市和看遍他那个地区的图书馆里关于这方面的书的积累,这是多难的事。许多人是因为失败才走向证券投资的,因为这条路不容易证明自己不行,而且失败了业没太多人注意到,而巴菲特是因为成功才选择证券投资的,他在十多岁就知道倒买倒卖可乐,就知道他明白什么是商业意识。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人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不是依靠侥幸的。恰恰他对这些东西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 
“这事和我们每个人的自尊心有关。没有一个人喜欢自承犯错。如果我们买进股票犯下错误,但卖出时能获得些许利润,就不会觉得当初做得很蠢。相反的,卖出时如发生小损失,我们对整件事会觉得相当不高兴。这种反应十分自然和正常,却可能很危险,会让我们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放任自我。投资者死抱很不想要的股票,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至少打平’,因此而损失的金钱,可能多于其他任何一项理由。除了这部分真实损失,如果考虑发生错误时能够当即立断,认赔卖出,释出资金,转投于合适的股票,并获有利润,则放纵自我的机会成本很高。”

   于是我们从获得知识和价值观的谈论进入到人性。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书里的序中写道,“要想在一生当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如果投资者想获得超出一般人的回报,就要求投资者不但是懂证券投资的知识,还得有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怎么获得呢?你得有洞察人性和问题背后的本质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自我认识能力。说到这里,又得去到哲学和心理学的层面。我觉得哲学和心理学是看自己和揭示迷幻现象最好的工具。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就不展开论述了,那些东西写得有点枯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 - sosme
独立投资人姚斌(一只花蛤):价值投资本质上就是保守主义
给新股民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别人悟出的道理最精彩”
有知有行
价值投资的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