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充满戏剧性的俄国史之三

狼来了

      

       12世纪后期,以狼为图腾的蒙古人兴起于亚洲东部,他们认为自己是狼的后代,并以狼为导师。孛儿只斤部的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被尊为“成吉思汗”,从而开始了他征服欧亚的征程。

       1220年,成吉思汗命西征中的哲别和速不台翻越高加索山追击切尔克斯人和波洛伏人。12235月蒙古人大败十万有组织无纪律的罗斯联军(波洛伏人率先临阵脱逃导致阵脚大乱,直至全军溃败),1223年末,蒙古军饱掠东还,1225年春返回蒙古。这是蒙古的第一次西征,它给罗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王公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但是这些个SB王公并没有对蒙古人引起重视,很快他们就忘记了这块伤疤,他们把蒙古人当做一场暴风雪,过去了就过去了,待惊魂稍定,便又干起同室操戈的勾当。但蒙古人哪是暴风雪这么简单,他们可是一群狼。而罗斯王公们全然没有察觉自己早就是这群恶狼眼中的待宰羔羊,狼群一旦熟悉了这里的气味和情况,他们就还会卷土重来的。

       1229年成吉思汗去世,其三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驻哈拉和林(今蒙古境内),1235年,窝阔台命成吉思汗长子朮赤的儿子拔都西征欧洲,即蒙古的第二次西征。1237年秋,拔都率部侵入东欧平原,蒙古铁骑所向披靡,至1238年冬相继摧毁梁赞、特维尔、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诸城,1240126日攻陷基辅,罗斯古都毁于一旦。至此罗斯全境都被蒙古征服。罗斯境内人被杀,房被毁,农田荒芜,社会倒退几百年,直接被打回解放前。

      在蒙古人的打击下基辅罗斯灭亡了,蒙古人的两次西征加速了衰败中的罗斯国的瓦解。我们赞叹于弗拉基米尔和雅罗斯拉夫两代君王统治时期基辅罗斯所创造出的辉煌,也感叹那些不肖子孙因为贪婪和短视葬送了这个昔日的东欧大国。除了蒙古人的入侵和王公们的贪婪与短视,导致基辅罗斯灭亡的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由于西欧发动十字军东征,与东方的贸易路线已转移至地中海,尤其是意大利一带,使基辅被排除在世界性商路之外。再加上内战和草原游牧民族的侵袭,基辅已逐渐衰落,其主导地位被北部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和西部的加利西亚——沃伦公国所取代,而蒙古人只是完成了最后致命的一击。

       1241年窝阔台去世,拔都回师南俄草原,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立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名义上隶属于哈拉和林的蒙古大汗,实际上天高皇帝远,他们是完全独立的国家。由于蒙古人对罗斯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罗斯人不断爆发起义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

       蒙古人被起义搞得焦头烂额,于是他们改变了统治模式,决定还是依靠罗斯王公来统治这里的臣民。当时自基辅地区衰落后,罗斯形成了三大中心区域:加利西亚——沃伦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和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对于王公们,蒙古人则采用欺骗、利诱、扣为人质、暗杀等手段迫使他们效忠金帐汗国。他们利用王公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因此金帐汗意识到册封有名无实的弗拉基米尔大公是统治罗斯的重要手段。得到大公的头衔,就可以得到弗拉基米尔等一些重要城市,并兼有诺夫哥罗德等土地,而且有权管理整个罗斯。这对罗斯王公们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诸王公为了得到这个头衔都争相讨好蒙古人,而王公之间则互相倾轧、自相残杀。蒙古人就是这样在罗斯王公中间挑起争端,以防形成反对蒙古人的统一战线。

      拔都册封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的雅罗斯拉夫二世为弗拉基米尔大公。窝阔台死后大汗由其儿子贵由继承,金帐汗拔都与大汗之间为争权而矛盾重重,雅罗斯拉夫二世被夹在其中,甚是难受。12469月,贵由召雅罗斯拉夫二世前往哈拉和林。后者在归国途中被毒杀,因为他是拔都册封的。

       拔都见雅罗斯拉夫二世已死,于是他针锋相对地册封其兄弟斯维亚托斯拉夫为大公。贵由则召雅罗斯拉夫二世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安德烈去哈拉和林。但他们还在半路上的时候贵由汗就驾崩了,当他们达到哈拉和林的时候,政权已由贵由的皇后把持。皇后册封弟弟安德烈为弗拉基米尔大公,而封哥哥亚历山大为基辅大公,并宣布废黜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大公地位。皇后这样做主要是想削弱拔都对罗斯的影响。这样罗斯就有了两个弗拉基米尔大公,两个大公身后是分别是哈拉和林的贵由皇后和金帐汗拔都。

       1249年底兄弟俩回到罗斯。身为大公的弟弟安德烈觉得有皇后撑腰,想联合其它王公对抗拔都,但哥哥亚历山大却认为目前必须维持与金帐汗国的和平关系,因为县官不如现管,哈拉和林远在蒙古,而拔都就在身边,罗斯还不具备与金帐汗国抗衡的能力。但安德烈听不进哥哥的意见,于是开始联系其它大公,筹划建立反抗金帐汗拔都的同盟。1251年贵由皇后被推翻,蒙哥汗被推举为大汗,而拔都是支持蒙哥汗的。这样安德烈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亚历山大于是向拔都的儿子告发了安德烈谋划建立反金帐汗国同盟的事,于是安德烈被赶走,拔都任命亚历山大为弗拉基米尔大公。

       要说这位亚历山大的确是蒙古统治时期比较有才干的大公。1236年,他在他父亲手下做诺夫哥罗德大公。当时罗斯人在抵御蒙古人的同时,还不得不同西方的瑞典和日耳曼人进行斗争。瑞典一直想夺取诺夫哥罗德这个当时北欧至东方的唯一通道。于是瑞典和日耳曼人组成的圣剑骑士团(利沃尼亚骑士团)及条顿骑士团联合在一起,准备攻打诺夫哥罗德。1240年瑞典军队在涅瓦河口登陆,亚历山大快速出击,战胜瑞典,因此他被称为“涅夫斯基”即涅瓦河的英雄。几个月后,来自德国的条顿骑士团进攻诺夫哥罗德,亚历山大再次领导军民进行抗击。12424月,亚历山大在楚德湖大败骑士团,史称“冰湖大战”。至此,西方的日耳曼势力便不再敢觊觎诺夫哥罗德的土地。

       他一直对蒙古人采取了屈服、妥协的政策,在敷衍蒙古人的同时,尽量避免罗斯地区不受侵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个军事家,他保卫了罗斯的西北边境。1547年涅夫斯基被教会封为圣者。1725年俄瑞战争时,俄国设立涅夫斯基勋章。19427月,斯大林也设立了涅夫斯基勋章,并宣布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以激励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他在位期间依托蒙古人的支持,使罗斯在政治上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在他死后这个局面又被封建内乱所破坏。

       蒙古朝廷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自己已是自顾不暇。自13世纪60年代初开始,蒙古统治集团也开始分裂,金帐汗国已彻底从当时忽必烈的蒙元帝国中脱离出来,但在黑海北岸兴起的那海汗国又从金帐汗国中独立出来。这样在原金帐汗国境内开始了以金帐汗为一方,那海汗为另一方的混战。这样罗斯的王公们也分成了两派,所以整个东欧大平原乱成了一锅粥。战争使得罗斯东部的许多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不少罗斯人向西部和西南方向迁移,即迁往波洛茨克——平斯克公国(今白俄罗斯)和加利西亚——沃伦公国(今西乌克兰)。

       另一位有一定影响的王公是加利西亚——沃伦公国的丹尼洛。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一样,他不但在东边要与蒙古人周旋,还要应对西边的波兰、立陶宛和匈牙利对加利西亚——沃伦的图谋。1245年,丹尼洛打败了匈牙利和波兰的联军,完全控制了整个加利西亚。1246年他被迫前往萨莱朝觐拔都,表示愿意臣服于金帐汗国。他通过这种方式保全了国家免受摧毁,这只是他的缓兵之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金帐汗国对东北罗斯的控制相当严,而对西南罗斯则鞭长莫及。为了对付蒙古人,他开始与罗马天主教教皇联系,商议与波兰、匈牙利这些天主教国家结成反蒙古联盟,以及将加利西亚——沃伦的东正教会合并于罗马天主教事宜。1254年丹尼洛发兵基辅,试图将其从蒙古人手中夺回,但损兵折将。但同年,丹尼洛也挫败了进攻沃伦南部与加利西亚的蒙古军。还是在1254年,丹尼洛打败了北方的立陶宛人,收复了被其侵占的国土。

       丹尼洛于1264年去世,他的一生所经历的困难是其前辈从未经历过的。从他所处的极度复杂的环境来看,他做出的贡献堪称卓越。他重整了破碎的河山,收复和统合了国土。在与蒙古人的周旋中,虽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但还是利用地理位置偏远的优势基本上保证了国家的完整和独立。他虽名义上臣服于金帐汗国,但实际上蒙古人的影响很难扩展到这里。所以他更不会把被蒙古人册封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当回事,从而该国成为罗斯诸国中独立性最强的公国。从此,加利西亚——沃伦公国这一地区也有了一个新名字——乌克兰,其意思就是“边区”。后来这一名词逐渐拓展至基辅公国、佩列亚斯拉夫公国等地区,直至今天的乌克兰一带。但由于他和他的公国皈依了天主教,从而也为后来乌克兰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1299年金帐汗脱脱攻灭了那海汗国,金帐汗国重获统一。脱脱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继续使用蒙古人的一贯伎俩在王公之间挑拨离间。所以这时的罗斯依然比较乱套,为了争夺大公的位子王公们成天勾心斗角,今天把我赶下台,明天你又被搞倒,他刚刚坐上大公宝座,就马上就有人弹劾领导。

       但让脱脱始料未及的是,当他看着那些王公龙争虎斗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却悄然崛起,最终成了蒙古人的掘墓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历史的五个时期
蒙古铁骑所向披靡 罗斯王公长跪臣服
如何评价当年蒙古人占领俄罗斯?用了多久占领俄罗斯全境?
说说俄国的起源与发展
俄罗斯的发展史及其与乌克兰的历史渊源
从村庄小镇到统一俄罗斯,莫斯科是如何崛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