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39、40集—《一代词宗—辛弃疾》(文本稿)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3940集—《一代词宗—辛弃疾》(文本稿)

 

《一代词宗—辛弃疾》(上)

在山东济南历城小清河畔,有一个地方名叫遥墙镇。公元1140年,即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他精忠大义,与岳飞齐名,论文采词作,与苏东坡不相上下。

辛弃疾是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在他出生的前13年,宋室遭逢靖康之难,中原被金人占领。辛弃疾祖父辛赞为家计所困,未能脱身南下,曾在亳州谯县作县令。辛弃疾因父亲早亡,幼年便随祖父在谯县读书,并拜亳州刘瞻为师。

刘瞻精通诗文,当时任史馆编修,门生众多。其中最优秀的学生是辛弃疾和党怀英,二人才华相当,并称为“辛党”。回来党怀英受金人重用,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的道路。

在谯县时,祖父辛赞不忘家国,每逢闲暇就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由于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辛弃疾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趁机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队伍投奔耿京,为掌书记。并劝耿京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

次年正月,受耿京的委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的途中,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金兵营地,生擒张安国,并送往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的非凡胆略和勇气,辛弃疾因此名噪一时。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雄才将略,征战沙场,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然而。自隆兴元年,即公元1163年的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

23岁南归之初,只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签判。六年后官职虽逐步升迁,但都是在地方任职,而且每一任时间都不长。从29岁到42岁,13年时间调换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辛弃疾调任滁州,就是现在安徽滁县任知州,开始了南归后第二个十年的仕途生涯。十年期间,辛弃疾仍未被派往抗金前线,相反,却被委派去平定内乱,辛弃疾内心充满矛盾。不过,在第二个十年中,辛弃疾还是尽职尽忠,政绩卓著。

辛弃疾希望国富兵强,再图恢复大计。但南宋统治集团昏庸腐败,辛弃疾的改革与整顿,不为众人所容。终于在醇熙八年,即公元1181年,被弹劾罢职。嘉泰三年,即公元1203年,辛弃疾已经64岁了,南宋政府利用辛弃疾的名望,又派他到镇江出任知府。辛弃疾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出山,然而不久之后,辛弃疾却被调离,并受到弹劾,恢复之计仍然行不通。

开禧元年即公元1205年秋天,辛弃疾带着绝望的心情,66岁的老英雄从缜江又回到了铅山故居。68岁时,他含恨而逝。

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他的《十论》与《九议》两篇奏书,充分显示出经纶济世的非凡才能。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本来就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而他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鷲的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个性,更是他常常遭到忌恨、馋害和排挤,因此他一生三仕三已。

辛弃疾自他23岁南归40余年,或赋闲散居,或沉沦下僚,不得尽其才,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不得不“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借歌词为陶写之具”。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一世之豪,被迫过着“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万事云烟忽过”的无聊生活。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成为了一代词宗。

《一代词宗—辛弃疾》(下)

唐五代以来,词作品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主人公形象,即唐五代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著名词人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后,又拓展出一类虎啸生风,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在唐宋词史上,没有谁像辛弃疾这样钟情,崇拜英雄,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苏东坡也曾向往“雄姿英发”的周郎,但他在赤壁缅怀英雄时,想到的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是文士所常有的伤感。而辛弃疾凭吊赤壁时,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显示出英雄壮士的本色。

少年的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生风。进入中年后,经历了人世的危机和宦海沉浮,他已无法“点兵沙场,只能在落日楼头,摩挲抚剑,面对友人,弹铗悲歌”。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年将帅,变成了“和泪看旌旗,试弹幽愤泪空垂”的失落英雄。

被迫隐退以后,他更是变为了手不离杯的醉翁,抱瓮灌园的村叟。到了暮年晚景,辛弃疾已是“头白齿牙缺,不知筋力量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的衰翁。虽然他执着于功名事业,但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狂傲与乐观,而此次陷入失望之中。他在词中写到,“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

公元1207年,68岁的辛弃疾带着满腔悲愤,含恨终老于江西铅山。临卒大喊杀贼数声,壮志未酬,令人扼腕。

辛弃疾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对词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成为南宋最杰出的词人。

据唐圭璋所辑《全送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统计,辛弃疾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空前绝后的。

辛弃疾独创出“稼轩体”,词的风格特点是雄浑豪放,在词坛上和苏轼并称,继承了苏轼豪放词的风格,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稼轩词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因此,稼轩词也被人们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辛弃疾词作品的另一方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铅山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他熟悉也热爱这片土地。并对当地的村民和山水风景作了多角度的素描,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如夜行上饶县黄沙岭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飘泉居所写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傲然独立的英雄,竟有如此亲切地关注那些乡村的父老儿童,体现出辛弃疾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在唐宋词史上,也只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如《清平乐》中写的“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多情细腻。

辛弃疾的诗现保存有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类同与他的词。辛弃疾的文章现存有17篇,都为奏议启扎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

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邓广铭编著的《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南宋民族英雄,杰出的词作家辛弃疾,生前力主兴兵抗金,不为朝廷所用,罢官闲居上饶20多年,死后葬于铅山县陈家寨阳原山。历经700多个春秋,就让这位彪炳千秋,流芳百世的一代人杰长眠于此,以寄托我们对古圣人的幽思!

(文本稿为本人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词宗辛弃疾何以成为民族英雄?
“南宋第一全才”姜夔:一代骚雅词宗,一生羁旅江湖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一代词宗 辛弃疾(上)
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039 一代词宗之辛弃疾(上)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一代词宗·辛弃疾(2)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解说词——辛弃疾(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