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没有比思维导图更好用的学习方法?
2016-05-26 叶凌宇
除了思维导图,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的学习方法?”
08年暑假的时候,我在北京的一个思维方法训练营遇到了一名初二升初三的学生。他当时处于学习方法上的瓶颈,感觉尽管努力学了,但总是无法达到优秀的水准。
训练营里,我教了他一些学习方法,其中就包括思维导图。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他告诉我思维导图的方法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缓解了学习方法上的困扰。
两年以后,这个困扰又回来了。彼时他已经上高一了,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他感觉仅仅一个思维导图已经无法完全应对所有问题了。于是他在QQ上找到我,问了文章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当时,我很正能量地说了一些鼓励他的话,不过不知道是否帮到了他。到了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思维方法上的研究又有了很多新的进展。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想,更能够帮到他的,应该是下面这句话:
思维导图是可视化思维的一种,仅仅在可视化这个领域当中,除了思维导图之外,就还有很多其他的思维工具!
比如:平行进程图
以历史学习为例。假设我们要学习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该怎么学习呢?
传统的学法,是按照时间顺序了解每一年各自发生了什么事件,有什么影响,然后对照课本黑体字,背一背各个国家的特点,各个事件的意义等。这样做既显得结构混乱,也非常的教条。
进阶一点的做法是画一张思维导图,对不同的评价维度进行分类。中心主题是每个国家,分支有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特点,大事件的影响等。这样不仅要对于三个国家画三张图这么麻烦,而且依然有一个问题:你只是把这些要点呈现在了这张图上,依然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缺乏学生主动发现的过程。
也就是说,思维导图只是一个梳理、展示的工具,而不能帮助学生思考和发现。
在这种教学里,我采用的是平行进程图的分析模板。
这个分析模板的好处很多。
首先是这种模板对于事件的呈现非常清晰。思维导图是静态的展示,无法引入时间轴上的变化;而在平行进程图上,事件随着时间轴的变化非常的清晰。
其次在思维导图上,三个国家的三条分支线无法形成并列比较,无法清晰地展示三个国家之间的交互关系。但在平行进程图上,交互关系的展示就非常明确。比如,刘备196年被吕布攻打丧失徐州,吕布又于198年将徐州输给曹操,这几件事情在平行进程图上只需要一个箭头就表示完成了。而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双边、三边交互战争,在途中的展示也非常清晰。
再次,平行进程图的制作非常简易。我们可以把制作平行进程图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任务式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查找资料,讨论并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然后依照模板画制图谱。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历史的变化更加熟悉。
同时,平行进程图还可以与其他分析工具结合使用,又会有更强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更精密的项目学习,将平行进程的分析和国家实力折线图的分析结合起来。
在上面这个综合图中,上半部是表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折线图,下半部是平行进程图。两个图的时间坐标是相同的、对应的。如果两个图都由学生自行制作,学生对于时间和历史趋势的变化的理解就会非常深刻。
把两个图结合起来看,学生往往能够自发地领悟出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而非背诵课本中的黑体字。比如,学生看到官渡之战这个事件,以及上半图中对应的蓝色曲线(表示魏国的实力)的陡升,自然能够感悟到官渡之战的重大意义和影响;看到赤壁之战以及上半图蓝色曲线的剧烈下降,就能自发领悟到赤壁之战的伟大影响。
而且在这样直观和综合的图表分析中,一些隐藏的深刻结论也会被学生主动发掘。
比如,尽管三国的前期国家实力曲线起伏变化,但后期却平稳单调了一段时间。这一平稳在240年左右开始打破,并最终发展至魏国统一吴蜀两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难抽象地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可是对照上图,学生就能清晰的发现,在三国末期蓝色曲线(魏国)急速上升、绿色(吴国)红色(蜀国)急速下降的时候,下半图的进程图中,出现了一个关键事件——司马氏夺权。
学生思考的链条,于是就能很自然地延展出一个深刻的结论:三国后期,各个国家的主要开创者(曹操、刘备、孙权)都去世,剩下了能力较弱的创业二代、三代管理国家,导致国家实力都变弱。而魏国的司马氏夺权,魏国的领导者从创业三、四代变为新的创业一代,重新恢复的生机,这是魏国最终统一吴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个思考工具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发地领悟到很多深刻的历史规律,而非简单背诵书上的黑体字。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研究、分析能力的提升,是多么巨大啊!
而且,这个分析模板很容易迁移。比如对于战国时期的局势变化、二战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影响等课题,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模板去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这个模板在教学中的的使用,往往和项目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综合起来使用。
比如:矩阵核检表
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可能联想到,要分析一个人的动机,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一切需求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成就需求‘。
可是这个理论具体怎么应用呢?比如,学生有自我成就的需求,我们怎样利用这一点来让孩子爱上学习呢?学生有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这到底会导致学生热爱学习还是不爱学习呢?
如果不进行更清晰深入的解剖,这些零散的思绪就会在我们脑海里搅成一团乱麻。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使用矩阵核检表这个工具来分析学生的需求层次,就能很清晰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了。
画了一张表以后,我们就能发现,其实每一个需求层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反两种驱动作用:激励学习和压抑学习。
比如A1区域代表的是:学生因为缺乏基础的温饱保障而无心学习,这是很多贫穷地区教学的困境。
而A2区域则代表:尽管学生受到温饱问题的困然,可是他们把贫穷转化成了学习的驱动力(如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因此努力学习。
再比如D1区域,代表着满足了爱的需求,却没有被尊重的学生,他们于是挣扎着想要获得尊重,而无心学习。比如一个青春期的男生,尽管他不可能从事职业篮球,但他仍然可能每天花3个小时练习篮球,并再加2个小时的脑海中的演练幻想,而完全耽误了学习——仅仅因为他认为高超的球技可以让人尊重他。又或者,一个高中生可能试图通过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来获得权威,赢得小弟们的尊重。这样,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的数智化学习、校本课程选修就都变成了浮云。
不过,在D2区域,因为尊重的需求而激励学生学习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在著名的美国教育纪实电影《热血教师》中,美国名师罗恩·克拉克老师有一个印度学生非常的热爱学习,岁时手不离书——因为她想要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医生。这就是很典型的因为尊重的需求而促进学习。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类似的例子。一个文弱的小男生原本在班级里不受到尊重、被人轻视,如果他因为学习好而被老师表扬、任命为班干等,由此得到同学的尊重的话,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极大的刺激起来,而更加的投入学习。
更详尽的分析,可以参考本微信号昨天的文章《一张图看懂孩子心理:什么决定了学习的意愿?》(回复关键词“学习意愿”获得)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原本我们并不能清晰的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但是当我们引入了矩阵核检表以后,将矩阵核检表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起来,这个分析的过程就很清晰明了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工具还有很多。如: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常有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想不到灵感等问题,那么就可以使用散点辐射图来开启思维;
对于复杂的问题,产生了很多零零碎碎的灵感,但是无法整合在一起,则可以使用散点联络图来整合灵感;
在复杂的交互影响的系统中(例如班级中学生的相互影响状况、班级文化内部逻辑),要理清楚头绪、找到关键节点,则可以使用系统动力图来分析;
对于数学、物理中的压轴题缺乏综合性思路,无法攻克难关,则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入商业仪表盘的方法;
……
总之,灵活使用这些方法,思维的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方法的学习,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极大的帮助。
福利
蒲公英教育智库、《新校长》杂志开展暑期教师培训,将邀请本文作者叶凌宇老师担任暑期教师培训的特邀讲师,讲授最高效实用的可视化思维工具!
通过思维方法的学习,老师们可以:
大幅提升自己的思考效率、缩减工作时间;
大幅提升自己的备课、授课质量,更有效的教学;
将这些思维方法转教给学生,享受学生的崇拜脸;
以及目睹学生的思维方式获得强力改善,在思考能力和学业上飞速进步——
老师的幸福,莫大于此了吧。
一、举办单位
蒲公英教育智库
二、研修时间
2016年7月11日-7月13日
三、研修对象
各学科中小学教师
四、研修地点:
重庆
五、研修费用
300 /天/人(不含食宿)
六、联系方式
023-67515742
13752812853潘老师
邮箱:
xinxiaozhang@126.com
七、课程内容安排
7
11
上午
平行进程图
一个经典案例展示,以及全流程解密
小组合作学习进度管理
思维导图的两种变形
练习、讨论与答疑
下午
原理解密——可视化如何提升效率?
不可不知的脑神经科学常识
如何制定学习的策略?
商业仪表盘
一种培养尖子生的奇门方法
练习、讨论与答疑
7
12
上午
散点联络图——强大的灵感搜索器
如何用它进行高效写作?
如何用它来整理思路?
矩阵核检表的多种用法(一)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核检
指导学生进行思路核检
练习、讨论与答疑
下午
矩阵核检表的多种用法(二)
使用核检表进行教学分析
使用核检表进行学生分析
练习、讨论与答疑
7
13
上午
系统动力图
系统动力图与学科知识
社会计量图
两种模板综合使用
综合使用两种工具进行班级分析与管理
练习、讨论与答疑
下午
逻辑框架图
练习、讨论与答疑
结营仪式
八、专家介绍
叶凌宇:蒲公英教育智库研究员。曾在私募投资做过证券分析,也曾在隐秘的贵族精英私塾教授过思维课程。最终认为,高效的思维方法和工具,不该被少数富贵行业、圈子收敛来私人圈养。
叶凌宇老师现专注研究各类思维方法、思维工具,立志在教育界传播推广可视化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霸分享:她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原来是她掌握了这个方法!
中考数学:8分钟巩固3年考点,仅靠10张思维导图!
10张有意义的思维导图,学会一个就很牛!
672分美女学霸:初中3年,“死磕”这份思维导图,各大名校抢着录取!
初中数学老师精心整理:苦学3年数学,竟不如牢记这几张图!
准初三,你有一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