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拿大历史 065 - 多元化和石油危机

上篇《十月危机》里面,咱们提到1969年特鲁多颁布《官方语言法案》,引入了双语和双元文化。1971年他更进一步,提出《多元文化法案》(MulticulturalAct),在一个双语国家框架内,实现各种族和文化平等,这是特鲁多一个精明的取悦西部的法案。《劳雷尔时代》,加拿大西部引入大量既非英裔也非法裔的欧洲移民,“多元文化”意味着他们的文化也获得了认同,为特鲁多争取到大多数。这个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加拿大官方态度的重大转变,今天被广泛赞誉的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概念,就始于皮埃尔·特鲁多任总理的时候。

从1960年代开始,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从简单的按族群和人种分配名额,转向侧重教育和工作技能,同时对难民的界定标准也更加宽泛。1971年是一个分水岭,从那一年开始,第一次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民数量超过了欧洲,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意味着一个新趋势的开始。多元文化的反对者们警告说,这会给国家造成分裂,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能支持这个观点。尽管族群之间会有紧张情绪存在,但几十年过去了,多元文化并没有造成国家分裂,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种族骚乱和大范围的社会动荡,完全没有。真正威胁加拿大统一的,还是那个魁北克分离主义运动,而多元文化反而增大了加拿大的社会活力。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加拿大成为一个双语国家,但是魁北克省却成为一个单语省份。1974年罗伯特·布拉萨省长颁布了《22号法案》(Bill22),让法语成为魁北克省唯一的官方语言。商业依然可以使用英语、法语或者英法双语,但是要有一定限制。想上英语学校的孩子,必须通过语言测试,来证明他们确实有英语基础,于是开始了对六岁孩子语言能力的测试。您可能会想,这下子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该满意了吧?哪里?这个法案固然让英语社区觉得太过分了,然而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却并不领情,他们认为做得还不够,结果便是布拉萨非但没能扩大自己的政治基础,反而传统的自由党支持者也离他而去,这次他可是真真地失算了,下面该魁独分子勒维克上场了。

《魁北克的寂静革命》那篇里咱们提到过,勒萨热主导了魁北克的寂静革命,瑞内·勒维克可以说是勒萨热的左膀右臂。勒维克促成魁北克省政府同11家大的私人企业,组成了国营的魁北克电力公司(Hydro-Quebec),这一举措让魁北克人一直骄傲至今。但是这两个人在魁北克同联邦关系的看法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勒萨热是一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勒维克却是一个魁北克分离主义者。勒维克对勒萨热“顽固的”联邦主义情结愤恨不已,最后不再对他抱有任何幻想,退出了自由党。1968年,勒维克把几个小的分离主义组织合并起来,成为一个大的政治联盟叫做“魁北克人党”(PartiQuebecois)。1976年11月15日的选举结果让整个加拿大目瞪口呆——瑞内·勒维克的魁北克人党,击败布拉萨的自由党获选上台,公开要求分裂的政党执政魁北克!

自此魁北克独立运动再也不是一个小打小闹的边缘角色,已然登堂入室了。

魁北克人党当选后,1977年便通过了《101法案》(Bill101)——这一极具争议性的“法语宪章”(La charte de la languefrançaise)。《法语宪章》规定:禁止在商业标牌上使用英语,严格限制英语教育。这个法案让法语彻底成为魁北克官方唯一认可的语言,政府机构和法庭需要使用法语,超过100人的企业必须“法语化”,必须让魁北克成为“法语的魁北克”,就像安大略是“英语的安大略”一样。这不是为了排斥英语,很多魁北克人担心一旦他们失去法语,他们就会失去一切,《101法案》是一个重要的抗争手段。

很快这个法案便结出了硕果,靠着立法让法语在魁北克取得了同英语一样的比重,《101法案》还让法语重新“占领”了“英语的”蒙特利尔。《101法案》在英裔和法裔之间造成裂痕,自然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对很多讲英语的人来说,说什么话写什么字本来就是个很个人的事儿,这种法案看起来只是规定了语言,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不是干涉了加拿大人的个人权利了吗?

咱们先把魁北克的情况放一放,再说说加拿大其它地方发生的事儿。

虽然魁北克那边搞得沸沸扬扬,但是普通加拿大人关注的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十年代加拿大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

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很多加拿大人一样,特鲁多对美国经济对加拿大的渗透十分警惕,并且越来越担心。在跟美国的关系上,特鲁多有这么一句名言:“生活在美国旁边就像是跟一头大象一起睡觉,不管这头大象多么友好多么温顺,它翻个身打个呼噜你都要醒一下。”

1972年的时候加拿大在经济上有三种选择:第一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样加拿大经济会发展缓慢;第二是跟美国搞经济一体化,完完全全地同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这样会带来经济繁荣,但是不可避免地要纳入美国的轨道;第三是跟欧洲和英国紧密联系,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特鲁多选择了第三条道路,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儿似曾相识?《阿弗洛之箭》那篇里面咱们提到过,迪芬贝克曾经想搞一个15%,结果却是非但没能取悦英国人,还把美国人好好地得罪了一下。这次特鲁多打算用政策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在几个方面摆脱美国对加拿大经济的控制。说起来有趣,特鲁多本是个“世界公民”,对无理性的民族主义不感兴趣,但是他的政策却是自打麦克唐纳以来最民族主义的。1973年特鲁多设立了一个“外国投资审查机构”(ForeignInvestment ReviewAgency),负责审查外国投资是否能给加拿大带来“明显效益”。这个机构听起来不错,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没有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惟一的贡献是打击了外国投资,间接阻碍了经济增长。

特鲁多当政时候的很多经济问题是无解的,1970年代石油生产国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欧佩克(OPEC)。1972年欧佩克把油价从2美元一桶直接涨到16美元一桶,到1979年两伊战争的时候油价再翻一番,达到了40美元一桶。1971年加拿大通货膨胀率是2.9%,十年后飙到了12.4%。1981年的贷款利率居然达到了18%,尽管那一年房价也是飞涨跑赢了通胀,但是房地产市场还是崩盘了。

为了应付石油危机,1972年特鲁多政府在第一次面对燃料价格猛涨的时候,宣布石油管线将延伸到蒙特利尔。1975年成立了国营企业加拿大石油公司(Petro-Canada),联邦政府还对进口的石油进行补贴。1980年又推出了饱受指责的《国家能源政策》(NationalEnergyPolicy),加大联邦政府对石油工业的掌控力度。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加拿大的石油产业,确保加拿大的石油供应。然而这一系列政策,增加了联邦财政赤字不说,还得罪了一些西部省份,比如加拿大自己的产油省阿尔伯塔。

加拿大自己也是一个产油国,联邦政府为了保护加拿大消费者,对进口的石油进行补贴,以保证消费者的价格不至于高得离谱。但是对于购买阿尔伯塔的石油,应该按照什么价格?阿尔伯塔说,那就按照国际市场价好了。联邦政府说那不行,用自己的油怎么能按照国际价格?阿尔伯塔说那我还是出口算了。联邦政府说那得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阿尔伯塔说没问题,价格参照国际市场。联邦政府说,自己的石油怎么能够按照国际市场价?……

要阿尔伯塔以低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向加拿大的其它部分出售石油,这让石油省极为不满。“冻死东部的那帮狗杂种”,一时成为阿尔伯塔省汽车贴纸的流行款。阿尔伯塔省省长彼得·洛希德(PeterLougheed)说这个政策,简直是对阿尔伯塔省自然资源的掠夺!而联邦政府表示阿尔伯塔占有的是国家资源。两厢斗争之下《国家能源政策》对价格的规定有所松动,但结果依然是油价可以涨,不可以涨到国际水平。

受资本主义教育的加拿大人的境界啊!一点儿全国一盘棋的精神都没有。

不过联邦政府也打错了算盘,联邦政府以为油价会继续上涨,实际上到了1982年,油价已经开始下滑。结果联邦政府落了一屁股债,打击了阿尔伯塔,自己也没受益多少。特鲁多的自由党倒是狠狠地得罪了西部省份,不过这也没办法,加拿大人一直搞不清,到底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优先?应该是联邦政府优先还是地方政府优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介 加拿大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形成过程
加拿大:除了魁北克省之外,阿尔伯塔省为什么也有独立倾向?
加拿大历史61–魁北克的寂静革命
(4)魁北克:一直谋求脱离加拿大联邦
第一大省魁北克:如果加拿大敢跟英美瞎混,我就敢从加拿大独立
加拿大产油大省“改朝换代” 总理特鲁多面临新“麻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