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通史 第七十八集 郑和下西洋(1)

中国通史 第七十八集 郑和下西洋(1)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位传给了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长达四年的皇权争夺战自此爆发,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一名太监为朱棣出入战阵,屡建奇功,他就是郑和。

       郑和本姓马,明朝初年,明朝军队平定云南,将十一岁的郑和带到都城南京,成为宦官,后来他被分配到燕王朱棣府中服役。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改年号为永乐,郑和被提拔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成为永乐皇帝朱棣最信任的宦官之一。

       朱棣似乎是一个天生喜欢宏达计划的人,他编纂了大部头的古代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疏浚了大运河,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紫禁城,并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正是永乐皇帝宏大叙事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通过郑和船队开展海外贸易,是朱棣的另一想法,赴海外寻找疑似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永乐皇帝派遣郑和多次下西洋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目的。

       在郑和船队中,船只总数在200艘左右,除正使郑和等人乘坐的大型坐船宝船外,还有马船,粮船,战船,坐船,水船等各种船舶。马船是运输用船,粮船运送粮食,坐船用于载运兵员,战船是用以投入战斗的船只。最大的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而现代学者推测,最大的宝船满载排水量,能达2万吨以上,宝船之大在当时无疑创造了世界之最。这样的宝船其排水量是将近100年后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旗舰的100倍,即便是400多年后,在鸦片战争中攻打中国的英军旗舰康华利号,其排水量也不到郑和宝船的八分之一。

       中国人独创的平衡式梯面斜帆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郑和的船队的大小船只上,控制这种帆,只需要在甲板上就可以操作,而不像西方人那样,爬到桅杆上面,通过这种风帆与船舵的配合,只要海面上有风,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来,船都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并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行驶。中国人发明的航海罗盘和牵星术同样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导航体系,这比欧洲领先至少200年。

       郑和每一次出使西洋的使团人数多时达27000人左右,其中武装护航人员就多达两万人,这显然是有史以来人员数量最大的使团,郑和船队人员中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通事、书算手、医士、水手,各类匠人,仅医官医士就有130多人,平均150名远航人员配备了一名专职医务人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下西洋为何结束?
古墓里的一口缸,已让专家激动万分,看到这块墓碑,专家彻底乐翻
“郑和下西洋”是假的?华裔专家质疑真实性,为何被学生问懵?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2) “郑和”们的遗憾
郑和的宝船到底啥模样,《天妃经》插画最靠谱
江苏出土一石碑,揭开郑和船队真面貌,学者:颠覆传统认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