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振村:教育空间这样成为课程
2016-05-15 李振村 

文 | 李振村(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


学校里,老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这么说:像爱家一样爱我们的校园,像爱家一样爱我们的教室哦。可是,面对着规规矩矩的黑板桌椅,各种各样的班规班训,分外明显的先进个人榜,很难让孩子想到“家”的概念——这就是一个供学习的、严肃的场所。

亦庄实验小学提出了一个理念:教室空间的意义,是生命气息和成长性。“生命气息和成长性,就是要让每个孩子能看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成长痕迹。所以,在我们学校的教室乃至校园里,几乎所有空间都属于孩子”。看到这句话,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自然地嘴角上扬:对,学校,不,家就是这样的……


    

校园空间改革,“包班制”先行


2012年,我受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委托,到北京筹建十一学校的第一所小学分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亦小”)。当时李校长已经和特邀的校园设计师开始了对这所学校校园空间的革命性规划。

我们反复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校园建筑和各种场地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物理空间都具有教育价值,如何突破教室和校园的围墙,让社区、大自然和各种场馆也成为亦小“全课程”实施的场地。

于是,我们在已经初具雏形的建筑框架里,把两间教室并作一间,一、二、三年级的教室全部放大到120平米。在这样的教室里,不但实现了把更多的教育资源直接放到孩子身边的目标,而且让教室功能分区成为现实:讨论区、阅读区、实验区、休闲区……

功能分区的大教室


楼道空间休息室


多种分区充分满足了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同时因为铺设了地毯,摆上了沙发,放置了漂亮柔软的靠垫,教室里安全、温暖、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乎所有第一次踏进教室的一年级孩子,原本怯生生的眼神,面对这样的教室都立刻迸射出不可抑制的惊喜和激动。

如果仅仅是教室面积增大,仅仅是铺上地毯摆上沙发,而教育理念、课程结构、班级管理和教学方式等不发生变革,再大的面积,再舒服的设施,都有可能沦为“压抑”学生的场所。

所以,大教室用来干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接下来做的,就是在一、二、三年级实施国内公办小学尚不多见的“包班制”:两位老师包教一个班级,老师的办公桌就设在教室里,老师全天候陪伴在孩子身边。


    

让整个教室、整个校园、整个的大自然,都成为孩子学习春天的“教材”


有了“包班制”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构变革,接下来的课程和教学方式的重建就有了良好的条件:因为是两个老师包班,所有的时空都属于这两个老师,他们就可以按照课程目标,构建属于这间教室的课程,可以把原本被一节节课切碎的时间还给孩子,开展长时段学习,可以自主、自由地安排他们与孩子每天的生活。让教育慢下来,终于成为了美妙的现实。

以我们学校刚刚结束的一年级的“发现春天”课程为例。因为是包班,老师有充分的自主安排课程的权利,春天课程的实施被拉长到一个多月。在一年级,持续一个月的春天课程中,教室里始终“盛开”各种各样的花:花盆里的、画布上的,还有用园艺工人剪下来的树枝手工粘贴的花枝。这时候,空间就成了春天本身。而15首春天的诗歌、15本春天的绘本、8篇春天的文章、6首春天的歌曲、3个春天的戏剧表演……


指尖上的春天,孩子们的草木染作品

 

指尖上的春天:一起来做草木染


临时草木染场地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每周至少3次的到校园里或者校园外对春天的观察、记录,让春天融化在了孩子的生活里、生命里。最终,每个孩子都拥有了一本自己手绘的春天的书,里面是孩子们一个月的关于春天的写绘作品。老师到印刷厂帮孩子们装订成册,教室里铺上红地毯,举行隆重的春天作品发布仪式。伴随着夏天的到来,春天课程才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阳光农场播种春天的种子


在这段旅程中,孩子们的学习始终就在真实的春天里,自始至终都有春天的伴随。空间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存在,而真正成为了课程本身。

孩子不再是对着一本薄薄的教材研究春天,不再是阅读几篇干巴巴的诗文认识春天,整个教室、整个校园、整个的大自然,都成了孩子学习春天的“教材”。因为他们感受到春天无处不在,所以才能写下这样美妙的诗句:“我来了,春天就来了。”


    

怎样让教室具有生命气息和成长性


生命气息和成长性,就是要让每个孩子能看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成长痕迹。所以,在我们学校的教室乃至校园里,几乎所有空间都属于孩子。低段包班的教室里,都有一面墙壁上贴着“生日树”,每个孩子的生日都出现在这棵树上。与这棵树关联在一起的是生日课程——这是每个孩子最向往的课程。

屋顶上悬挂下来的麻绳上,挂着一个个心愿瓶,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投进去,老师会定期打开,根据孩子的心愿安排调整教室生活。方便粘贴的墙壁四周,也根据课程变化不断更换孩子的作品。教室外面的粘贴墙上,也都是孩子的作品——是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即便这个孩子的作品在成年的人眼里很幼稚、很粗糙,没有关系,照样悬挂在醒目的廊道里。

这种空间文化熏陶出来的孩子,就有了与众不同的观念。有一次,学校举行绘画作品比赛,一年级的孩子经过讨论认为,我们绘画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感受美好,我们不参赛,我们用自己的作品美化自己的教室。结果,这个班级的孩子也就自动放弃了参赛。我为此十分激动,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快乐。

在我们学校,还有一个特殊的景观:海报。各种各样的海报:手绘的、印制的、立体的、平面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折射出了校园自由多元的生态。




 

为什么小学校会有这么多的海报?这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活动原则是能在级部搞的,不在学校搞;能在班级搞的,不在级部搞。因为活动的单元越小,个体学生的参与度就越大,参与机会就越多。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原则,除了上级安排的必须参加的活动之外,学校内部任何部门组织的活动都不允许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孩子们参与。

 

 

如何让孩子参加活动?就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靠活动本身的魅力吸引孩子和老师参加。在这种机制下,活动的重心不断下移,各部门、各班级或者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想尽办法吸引大家参与。于是,争奇斗艳的海报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涌现,贴满校园几乎每一个有人走动的角落。海报,就这样成为了空间课程重要的一部分。


    

“把课程空间扩展到浩瀚的世界


借鉴高度开放的课程空间理念,我们学校“发现春天”主题课程有了不一样的实施路径和策略。这个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如果只是在教室里通过书本学习,春天就没有了生命,孩子不可能对书本上的春天产生共鸣。

所以,一年级“发现春天”课程的展开,始终伴随着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什么花开,孩子们就立刻去观察什么花,画下它们的样子,把自己观察到的、想象到的讲给老师或者父母听,请他们帮忙记录下来。

有一次,老师看到几个一年级的孩子观察着地上的野花,小小的手护着花朵,嘴里还喃喃自语:“这样不知名的野花,也有盛开的自由。”这句话,来自教材里的一个绘本故事。此刻,诗句的意义和绘本故事真正活在了孩子的心里。

到二年级,春天课程又有了螺旋式的上升。孩子们模仿法布尔观察记录大自然的形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自然笔记”。和一年级完全不同,孩子们观察的视角和记录的方式更深入了,也更科学和规范了。比如孩子们去校园的玉兰园中观察玉兰时,先画出玉兰的样子,再画一个表格,写下玉兰的科属、花开的时间等,然后写下一个关于玉兰的故事。

老师和孩子们走出校园,到附近的南海子公园,去北京植物园,去北宫森林公园。随着记录和观察,“自然笔记”成为孩子们走向自然的桥梁。

我们的叶子之旅

 

我眼中的叶子

从三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二年级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至少25篇自然笔记,绘画越来越有设计感,文字描述从最初的100字,到现在轻松写到300字(优秀的孩子能写到1000字)——当然字数绝对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而且孩子们根本就意识不到他们是在写作文,他们是在像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搞研究一样学习。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孩子初步具备了和大自然沟通对话的能力,这是在教室里无论如何也学习不到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五年级的“万物启蒙”课程。这个课程采用全新的“微课程”形态,通过竹子、石头、茶、瓷、月亮等一个个具象的“物”,把孩子们的视野引向这个“物”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个全新形态的“微课程”,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各种场馆、植物园、校园绿化带等广阔的空间里实施和完成的。

 

万物启蒙历史步道



万物启蒙:认识瓷器

万物启蒙:认识竹子


    

仅让墙壁会说话是远远不够的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空间即课程”这一理念的部分内涵。为什么说是部分内涵呢?因为,仅仅让墙壁会说话是远远不够的。空间在现代课程意识里,对学生不仅仅具有熏陶意义,它本身就应当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时下,课改是最热门的话题。但我们发现,讨论或者研究课改的都是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鲜有校园建筑设计师的身影;如何设计建设现代学校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讨论或者研究现代学校建设的,基本都是建筑设计师,顶多加上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在一边敲敲边鼓。此时,学校空间如何适应甚至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关注课程改革,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的融合和创新,而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把空间这一重要元素融合到课改的范畴之内,统筹谋划,让空间与课程浑然一体,共同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来看看滨海小外一年级小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吧,那个美啊
新学期倒计时!校长、老师如何做好开学工作?
10种让人爱上学习的炫酷教室
AAAA-蓝皮书案例篇④ | 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基于理论和学习基础的未来感学习空间建设
沈祖芸:用力很轻,效益很高,四个开关打开更大的教育价值 | 头条
一所好的学校,须得“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这3个择校维度真的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