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脉络之10、铁器时代:大秦到大唐人才选拔的往事

关于国家如何选拔人才,其实也是和人口息息相关的。就拿公司选部门领导来说,公司和部门的人数就直接决定了选拔方式的不同。人少,流程和方式就简单,甚至领导直接任命即可;人多,就需要KPI、竞聘、股东大会表决等流程。

商鞅变法可行性辩论图

秦汉以前,国家选拔人才是世卿世禄制,贵族就是贵族,平民就是平民,阶层不流动,权力都在贵族手中,世袭罔替,方国或诸侯国自己管理自己境内的子民。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由天子、诸侯、卿、士管理天下,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了“客卿”、“食客”,战国四公子是养门客的翘楚。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征战频繁,为了调动士兵的积极性提高战力,军功爵制应运而生,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到了西汉,经过高祖“白马之盟”、景帝“七国之乱”、武帝“推恩令”后,异姓诸侯消亡、同姓诸侯实力大减,并且平民人口多起来了,因此开始提拔民间人才,“察举制”应运而生——此乃一大变。

战国齐、赵、魏、楚四公子,当时朝堂与江湖的大哥


察举制起于汉文帝时,在武帝时明文规定施行,成为两汉选官的主要方式。该制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玩过“QQ三国”这款游戏的朋友应该对“举孝廉”很熟悉。两汉时期的辉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察举制带来的人才活力!

经典的“秀才”形象

但到了东汉末年,察举制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人才公正选拔。我们都能想到,由下往上逐级推荐,作为长官,他推荐谁、不推荐谁,会夹杂私心的,并且被推荐者一般都会对推荐者感恩戴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几乎进化到垄断世袭的地步,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的官僚集团,比如我们熟悉的袁绍家族杨修家族司马家族等等。

《新三国》袁绍剧照

东汉自建国以来,一直推崇儒学,东汉的士子很注重气节,国运昌盛,言论自由,大家都很有自信。一些名士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开论坛对时事、时人、时物做点评,被好评的人身价立马飙升,直接步入仕途。比如许劭兄弟就在今河南驻马店创办了“月旦评”,当时寒族出身的曹操非常想得到许劭的评价,许劭看不起曹操的出身(宦官家庭)不愿评价,后来曹操使了些手段终于让许劭开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从此伴随曹操一生并流传至今。当寒族出身的曹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后,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在陈群(参看《军师联盟》)的主导下,国家选拔人才的机制就干脆扯掉了遮羞布,直接颁布九品中正制——此又一大变!

《军师联盟》曹操剧照


所谓九品中正制,即为由特定官员,按家世﹑道德﹑才能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听起来很全面是不?但这其实是察举制弊端的延伸!大家都懂,家世﹑道德﹑才能只是形式,实际只看家世!这样一来,世家大族拍手称快,凭此国策,只要不乱来,明哲保身,家族基本上可以长盛不衰!这就是权力的垄断!整个魏晋南北朝,横跨近400年,都是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也难怪这是中华文明的中衰期

九品中正制

因为九品中正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实力能左右天下的新群体——士族,进而有了门阀。东汉的世家是士族门阀的前身,门阀的实力在东晋达到顶峰,“王与马,共天下”、“王谢堂前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描写的就是此时的时态!整个东晋,权力都在士族手里,琅琊王氏(王导、王敦、王羲之、王洵等)、陈郡谢氏(谢安、谢玄、谢灵运、谢道韫等)、太原王氏(王述、王坦之等)、龙亢桓氏(桓温、桓玄等)等等,轮番上马。其实其中不乏无双国士、国粹泰斗,毕竟财力和权力都集中于这些家族手里,也只有这些家族才能培养出这类人才!

《琅琊榜》里,靖王得力助手沈追就是门阀士族代表,母亲为清河郡主

但随着时间的消磨,士族子弟却一代不如一代,长久的温床能让人性的慵懒发挥得淋漓尽致。南朝方面,自刘宋始,由于统治者的提防,门阀实力逐渐消退,几乎再没有人才涌现。公元548年梁武帝时期爆发“侯景之乱”(请自行搜索了解),南朝士族几乎被羯族人杀了个干净。北朝方面却不一样,当时没有南渡的部分北方士族选择与胡人政权合作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火种,毕竟像前秦、北魏、北周这类有抱负的胡人政权还是需要治国人才的。

北周、北齐、南陈,短暂的三足鼎立

北朝,契胡人尔朱荣于公元528年发动“河阴之变”,屠杀了两千多名北魏政府位高权重者,严重削弱了北魏的统治实力。随着北魏分裂,北朝士族分裂成两支:一支经东魏到北齐,仍然保持汉代重经学儒术的传统,叫做山东士族,以崔、卢、王、郑为大姓,唐朝时魏征、徐世绩就出自此脉。另一支是经西魏到北周,在宇文泰的“关中文化本位”政策下,渐趋胡化,形成关陇集团,以军事武力著称,韦、裴、柳、薛为其大姓。隋朝和唐朝的皇族都出自关陇集团一脉,杨家、李家都是关陇集团掌控天下而推出的代言人。我们所熟知的初唐盛唐文学界、政治界、军事界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两支!但这两支却不对付,山东士族看不上关陇集团,但关陇集团又掌握着军权政权,山东士族得给关陇集团打工。

杨家、李家与北周贵族盘根错节的关系

当代言人杨家、李家掌握最高权力后,先后都觉得关陇集团势力太大不利于自己长久统治,想“削藩”,因此自家内部先干上了。杨家想借助南方人的力量来制衡关陇贵族,失败了,隋朝早夭,杨广至死都待在南方。李家人吸取经验,将绣球抛给了山东士族,最终翻身成功。同时,李家坚持贯彻不能任由一家独大的指导方针,开始大兴科举,广纳天下贤才,因此科举制在唐朝大兴——此乃又一大变!


这一变,不曾想却影响了整个汉字文化圈,至今!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即位以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但由于国祚太短,没来得及转变,隋朝实行的主要是察举制。科举制开始实行、成型,是在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这一点,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里有体现。科举,从唐朝开始,直至清光绪卅一年(公元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横跨一千三百年,是世界上目前延续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

科举制,让更多的寒门庶族子弟通过自己的实力逐渐取代士族子弟成为社会栋梁,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活性,也让文化发展更加多姿多彩,但这个过程,其实很曲折。初唐科举刚施行时,士族内心是不屑的,因为他们不用考试通过门荫即可获得功名,哪怕庶族子弟通过科举入朝,但势单力薄,很容易排挤之,丝毫不影响自己的权威。但士族显然忽视了时间对自身的消磨与皇权对此的坚持。到了中唐时期,卢、崔、郑、王等家族地位已大幅下降。晚唐貌似是士族的鼎盛时期,但实际上这时的士族已经转变了自己对待科举的不屑态度而积极参与。从唐宪宗到唐宣宗持续近40年的“牛李党争”,也以庶族牛党获胜而终。

黄巢起义路线图,北方起兵、一路南下、再一路向北

唐武宗在会昌五年正月三日的南郊赦文被认为是士庶合流的标志,传统的士族相对于进士不再有任何的优势。这个时候的士族已十分脆弱,极小的打击都可以令它崩溃。不幸的是,几百年罕有的、席卷唐朝半壁江山的大难——黄巢起义不期而至,然后又是朱温(五代十国中五代之一的后梁创始人)的“白马驿之祸”,斩杀30余名朝官,投尸黄河,纠结着流品、科名的尖锐矛盾在这场快意的杀戮中得到圆满解决。清流混入黄河成为浊流,而士族也随着这股浊流东流入海,不复回头。宋朝以降,科举制公平地、持续地从各阶层为国家输血,中国社会进入平民化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门庶族对决关陇贵族,以科举制壮大寒门,女皇主政而获胜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①使科举考试成为固定的制度②开创殿试③开创武举④实行诗赋取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隋文帝不满自己开创的科举制度,晚年亲手废除,仍需改进创新
隋朝与秦朝,两个“二世而亡”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