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斗民族俄罗斯篇-3北冰洋流域

狭义的东欧平原(大致相当于俄罗斯欧洲领土),受西界瓦尔代丘陵、东界乌拉尔山脉的阻挡,自然没有向西或向东流淌的河流,所有河流只能向南或向北流淌。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向南流淌的伏尔加河流域(注入里海湖)和顿河流域(注入亚速海-黑海)。那向北流淌的,就只能注入北冰洋了(含边缘海巴伦支海-白海)。


图1:东欧平原北部——北冰洋流域


读图可见,北部垄岗是狭义东欧平原的南向流域和北向流域的分水岭。


东欧平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平原(仅次于亚马逊平原),但东欧平原跟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平原,是不一样的。


中国典型的平原——长三角平原、珠三角平原,都是堆积平原,再具体点,是堆积平原当中的“河流冲积平原”,几千上万年来,河流冲刷,物质不断积累,平原不断扩大。但东欧平原是侵蚀平原,再具体点,是冰川侵蚀平原,几千上万年来,冰川不断形成-融化-再形成-再融化,物质不断剥离,地形越来越平。


不同类型的平原,形成机理不同,导致最终地貌也明显不同——堆积平原是相当平的,土壤肥沃松软;侵蚀平原则不然——并不那么平,还遗留有尚未剥离的残存波状丘陵,并以较硬的石质为主,并不那么肥沃,东欧平原就是这样。


当然,东欧平原虽然整体可定义为冰川侵蚀平原,但平原之上的河流的堆积效应仍然在起作用,所以河流沿途仍有一些相对较好的堆积地貌。越往北越冷,冰川侵蚀效应越明显;越往南越暖,河流堆积效应越明显。


东欧平原,虽然整体海拔均匀,但还是有明显的波状起伏的,瓦尔代丘陵、北部垄岗、季曼岭、伏尔加丘陵(图1都有标注)都是其中较大的凸起。这些凸起,自然也成为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比如瓦尔代丘陵,是东侧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和红色四河流域(第聂伯河等)的分水岭,北部垄岗,则是南向流域和北冰洋流域的分水岭。


东欧北冰洋流域,总共有四条较大的河流流域(可简称“北方四河流域”),其中最大的是北德维纳河流域(图1有标注)。


接近北冰洋的北方四河流域,因为过高的纬度(整体超过北纬60度,是高纬度区域),冰川作用十分强烈,所以,寒冷难捱,沼泽遍布,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能够承载的人口十分有限,完全没有像模像样的人口百万级城市,能有数十万就算不错了。所以,北方四河流域,注定是东欧的边缘和附属板块,意义并不重要。


北部垄岗以北的北方四河流域,稍大的城市有两个——


1、阿尔汉格尔斯克,位于北德维纳河流域的入海口,人口只有35万。


在俄罗斯从瑞典手里夺取圣彼得堡(并经营为自己的熟地)之前,北德维纳河入海口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才是俄罗斯北方的海洋重镇。虽然阿尔汉格尔斯克是那么靠北,那么苦寒,并且跟伏尔加河流域完全没有关系,但远离海洋的俄罗斯没得选。


夺取了圣彼得堡之后,圣彼得堡凭借更靠南的位置,更方便对接外洋(通过波罗的海)的优势,经运河连通伏尔加河流域的加持,迅速腾飞成俄罗斯的北方海洋重镇(甚至一度成为首都),而阿尔汉格尔斯克则迅速衰落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核心一环,就是迅速攻占圣彼得堡,切断俄罗斯的海洋出入口,把俄罗斯瞬间变成了一个内陆封闭国家。为了打通海上补给线(盟军支援),只要好再次启用北方海港——阿尔汉格尔斯克。盟军的物资,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都是通过这里再经由北德维纳河流域,运送到俄罗斯腹地的。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阿尔汉格尔斯克算是圣彼得堡(俄最佳海港)的备胎。


2、摩尔曼斯克,位于科拉半岛的最北侧,位置太偏,图1都无法显示,人口只有区区31万。


该城市已经深入北极圈300多公里,是北冰洋沿岸最大城市,如此高的纬度,摩尔曼斯克居然是一个不冻港。这自然是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滋润了。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驻地,海军重镇,二战时的盟军物资,要想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必须绕经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在北方舰队的护送下抵达北德维纳河口。


科拉半岛,以及奥涅加湖以西、拉多加湖以北的土地,都是俄罗斯从芬兰手里抢过来的。芬兰,作为俄瑞(典)之间的缓冲国,其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最开始全境归瑞典,后来被俄罗斯吞并,最终艰难独立,至今在夹缝中生存。


北部垄岗和北纬60度线几乎平行,再往北,都是经济活动明显趋冷的偏僻之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几乎刚好位于北纬60度线上。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高纬首都。


整个欧洲,都在西风带的影响之下,暖湿的大西洋水汽,自西向东,深入内陆。但这些自西向东的暖湿水汽——

北侧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阻挡,

南侧受阿尔卑斯和喀尔巴阡山脉的阻挡,

都无法向东深入大陆太远。


只有中间的水汽,沿着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毫无阻挡,一路向东,越过低矮的瓦尔代丘陵,滋润了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的上中游。所以大家看到,伏尔加河的中上游的支流很多,纵横交错,但下游,因为水汽难以抵达,就几乎没有支流汇入了。


所以,东欧平原,北部冷(苔原地貌),南部干(草原地貌),只有中部(森林地貌)温暖湿润,最舒服。在南部,尤其是伏尔加格勒以南接近里海的位置,已经是干旱的荒漠了。


在伏尔加河干流注入里海处,伏尔加河孕育了荒漠中的城市——阿斯特拉罕,强弩之末,养活了只有区区不足50万人口。


至此,老衲基本讲完了狭义东欧——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大家可以想见,那更是大西洋水汽无法抵达的所在,气候环境如何,能承载的人口厚度,可想而知了。


苏联分裂后,俄罗斯丧失了南部大片的草原荒漠领土(大部分被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继承),哈萨克斯坦由此成为地跨亚欧的巨大国家(欧洲领土为乌拉尔河流域)。伏尔加格勒,更加成为俄罗斯的南方重镇,以向高加索区域延伸影响力,但高加索区域始终是俄罗斯不稳定的地缘板块之一(车臣就位于此)。


今天到此为止,明天开始,讲俄罗斯领土的北亚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7.4 第1课时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随堂笔记:欧洲东部和北亚
世界地理基础篇——欧洲东部和北亚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
从黑海直通北冰洋,俄罗斯舰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依然有他的地理与气候困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