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简史6

宋辽金书法

经历五代战乱,书法已有明显的颓势。晋唐古法渐渐失落,史称“笔法中绝”。宋代取消了唐代“以书取仕”的制度,士子不学古帖,转而争相相仿当时当主考的权贵的书风,史称“趋时贵书”。

宋朝最重要的书法现象是尚意书风的崛起,经过唐人的尚法期后,宋人另辟蹊径,提出尚意,希望越过唐人,直追晋人风韵,注重个人风格的形成和个人主观意识、情怀、气质的抒发,反对亦步亦趋地模仿,成为书奴。首先提出尚意旗号的是欧阳修,之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都有所发展。蔡襄在宋初力学古人,深得王羲之,颜真卿神髓,在趋时贵书的大潮下,能边追古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苏、黄、米、蔡被称为“宋四家”。

《淳化阁帖》

宋代是帖学形成的重要时期。宋太宗诏刻《淳化阁帖》,大多属二王一路,不收唐人作品,有重新确立二王的经典地位,摆脱唐人法度笼罩的意味。后来刻帖成风,重要的官刻还有宋徽宗时期《大观帖》,南宋高宗时的《淳熙阁帖》等。重要的私刻有《群玉堂米芾》等。同时促进了碑帖鉴定的专门学问的兴起。

南宋书法受苏、黄、米的笼罩,成就远逊于北宋。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被称为南宋四家,但成就不如北宋四家。宋代书法理论有所发展,其中题跋这一形式短少,内容灵活的散文形式成为主流,客观上加快了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对后世文人书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前期书法

徐铉,善铁线篆,曾奉诏重新刊定《说文解字》为复兴文字学作出重要贡献,曾重摹《峄山刻石》。其弟子据摹本重刻了《峄山碑》。

宋郑文宝徐铉重摹本重刻了《峄山碑》

王著,王羲之后人。曾奉诏刻《淳化阁帖》使得王氏经典能普及天下,有重大的历史贡献。

李建中,周越等对苏、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如林逋、苏舜钦、范仲淹等文人亦以书法著称。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初期文坛领袖。他是举起尚意书风理论的第一人,对宋代书法风气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编撰过《集古录》开启了金石学的先河。他的书学观念散见于《欧阳文忠集》《六一题跋》等。他痛心宋代书法的衰弱,呼呈全社会在书法上用功,并身体力行。提出学书法要“自成一家”,不待笔画之工;要活学,用己意,反对成为“书奴”;学书要“遗貌取神”;“书有百病,唯俗不可医”,即书法要人书卷气。认为书风“随时变易”,反对有定法等等,是尚意书风的先导。

《集古录跋》


北宋四大家

蔡襄

蔡襄,字君谟。曾参加仁宗朝的“庆历新政”改革,失败后屡经流放。

蔡襄在当时趋时贵书的背景下,致力融合虞世南、王羲之、颜真卿笔意,终成一代大家,为尚意书风的登台铺平的道路。代表作有《扈从帖》《脚气帖》等。

《脚气帖》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一门父子三词客”。曾因反对王安石变发被贬,后因“乌台诗案”下狱,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哲宗被登位,受顾命,官至翰林学士。哲宗亲政,被屡贬至惠州、琼州等。徽宗即位赦还,翌年卒,谥文忠。

苏轼少学王羲之,中岁致力于颜真卿、李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执笔用单苞法,笔杆倾仄,书法常左秀右枯,自言“执笔无定法”。他的行书字形宽扁,右上角翘起,沉着凝重,笔势偃侧而不拖沓。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卷》,将个人书风与对命运的不平情绪完美地结合,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卷》

楷书得颜鲁公笔意,而自成一体,结体扁方,笔力雄劲,丰满而清俊。代表作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

《丰乐亭记》

苏轼是提倡和践行尚意书风最突出的书家。他提出“执笔无定法”,“我书臆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迫真”“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等重要论断,反对成法,不步前人轨辙,自出已意,无意有出新意。他推重“淡”和“静”的审美理想,提出在平淡静谧之中,才是绚烂至极,这与宋人的从唐代的浓重绚烂的审美向清雅平淡的审美观念的转变是一致的。

苏轼提倡的尚意书风,对后世如黄庭坚等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开创“江西诗派”。曾修神宗实录,被诬贬涪州;徽宗时被告谤国,除名。

黄庭坚楷书妍媚,尤其中行、草两体有重大成就。行书用笔战掣涩行,如屋漏痕,如逆水撑船,生涩老辣。结构呈放射状,中宫收紧,四周舒展,如同飞鹰展翅般的构图。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等》。

《松风阁诗》

黄庭坚草书很有建树,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又一狂草大家,并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对明代祝允明、王铎等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唐代之后传递狂草的重要人物。他草书的代表作《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用笔圆劲,充满篆籀之气,方折的曲线蕴含着奇崛的风采; 舒张的笔画造成雄放健朗、奇特豪放的笔势。章法跌宕起伏,雄势雄浑。

《诸上座帖》

黄庭坚的书法理论,提出重“韵”去“俗”,重视学养的作用;以禅论诗,强化书家主体意识,为宋代尚意书风和文人书画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有洁癖,着唐服,蓄异石。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自称为“集古字”,达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人称“米氏云山”。在书法也颇到乱真程度。董其昌认为他是“宋朝第一”。 主要作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等。其用笔中侧互用,爽劲利落,随意随活,得“八面出锋”之妙。结字欹侧而不失稳健,章法轴线摇摆生姿。苏轼称他的书风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苕溪诗卷》

米芾的书法思想,尊崇晋人而贬抑唐人。认为“学书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同时又抨击颜权等为“丑怪恶札之祖”。他自称集古字,集诸家之所长,成自家面貌,人见知不知以何为祖。把尚意书风更推向一个台阶,对南宋及后世影响甚大。

《蜀素帖》

 

北宋其它书家

蔡京,善行书。一说宋四家本为蔡京。

薛绍彭,纯以王羲之为宗,书风较为雅正。当时与米芾并称为“米薛”。

薛绍彭《致伯充太尉札》

宋神宗第十一子。兄哲宗崩,无子,遂即位。重用奸臣,怠于政治。金兵南侵,急传位于子钦宗。1127年一起为金兵近虏,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好书画,收藏。诏修《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建立宣和画院。精于工笔花鸟。书法独创“瘦金体”,脱胎于薛稷、柳公权,笔画瘦硬无比,锋利如戈戟,锋芒毕露。中宫紧收,主笔如长戈大戟般放射而出,收笔及折角处有明显的顿笔。有非常浓烈的装饰意味。表现出宫廷精严华美的审美趋向。代表作为《千字文》《秾芳诗》等。另外亦善草书。

宋微宗赵佶《瑞鹤图》

 

《秾芳诗》

宋高宗赵构

赵构在1127年即位,建都临安,史称南宋。北宋经靖康之乱,内府真迹被抢略或烧毁一空。赵构经数十年求购,才使内府收藏略有恢复。书法上他多体兼精,学黄、学米,学孙过庭、二王都各得其情态,又于国事之暇,专注翰墨,屡发宸翰赐臣下,提倡复古之风。使南宋书法略有起色。

宋高宗赵构《赐岳飞批剳卷》

米芾之子米友仁,及吴说、吴琚等都是学米的名家。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吴琚《寿父帖》

南宋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皆善行、草。然成就与影响无法与北宋四家相比。由于唐末以来,古汉中绝。北宋初趋时贵书。北宋尚意又力避法度,不践古人,再经靖康之变,经典焚毁。南宋文化、国力远不如北宋。南宋大多为苏、黄、米书风所罩,书道日衰。宋高宗赵构曾经感叹:“书道之敝,无如本朝。”

陆游《自书诗卷》
朱熹《书易系辞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执墨|北宋书风:从凋敝到“尚意”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书法》(17)
北宋的苏轼和米芾,到底谁的书法更牛?终于有人说清了!
米芾《苕溪诗帖》赏析
米芾作品赏
只看作品,你能猜出他是哪位书法家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