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七小学   罗红春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10年,10年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行为都有了明显的更新、提高和转变。但与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仍然存在差距。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自我发展?必须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充分开展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研究    教师专业    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1],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和转变就是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化[2]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的改革发展。但在教育领域问题多多,课程改革条件又不十分充足的情形下,教师又怎样才能尽快达到课程改革所需的专业发展呢?

一、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长期以来,教师对传统教研敬畏有余,亲近不足。作为教学一线教师们,他们掌握大量、丰富的第一手教研材料,应该说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极为有利,但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一是时间,精力的矛盾。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数为十二、三小时,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等日常事务;二是教研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教研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担心用在教研上的时间多,会影响教学的时间,教学质量降低;三是教研流于形式,成了一个“空壳”。学校和教师每学期都制定教研计划,但只是写在纸上,得不到落实,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许多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缺乏计划性、针对性,不能真正解决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四是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习惯于做教书匠,“述而不著”,与“研究者”有一定距离;五是自身的理论水平有限,不能够及时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对教学成果的总结力不从心;六是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无处着手,往往使反思停留在表象上,上不了台阶,使自己的教学日复一日重复着老套路。

教学研究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了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教师结合自己专业实际,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也为创建特色学校起到了根本保证随着人们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和认识的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必将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就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依托。

在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等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广大教师从内心深处渴望教学研究能快捷地解决教育教学中最现实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这种教研的方法,研究的手段“重心”低一点,少一些“学究气”。盼望既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走进中小学。一方面给中小学教师“引领”教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耐心倾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教师们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的“互动”,促进昔日的教书匠成为有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思考者,最终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步入“研究者”的行列。

教学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有三个方面价值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教学研究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3] 教育部将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4]主要内容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5] 培训并组织统一规范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以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转换角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教师专业化建设,须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方向。而教师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换将极大地从心理上、思想上帮助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被动的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用到教学中去,而应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创造性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1、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威严的教育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社会,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单传授现成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的办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教师不是教书匠,而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自己缺少研究。一提到研究就认为那是专家的事。其实研究并不神秘,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每天都在研究。如:上完一堂课,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哪些问题,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长进等等。如果自己能在下一次课中控制一些因素,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又能将做法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这就是最基本的研究了。只要我们教师有心便可以进行,但研究也不是随意的,它有自己的一些规范。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其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应是实践问题,即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为有效,然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教学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学研究倡导教师对教学中发生的“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这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1、教师的知识系统:

教师的知识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类: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研究表明,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其发展主要是指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教师的自修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自修能力[6]和教育研究能力[7]。自修能力是一种使教师自己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品德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要求教师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每天要吃饭、穿衣一样。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创造性的对待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又一重要能力。教育工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本身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格式,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最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1)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须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3)最重要的是,尽管自己的工作繁忙,也要坚持分出一部分时间、精力来参加各种教学改革的专题研究和试验,一开始可从简单的、小课题做起,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都将有利于推动教育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例研究,为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架起沟通的桥梁。

随着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即研究者”越来越成为现实,但对一线的教师来说,若研究过分强调教育原理,难免会显得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则又显得盲目,而以课例为基础的研究既有对事件的描述,又有理性的总结,因为教学课例是将课堂中发生的大量鲜活的故事较直白的加以描述,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心理活动,观念的冲撞、困惑等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最终进行总结,形成问题研究。这一过程将有益于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学研究中的课例研究作为经验性的研究能搭建起一线教师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理论之间的桥梁,促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研究常常分析的是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帮助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意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使教学常教常新。迎接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任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让大家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看他人,享受职业生活的快乐。这正是教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高境界的阶梯。这方面的工作做扎实了,就能相应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三、 大力开展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化的教学研究,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把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化教学研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中,我们发现,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处着眼。关注教师当前教学研究状态,剖析其在教研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更快地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从教学研究的实践因素着手,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充满生机的、自上而下的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化教学研究制度。

(一)提倡“自我反思”

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就应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积极的追求精神。同时必须认识到,这种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追求精神是建立在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结果不断进行审视、分析及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经常关注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关注自己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并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首先,学校要在教师中开展“自我成长设计”活动,引领教师自我定位、自我设计,激发其“自我发展意识”:同时,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这种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和达到目标的策略,使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其次,举办教研专题培训活动,掌握自我反思(教后反思、课例反思、案例反思、教学日记、课堂记录、成长自述等)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予以记载和撰写。例如:我校从2003年开始,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围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写课后小结。一学期结束时撰写1-2篇教学小故事,此项活动对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要求学校落实各学科每学期、每月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校内学科教研“说、上、评课活动”,给每位教师创设参与研究的平台、自我反思的平台,鼓励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重新认识,并把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认识提升,写出课后教学反思及教育教学故事,形成成果。

(二)强化“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研的重要标志和灵魂。围绕备课、评课、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几方面提倡教师之间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共享的专业对话,达到经验分享,专业化的目的。

1、加强集体备课,走集团作战共同提高之路。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是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又能优势互补,博采众长,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打开了教师多种教学思路。

2、提升评课活动质量。评课是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表现,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在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中,学校着力解决如下问题:如何确立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教研主题,倡导“真实研究”;如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使参与教研的教师畅所欲言,互动交流;如何提高教师评课的水平和能力,提升评课活动的质量。

3、开展课例研究,提倡“互动交流”以享参与之乐。课例研究是教研中最受教师欢迎,且对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举措。课例研究的参与者既包括一线教师也包括教研人员。鼓励跨学科教师合作,提倡合作中“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启发,以利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对自身教学行为、教材认识的提升。在这种互动交流中,要特别留意同伴的评价,与同伴讨论交流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看法。从而让教师真正能够从同伴身上受到启发,开阔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注重“专业引领”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引领,在先进理论指导下,使课程改革避免偏离方向和陷入盲目。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以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具体而言,帮助教师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如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应帮助其尽快熟悉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向称职教师方向发展。对称职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向名师发展。对名师应发挥他们在学校教改中的示范作用及培养年轻教师中的引导作用。二是成立校学科指导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长,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三是实行教师听课制,形成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则让其出去参加几个月的脱产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展露风采。请进来,学校邀请省内外的各级专家、特级教师、研究员等来校作讲座、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

3、突出“校本”二字。教学研究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开展。在校本教研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学校的人才资源,将学校的骨干教师、领导作为专业引领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强调教师的自我引领,“能者为师”。通过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增加校本教研中的理论含量,促进教师走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专业发展之路。

4、教师教研成果应是多元的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活动课例、成长笔记等,甚至一堂课,一次活动等实践方式,并非一定以研究报告、论文的形式出现,研究的过程便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们撰写的有创新的课例、教例,教学反思,笔记,教育教学随笔、好的教学设计、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研究,反思和改进,有创意的作业设计,所讲述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自编的题目,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等等都应是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体现。以上这些“小儿科”恰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智慧的结晶。

总之,学校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而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教师素质的优化和提高,依赖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通过校本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4、孟蜀华。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初步实践,教师之友20052

5、柳夕浪:“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意味着什么[J]上海教育科研20051

6、西北师大课题组 /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评估报告[R]2002、(67

7、周建国:中小学教育研究,我们有话要说 教师之友20054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教师法》1993年颁布

[3]《中国教育报〈2005年教师教育工作会议〉》200547

[4][5]《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组编,2000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学教研六重反思
教师怎样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
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