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丁美洲史——十一、“前”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的孕育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阿兹特克文明的发祥地是墨西哥谷地。墨西哥各地处于墨西哥中央高原,海拔200米,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60公里,气候宜人,水草丰盛,为阿兹特克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自然环境。而正由于这一绝佳的自然环境,墨西哥谷地又是自古以来人类活动、繁衍生息的一个中心,人类从事劳动创造的一个基地:这又为阿兹特克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物质基础。因此,在陈述阿兹特克文明之前,有必要追溯一下其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渊源。

    在墨西哥谷地进行的大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那儿即有人类定居从事农耕活动。首先种植的是鳄梨、南瓜等;公元前5000—公元前3500年,开始种植玉米、菜豆、辣椒等;公元前2500年出现陶器制品。

    出土的墓地、陶罐、石臼、陶制神像和房舍遗址表明,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磨制和烧煮食物,他们已经在崇敬雨神特拉洛克和火神韦韦特奥特尔。出土的石箭镞和骨鱼叉表明他们的渔猎生活状况。出土的骨锥和骨针说明他们已会捻线、织布和缝衣。出土的大批陶俑、石像展示了他们的姿势、服饰、头饰和鞋样,还展示了他们的娱乐活动(诸如舞蹈、玩球等)和拥有的家具(诸如凳子、椅子、摇篮等)。还出土了一座金字塔,高达20米,底座呈圆形,直径135米,正面朝东,有阶梯向上,背面为一斜坡,平顶,上有神庙。这是阿兹特克文明之前最早的一座金字塔。而从出土的玉石及其制品看,在阿兹特克文明兴起前墨西哥谷地的人们早就同其他地区有了贸易往来。

    公元前2000年左右,前阿兹特克文化在长期孕育的基础上,发展进入前古典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文明主体是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和托尔特克文明。这三大文明先后发祥在墨西哥沿岸地区和墨西哥谷地,但其发展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而是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具有普遍性和历史延续性。

    1.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发祥的中心地带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橡胶树林成片。因此,当地人被称为“奥尔梅克人”(意即“橡胶林区人”)。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索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它们的发展、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索文化最早,约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900年间;其次是拉文塔文化,约在公元前900—公元前6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最晚,约在公元前500—公元前100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呈现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特点:

    1)筑墩建房

    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地方常年洪涝。为防水淹,他们挖土筑墩,建房于墩上。考古发掘出土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集聚一处;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为民居遗址无疑;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

    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拉文塔的祭祀台呈圆形,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坐落在一广场南端,用土10万立方米。

    2)主食玉米

    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地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一年可种植两季玉米。种植的方式为刀耕火种。

    奥尔梅克人已驯养了犬和火鸡。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骨验证,他们大多食用家犬,同时也食用野鹿和鱼、鳌。

    3)艺术高超

    奥尔梅克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石雕上。其代表作为巨型人头石雕像。总共出土了16尊头像,均为独块巨石雕成,最大者头长3米,重约25吨。他们的形状像似,头部均刻有头盔似的饰物,然而饰物的花式各异,脸部表情也不尽相同,有的严肃,有的嬉笑。


    小型石刻技艺亦颇具特色。雕刻的形象大多是人身豹头像。典型的头型是顶部扁平,中间有V型凹槽,狮子鼻,嘴角下咧,呈吼叫或啼哭状。多为写实手法。石刻的用材大多为玉石和蛇纹石。考古发掘还出土了一些泥塑人身像和人身豹头像。泥塑雕像大多涂有一层红颜色。

    石碑也表现出了奥尔梅克人的文化水准和宗教信仰。石碑上刻有身着华丽服饰的贵人或人身豹头像。

    4)文字、历法的始创

    1939116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出土了一块石碑(考古编号为石碑C),正面刻有“点”、“横”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破译为“公元前31年”。石碑的背面刻有美洲豹的形象。这一石碑的发现揭示:奥尔梅克人是拉丁美洲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文字和历法的始祖。

    5)豹崇拜

    从石刻、泥塑的形象中看出,奥尔梅克人崇拜美洲豹。豹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与此同时,奥尔梅克人还祭祀地神和火神,用活人(儿童)献祭,以祈求风调雨顺、好收成。

    6)球戏娱乐

    奥尔梅克人用橡胶制成球,玩球嬉戏。球戏大多在祭祀典礼时进行,也可能是祭祀典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7)国家雏形

    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成就表明,奥尔梅克人已生活在一个阶级社会里,已度过了部落时代,进入了国家组织阶段。统治阶级已控制了民众的剩余劳动,已能利用剩余物资役使、供养一批匠人。

    一些石刻和石碑上的人像服饰华丽,手持权杖,指上戴有护节器(用以握拳时增强打击力)。他们无疑是握有权势的人物,很可能就是国王或祭司。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地区没有石头。石头是从上百公里远的图斯特拉山上采集的。搬运数十吨重的石头,是要动用众多劳动力的。无疑,这一艰巨的任务是由下层民众完成的。巨石运到目的地后,由工匠雕刻成形。因此,可以肯定,奥尔梅克人中已出现了等级和社会分工,已由国王、祭司(国王、祭司往往是同一个人)、农民和手艺人。

    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遍及整个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区,为这些地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奥尔梅克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一是特奥蒂瓦坎文明,一是玛雅文明。这里先谈特奥蒂瓦坎文明。下文再专述玛雅文明。


    2.特奥蒂瓦坎文明

    特奥蒂瓦坎文明发祥于特奥蒂瓦坎谷地(该谷地与墨西哥谷地毗邻),兴起于公元前200年,发展的中心和基地是一座大型城市(特奥蒂瓦坎城)。文明鼎盛时期(3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城面积大2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特奥蒂瓦坎”意为“王者之都”。西班牙人起初以为是埋葬土著国王的地方,所以后来考古挖掘出一条街道时就被起名为“亡者之路”。随着考古发掘的拓展,显现出了一座城市的轮廓。

    特奥蒂瓦坎城是在一个大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村落占地约6平方公里,构成了特奥蒂瓦坎城的西北部。

    城市以南北向的“亡者之路”(长2000米,宽40米)为轴心建成;文化成就以金字塔和庙宇建筑为代表。特奥蒂瓦坎第二阶段(公元初年—350年),城市规模扩大,达到了20平方公里的范围;文化成就以建筑、雕刻、制陶为特色。特奥蒂瓦坎第三阶段(350650年),城市人口达20万,文化发展至鼎盛,建筑、壁画成就辉煌。特奥蒂瓦坎第四阶段(650750年),走向衰落,最后遭兵燹,人散城亡。

    特奥蒂瓦坎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大型建筑群。“亡者之路”并不是一条街道,而是一组从南到北的方形广场。所谓“广场”,其实是一个个院落,旁边建有庙宇。“亡者之路”最北端为“月亮金字塔”,底部呈长方形,长170米,宽150米。向南200米左右,“亡者之路”的东侧坐落着著名的“太阳金字塔”。这是墨西哥古代最高的建筑,塔基近似方形,正面底线长225米,两侧底线各长222米,高63米。“亡者之路”最南端的东侧有一方形院落,四周有围墙(高3米,全长400米),被称为“城堡”。其实不是什么“城堡”,而是一组宗教建筑群。围墙实为高台,其上建有庙宇。院落内有一金字塔,为“克查尔科亚特尔神庙”(即“雨神庙”)。“城堡”西边有一组建筑,从考古发掘判断是一个手工作坊,是专门制作祭祀用品的。金字塔为“斜坡—层阶”结构,不是通体为斜坡,而分为数层(例如,“太阳金字塔”为6层),层面为精制的石板,两层之间为斜坡,坡面上饰以浮雕。顶层平面上建有庙宇。

    “亡者之路”的东西两侧为民宿、学校、诊所、宫殿、神职人员用房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定性的根据是石柱上的雕刻和墙壁上的绘画。“月亮金字塔”西南边建有一座“格查尔鸟蝴蝶宫”和“美洲豹神庙”。“格查尔鸟蝴蝶宫”因石柱上雕刻着格查尔鸟和蝴蝶而得名;“美洲豹神庙”则因石柱上雕刻有美洲豹而得名。



    特奥蒂瓦坎是个绘画世界。民宿、宫殿和神庙等建筑物的墙壁均覆盖着壁画。壁画为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另一大成就。绘画的题材有人物、神像、山水、树木、花果、玉米、可可树、蝴蝶、鸟兽、蛇虫等。这些雕刻和绘画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服装、劳动情景、生活用具、舞蹈姿势、玉器饰物、医药、宗教信仰以及一些象形文字和历法。绘画技法自然简捷,无透视性,以布局的高低错位表示远近。现实手法与抽象手法相结合。画面上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传递出某种信息,如雨神手里流出的小圆圈象征着雨水,嘴里流出的小圆圈呈红色,象征着血滴。又如,往往创造出一种“人—兽”或者“兽—兽”复合体:鸟蛇、双头豹、羽蛇、鸟喙人、身着人服的美洲豹等。

    从壁画、石刻、陶器上表现出的形象显示,特奥蒂瓦坎人崇信特拉洛克神。特拉洛克是特奥蒂瓦坎的保护神,有两种形象:男性形象主司雨水,是为雨神;女性形象主司河水和湖水,是为水神。从绘画上的无头人像和豹、鹰嘴里叼着滴血的人心看来,当时是用活人献祭神灵的。

    考古发现说明,特奥蒂瓦坎的文化影响遍及今墨西哥全境,更远及今危地马拉。“斜坡—层阶”结构的金字塔、神庙、宫殿中的壁画和陶器均是证明。这种文化的传播多半是通过贸易往来进行的。特奥蒂瓦坎壁画上出现的鸟羽、豹皮和玉石器皿等,无疑是来自热带丛林地区,贝壳及其他海产品均来自沿海地区。特奥蒂瓦坎输出的多半是陶器、石器工具(刀、斧等)。

    贸易活动反映了特奥蒂瓦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水平。特奥蒂瓦坎城有400家石器作坊、150家制陶作坊、15家泥人作坊,还有为数不详的木刻作坊、皮革作坊、纺织作坊和制席作坊。城中还有特辟的外乡人(如瓦哈卡人)居住区,专门从事生活用品制作。城中还辟有大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活动。

    各类作坊和匠人均分布在专属区。农民亦在城内定点居住,因此,他们要走很长的路到田间劳作,种植玉米、菜豆等作物。农民和匠人属平民阶层。他们的街区狭窄,房屋简陋。社会上层包括祭司和贵族。它们生活在祭祀中心周围,居住在宫殿式的房屋里,享用狗肉、火鸡肉。祭司执掌统治大权,以神的名义发号施令,实行神权政治。


    3.托尔特克文明

    托尔特克文明兴起于公元950年,离特奥蒂瓦坎城衰落的时间正好是200年。在这期间,特奥蒂瓦坎文明的发展并未中断,在其他地方兴盛起来,并与当地文化结合,具有新的特征。后特奥蒂瓦坎文明主要有三大文化中心:霍奇卡尔科、埃尔塔兴和蒙特阿尔万。霍奇卡尔科位于今墨西哥城南113公里处,地处一山坡,占地约25公顷,设有堡垒。筑有梯田,从事玉米种植。建有一“羽蛇金字塔”,塔身刻有羽蛇、祭司、象形文字及火的象征物等浮雕;塔顶上的神庙带有飞檐。


    考古出土的三块石碑上刻有浮雕,特拉洛克神和其他神灵并列其上,而克察尔科亚特尔神的形象已不再是羽蛇,而是穿着华丽服饰的人形了。埃尔塔兴位于今维拉克鲁斯州东北部,地处墨西哥湾沿岸热带雨林区,盛产玉米、可可和香草。建有“神龛金字塔”,方形,底座周长35米,高25米,分6个层阶,每层侧面均有神龛,总共365个。据认为,一个神龛代表一天。“神龛金字塔”以北有一建筑群,为一组宫殿和民居,且有7个球戏场。球赛既是一种娱乐,又是宗教祭祀的一个组成部分。

    蒙特阿尔万位于今瓦哈卡城东南方,曾经受过奥尔梅克文化的影响。考古出一大广场,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广场周围建有金字塔宫殿、球戏场及天体观测所等建筑。金字塔为“斜坡—层阶”结构,表明了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当地人已使用象形文字和历法。这三大文化中心均对托尔特克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托尔特克文明兴起于图拉。图拉位于今墨西哥城西北64公里处。城池建在山上,山下为特奥特拉尔潘谷地,图拉河流经其间。图拉城虽在山上,但河流、森林、野兽和石材为其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这一条件者是托尔特克人。他们吸收了特奥蒂瓦坎文化和后特奥蒂瓦坎文化成果,创建并发展了自己的文明。

    图拉城约13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达6万,谷地还生活着约6万人。托尔特克人住房的墙壁不是用石头垒成的,而是用土坯切成的;房间很小,最大的不过3平方米。城中有石器作坊,原料为坚硬的黑曜石,制造农具和武器,作坊集中在专门街区。设有专门的纺织、制陶作坊,通常都是家庭作业。农民大多居住在谷地,主要从事玉米、菜豆和辣椒的种植。他们还要服兵役,跟随武士出征。



    托尔特克人的建筑、石雕和绘画艺术具有新的特征。这新特征集中体现在一座金字塔上。此塔共有五个层阶,顶部平台建有羽蛇神庙。神庙使用人像支柱,屋顶带有飞檐,入口处有柱廊。人像柱为石质,雕刻成武装到牙齿的武士。塔身侧面有绘画和雕像,其主题也是表现战争的,有武装到牙齿的武士和象征战争的动物(诸如美洲豹、鹰、蛇等。它们均叼着滴血的人心)。就连托尔特克人的守护神克察尔科亚特尔也是武士形象。比起特奥蒂瓦坎来,托尔特克的艺术氛围显得阴郁,不那么明快。金字塔的南边为一大广场。广场东端有一大型建筑物,是座宫殿;西端为一球戏场。这里显然是一大祭祀中心。

    托尔特克时代,武士国家开始形成,政府趋于世俗化,出现了“两头执政”,即有两名最高首领:武士主持政务;祭司主持教务。图拉城邦与另外四大城邦(在今普埃布拉州境内的夸乌奇南科、在今墨西哥州境内的夸瓦潘和在今莫雷洛斯州境内的夸乌纳瓦克及瓦斯特佩克)结盟,成立一最高委员会,设在图拉城。在这一联盟中,商人起了重大作用。他们不仅进行商品交易,还相互传递信息。

    1150年左右,图拉城帮发生内讧,武士集团和祭司集团相互斗争,联盟瓦解,来自北方的奇奇梅卡人乘机入侵,迫使托尔特克人迁出图拉地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墨西哥文化有哪些?
李新伟:“美玉终有碎时”——墨西哥与中美洲古代文明
托尔特克与做梦:1,基础知识-墨西哥文明简史
活着,才有文明的发展,没有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穷游墨西哥城
“首图讲坛”再现 | 走出国门,梦回玛雅——玛雅名城的“中国龙”(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