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尔人与布尔人共和国1

一、布尔人

布尔人,源于荷兰语“Boer”(农民)一词。现已不使用该词,改称阿非利卡人。是居住于南非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是荷兰法国德国白人形成的混合民族的称呼。 尤指德兰士瓦Transvaal)和奥兰治自由邦之早期居民。

1)来源

1707开普的白人有1,779人,其中大多具荷兰德国血统,间有一些法国新教徒。今天大部分的阿非利堪人即为这些人的后裔。在20世纪后期阿非利堪人260万,占白人总数60%左右。

165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派出一队官兵,由里贝克Jan vanRiebeeck)领导在好望角设船运站。起初,该公司鼓励移民,但至18世纪的前10年之后,开普的人口即自然增加。虽然此时殖民地繁荣了,大半的白人却转营游荡式的田园生活,这是因为开普敦的农产品产量过剩,又有奴隶操作殖民地劳动工作,故没有其他动力促使殖民地的人口持续增加,因而鼓舞其向外搬迁,并成为自给自足的田园主。

2)语言

布尔人对非洲本地人及开普政府皆怀敌意,因为,非洲本地人经常与其发生激烈战争,而开普政府则企图抑制其播迁及商业活动。他们有自己的特殊文化,并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比为旧约希伯来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徒,自视为上帝的选民,天命他们来统治这片土地。此外,在18世纪末,他们也像其他开普殖民地的白人一样,使用由荷兰语分歧出来的阿非利堪斯语

3)政治

拿破仑战争之后,开普殖民地成为英国属地。布尔人最初虽接受英国统治,但旋即不满他们的自由政策,尤其是关于边界及释放奴隶之事。1835年至1840年代初,约12,000∼14,000名布尔人离开殖民地向空旷的大草原和纳塔尔Natal)南部大迁徙。1852年英国政府同意德兰士瓦的居民独立(后为南非共和国),1854年同意瓦尔-奥兰治河流域之居民独立(后为奥兰治自由邦)。

这两个国家都实行种族隔离政策1867年至19世纪末期间,钻石及黄金的发现,为日后的南非战争(1899∼1902)埋下了导火线;此战争乃肇因于英国宣称其对富有的南非共和国具有宗主权,及其不满于布尔人拒绝承认外方人(大多为德兰士瓦黄金、钻石矿区的英国移民)公民权使然。由于受到奥兰治自由邦荷兰人的支持,南非共和国大英帝国相持2年多。布尔人虽为久经锻炼的游击战士,但终于1902年投降于英军,结束了布尔共和国的独立。但阿非利堪人仍保有他们固有的语言、文化,并且最终也以政治方式取得其以前未能以军事手段取得的国家政权

二、布尔人共和国

1836年,对英国统治不满的布尔人开始集体离开开普敦殖民地。民团司令官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Andries.W.J.Pretorius,史称老比勒陀利乌斯)在北方内陆建立了莱登堡共和国、温堡共和国等殖民区。这些殖民区在1849年合并,建立了南非共和国(ZuidAfrikaansche Republik),又称德兰士瓦共和国。另一部分布尔人在其东部和南部先后建立了纳塔利亚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Republik Van DieOranje Vrijstaat)。

1早期历史

1602年,六十家荷兰商行合伙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联合省议会赋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专利权。根据尼德兰联合省议会的授权,东印度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组建自己的船队、可以独立地对外缔结条约协议,可以对外宣战、媾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迅速垄断了西欧和香料群岛之间的往来贸易,经营东印度群岛的胡椒、肉桂、豆蔻、丁香等商品,以及中国和日本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荷兰商船队的单次航程通常需要八九个月,穿越印度洋和大西洋两个大洋。为了补给淡水、蔬菜、水果和新鲜肉类等给养,需要在中途建立若干供应站。1598年,荷兰人占领了西印度洋一个湿热的火山岛,以当时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官——毛里茨·奥兰治亲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毛里求斯岛。荷兰人在这里建立了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商船供应站。但是由于岛上鼠害猖獗,以及偏离当时的主要航线,毛里求斯岛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已嫌不足,荷兰人决定在好望角建立一个更大规模的中途补给站。

16524月,荷兰船长扬·范里贝克(Jan Van Riebeeck)载着第一批153名荷兰移民抵达好望角的桌湾,建立了南非的第一个荷兰殖民地——开普敦。这些移民都是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根据东印度公司下达的指令来种植作物、饲养牲畜,产品由东印度公司定价收购。不久,一些荷兰雇员为了摆脱东印度公司对他们的控制,开始向内陆移民。不久之后,更多的荷兰人和受迫害的法国胡格诺教徒前来定居。他们以开普敦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将商船补给站扩大为开普殖民地。开普敦取代了毛里求斯,成为来往于两大洋的船只最重要的中途补给基地。1710年,荷兰人正式抛弃了毛里求斯岛,全力经营开普殖民地。

为了建立向商船供应产品的农场和牧场,荷兰移民从好望角向内陆迁移扩张,圈占土著人的大片土地,驱赶当地的土著黑人劳动,自己成为奴隶主。这些荷兰、法国和德国移民的后裔逐渐形成统一的种族,操夹杂法语、德语、马来语和科萨语的荷兰文方言,被称为布尔人(Boer,意为农民),但其自称为阿非利卡人(原意为非洲定居者)。至19世纪中叶,定居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数量已经达两万一千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欧洲白人定居者中达24%

2)大迁徙

1795年,法国军队入侵荷兰,建立了巴达维亚共和国,成为法国的一个附庸国。英国随即占领了法国和荷兰的众多海外殖民地。在流亡英国的荷兰政府同意下,开普殖民地也被英军占领。1802年,因拿破仑在马仑哥战役中获胜,奥地利被迫同法国签订和约,反法联盟瓦解。在这种局势下,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亚眠和约》,英国撤出马耳他,不干涉荷兰、德意志、意大利的内政,承认法国在欧洲占领的领土,撤出在海外占领的殖民地。开普殖民地也归还给巴达维亚共和国。不久,英国重新同法国开战,于1806年卷土重来,再次占领了开普殖民地。在1814—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上,英国在向荷兰支付了六百万英镑的补偿款后,把开普地区据为己有。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有三十多万复员的士兵和水手涌入国内的劳力市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英国决定向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组织移民。移民到开普的英国人很快便在数量上压倒了已经移民到这里一百多年的南非荷兰人。这时的英国在全世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将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变成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开普殖民地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布尔人牧场主免费获得大片土地、并对当地黑人实行奴隶制度这种落后的经济形态下的,显然不符合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宣布开普殖民地的土地为皇家土地,不再允许布尔人农场主们免费占据、开发,而实行土地拍卖制度,同时限制布尔人向奥兰治河以北移居,此外,英国还在1834年宣布废除开普殖民地的奴隶制度,并用严格的殖民地官吏任用制度取代了布尔人的传统自治议会。英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在南非宣传的人人平等思想招致抱有种族主义思想的布尔农场主的反感。他们表示:如果让奴隶享有与基督徒平等的地位,那么我们宁愿离开。

1836年春天,大批对英国殖民政策感到不安和不满的布尔人农场主们抛弃了自己的牧场、房子,驾着牛车,赶着牲口,带着全部家当和奴隶,离开原先居住的赫克斯河谷和布立德河谷(在开普敦附近),开始向南非内陆地区的大迁徙。大迁徙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参加大迁徙的布尔家庭组成若干个自卫民团。牛车既是运输工具,又是家,又是礼拜堂。夜间迁徙者把牛车围成首尾相接的圆阵,组成防御工事,提防当地的祖鲁人科萨人的进攻。这次迁徙被称为大迁徙Groote Trek)。

3)早期的布尔共和国

迁出开普的布尔人迁徙者分为两路,一路向东北的纳塔尔地区前进,在民团司令官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Andries.W.J.Pretorius,老比勒陀利乌斯)的指挥下,战胜了当地的祖鲁人,于1840年在纳塔尔地区成立了纳塔利亚共和国,首都为彼得马里茨堡1842年,英国人以布尔人同受英国保护的土著酋长国交战为由,在德班港登陆,于1843年包围了彼得马里茨堡,吞并了纳塔利亚共和国。当地的布尔人不愿意接受英国的统治,在老比勒陀利乌斯的带领下,再次向西边的内陆高原地带迁移。

第二路布尔人迁徙大军则向北,一部分越过瓦尔河,与从纳塔尔向西迁徙的布尔人会合,建立了几个名为共和国的小殖民区,如莱登堡共和国、温堡共和国。通过同当地部落和土著王国的战斗,这些小殖民区最终在1849年合并,建立了南非共和国(Zuid Afrikaansche Republik),又称为德兰士瓦共和国,德兰士瓦的意思为越过瓦尔河。其首都被命名为比勒陀利亚,以纪念带领布尔人摆脱英国统治的老比勒陀利乌斯。老比勒陀利乌斯以布尔人的代表自居,出面和英国人谈判,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独立在1852年获得了英国的承认。一年之后,老比勒陀利乌斯去世,其子马蒂乌斯·比勒陀利乌斯(MartiusPretorius,小比勒陀利乌斯)出任德兰士瓦首届总统,最终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德兰士瓦国家。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另外一部分布尔人留在了奥兰治河以北、瓦尔河以南的地区,他们建立了自治政府,接受纳塔利亚共和国的领导,在纳塔利亚共和国灭亡后,这里的布尔人于1844年宣布独立,并在1854年同英国签订《布隆方丹协定》,建立了独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Republik Van Die Oranje Vrijstaat),首都为布隆方丹。小比勒陀利乌斯几次试图吞并奥兰治自由邦,统一布尔人国家,但是因德兰士瓦内部的权利斗争而未能实现,所以南非得以维持两个布尔人国家长时间并存的局面。

4第一次布尔战争

第一次布尔战争,18801216日至188136日,是英国与南非布尔人之间的一次小规模战争。

①英国吞并德兰士瓦

1876年,英属纳塔尔省总督谢普斯通(Sir Shepstone)于前往德兰士瓦共和国进行游说,劝其接受英国统治。由于财政困难,以及面临与东边祖鲁人王国的大规模冲突,德兰士瓦共和国接受了归并英国的要求。18774月,英国发表声明,德兰士瓦共和国成为英国殖民地,任命谢普斯通爵士为行政长官。德兰士瓦总统伯格斯辞职。

1879祖鲁战争之后,英国消灭了祖鲁王国,解除了布尔人面临的最大威胁。由于英国人统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三年期间,并没有着手改善中下层布尔人的生活条件,也没有增加投资、改善当地的财政、经济和政治生活,反而允许英国商人进行土地投机、向布尔人补收以前欠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税款,引起了布尔人民广泛的不满情绪。

②布尔人起义

 18809月,为了从土著手中收缴金伯利钻石矿作为工资发到黑人劳工手里的大量枪支,在英国保护国巴苏陀兰(今莱索托)发生了缴枪暴乱。英国驻德兰士瓦的主力部队南下镇压暴乱,留在德兰士瓦的英军总数不超过三千人,只驻守在比勒陀利亚、吕斯滕堡、莱登堡、斯坦德顿等几个重要城镇,防务空虚。该年1216日,五千多不满英国治理的布尔人聚集在帕尔德克拉尔举行国民大会,宣布进行武装反抗,恢复南非共和国。推举在布尔人当中德高望重的保罗·克鲁格(S.J.Paulus Kruger)、皮埃特·茹贝尔(Jacobus “Piet” Joubert)和小比勒陀利乌斯(MartiusPretorius)三人为首领。同日,新组成的三人政府将南非共和国的独立声明送到了比勒陀利亚驻军的手中,英国人拒绝接受,下令各地驻军火速增援比勒陀利亚。

③作战过程

18801217日,布尔人市民和英国驻军的冲突在波切夫斯特鲁姆爆发。1220日,驻扎在莱登堡的英军第94团两个连驰援比勒陀利亚,在布龙克霍斯特干河(BronkhorstSpruit)遭到布尔民团的伏击,第一场战斗打响。由于布尔人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在交战中,英军247人中有77人阵亡,157人受伤,布军只有2人死亡,4人受伤。

18811月,增援的英军部队从纳塔尔殖民地出发,向德兰士瓦进军。英军司令科利将军(Sir GeorgeColley)率这支千余人的援军,西进德兰士瓦。在纳塔尔与德兰士瓦边境的朗峡(Laing's Nek)受到茹贝尔将军的阻击。英军有93人被打死,133人受伤,54人被俘,科利本人也在山顶被击毙。布军方面只有1人阵亡,5人受伤。

188136日,英国和德兰士瓦军队签订停战协议,83日双方又签订了《比勒陀利亚协定》。该协定规定,保证德兰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国女王宗主权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国保持三项特权:控制德兰士瓦对外关系;保持对德兰士瓦同非洲部落关系的控制权;战时英军有权借道德兰士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非为什么会有三个首都?
【民族世界史】《中南非源流史》(29)
南非白人与英国的战争,导致南非有了3个首都,至今不能合并
布尔人是大清人口两千分之一,他们却创造了布尔战争的历史奇迹!
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国花了2.2亿英镑,赢了胜利,输了日不落帝国
荷兰人先到南非,英国人为何要去抢地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