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宋词 39 — 词牌选粹之 渔家傲


《渔家傲》

此调始于晏殊词“神仙一曲渔家傲”,是北宋时期的流行曲调。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本词为此词牌名“渔家傲”三字出处,此曲源自唐张志和渔歌子》,是歌唱渔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较为流行,曾更名为《渔父》,后复用《渔歌》,至晏殊范仲淹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定格。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的西北边患,一是契丹(即),一是西夏。民间流传和小说戏剧中描写的杨家将,抗击的就是西夏

生活在西北的党项族人,因助唐灭黄巢有功,被赐姓,成为西北的藩镇。仁宗宝元元年(1038),其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人习惯称之为“西夏”。其基本国策是附,一直与战事不断。小说戏剧中有名的《佘太君百岁挂帅》(即《杨门女将》),就是抵抗西夏的侵略。


其实真正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的,是范仲淹

1038年,西夏一立国,元昊就调集十万军马攻宋。当时西北范雍无能,丧失大片土地。于是,仁宗派夏竦为帅,韩琦范仲淹为副,替代范雍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帅邠、延、泾、庆四郡,在西北度过了四年的军旅生活。当时边地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人对他也十分忌惮,称之为“龙图老子”“小范老子”,说他“胸中有十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范仲淹戍边时所作。据《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写了好几首《渔家傲》,首句都是“塞下秋来风景异”,但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


这首词,有的版本题作“秋思”。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就点明地点和时间。地点是“塞下”,让人联想到“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莽苍荒凉景象,再加上是万物肃杀的秋天,很自然地过渡到“风景异”。这一个“”字,引人无限遐思,又逗起下文。秋天到了,大雁南飞衡阳,本来是极自然的事,但作者把大雁拟人化了,连大雁都匆匆忙忙地离去,连一点留恋之意都没有,反衬了边地的苦寒荒凉。

边声”是什么?可能是猎猎西风,可能是萧萧马鸣,夹杂着军中的号角。夕阳西下,长烟落日,一座城门紧闭的孤城,既是捍卫祖国的堡垒,也是将士们生活的地方。

下片是抒情了。为什么是“浊酒一杯家万里”呢?“家万里”,而又“归无计”,所以只能借酒浇愁了。为什么会“归无计”呢?因为“燕然未勒”,没有像卫青、霍去病一样打败敌人,勒铭燕然山,所以还回不了家。一方面,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气,一方面,也是有家难回的无奈。所以才会有“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感叹。


再来几阕《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周邦彦

几日轻阴寒测测。东风急处花成积。醉踏阳春怀故国。归未得。黄鹂久住如相识。

赖有蛾眉能暖客。长歌屡劝金杯侧。歌罢月痕来照席。贪欢适。帘前重露成涓滴。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9)



明天还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宋词:《渔家傲》
他仅有5首词流传于世,却只凭这一首,就奠定了在词坛的不朽地位
中英文、书法,宋词三百首【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秋思》的诗词中寄寓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