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检异常未必就是病!但这些体检指标异常要警惕
userphoto

2019.09.01

关注

慢性病防控与健康 今天

戳蓝字关注我们哦!

在体检过后收到体检报告时,看到指标异常,很多人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病了。但其实体检异常未必就是病!但有些体检指标异常需要警惕!让小编来为你解读吧!

体检异常未必就是病

1、血压高≠高血压病

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情绪紧张焦虑等因素会使血压升高。体检发现血压高时,应客观分析原因、定期复查,复查时最好采用同一个血压表、测量同一侧手臂;测量前先休息一段时间,连续测量3天3次,若血压均≥140/90mmHg,才能够考虑为高血压。

2、体质超重≠肥胖症

不少人将体质超重与肥胖症划等号。怎样判定自己是否肥胖呢,可根据体重指数(BMI)来判断,计算方法是: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按亚洲人健康标准,BMI≥24,为超重,BMI≥28,方可判定为肥胖。

3、血脂高≠高脂血症

体检报告单中血脂这一项超出正常范围,不一定就是高血脂症。诊断高脂血症必须具备血清中总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脂≥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几项,仅仅其中一项不能作出诊断,其中一项或几项偏高都可称为血脂偏高。

4、尿酸高≠痛风

有些人一看到化验单女性血尿酸超过360umol/L,男性超过417umol/L,就认为是高尿酸血症,会发生痛风。虽然高尿酸血症病人发生痛风的可能性,大致和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的程度成比例,大多数痛风病人的血尿酸值均超过420umol/L,但是并非尿酸高就一定会发生痛风。

一般认为,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无须治疗,但应该寻找高血尿酸的原因,如是否服用了利尿药、降压药、化疗药等药物因素及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造成的影响。

5、脂肪肝≠肝硬化

B超检查结果提示脂肪肝就认为是肝硬化,会影响生命。其实,肝硬化与脂肪肝是两码事,一般的早期脂肪肝病变是可逆的,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低脂饮食、增加运动量、忌酒等都能够无药而愈,不留有后遗症,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

6、谷丙转氨酶增高≠肝炎

谷丙转氨酶存在于肝和肾等的细胞内。以肝细胞内最多,每当肝细胞受损时,这种酶就释放到血液中,指标就会升高。但是,如果体检前熬夜了,或者喝酒、感冒了,都可以使它升高。如果你乙肝“两对半”是正常,只是转氨酶这一项高,可以不必紧张,也不需要治疗,更不用担心自己会传染,离肝炎差得很远,只是要注意饮食平衡。但这个指标高也提示细胞已经在受损,因此休息和少饮酒很必要,给细胞修复的时间。

7、尿素氮增高≠肾病

尿素氮和血肌酐是检查肾功能的指标,尿素氮是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这个可以稍微高一点,特别是如果仅仅尿素氮这一项升高,另一个可以观察肾脏功能的血肌酐是正常的,就可能是因为体检前,食物中蛋白质过多引起的,只要改变饮食结构,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虽然血尿素氮能推测肾功能有没有问题,但不如血肌酐准确。如果是血肌酐也升高,而且持续升高,就要系统去检查了。

这些体检指标异常需警惕

1、血脂检查

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表血浆中的脂肪含量,这三项指数相对偏低对身体越有益。体检前一周的饮食对这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甘油三脂”影响很大,其次是“胆固醇”含量,再次是“低密度脂蛋白”。

◆ 轻度偏高

如果只是轻度增高,建议清淡饮食、多运动;如明显增高,建议你到心脑血管专科诊治。这些医师会在最后的体检结论中说明,如果没特别指出让你诊治,说明目前还没有疾病,注意饮食,多运动就行。

◆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对身体有害的“坏脂肪”)值得高度重视,它反应整个脂肪的代谢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有价值。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项指标必须控制在2.6以下;如果是合并心脏病患者(即同时患有2项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哪怕只比正常指数超出0.1就必须服用相关降脂药。

2、血常规

许多拿到体检报告的人,血液检查多多少少有些不合标准。特别是里面密密麻麻多项指数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无血液病、健康的体检者,主要关注下面四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要检查其他多项主要方便血液科医师做综合诊断查考,单个指数或某几项指数不达标,不能说明问题。

◆ 白细胞

【↑】增高表示机体某些部位有炎症的可能,比如,你感冒了、拉肚子都有可能影响这项指数。

【↓】降低表示你的免疫功能差,也就是抵抗力较差。

◆ 红细胞、血红细胞降低

考虑有贫血的可能。

◆ 血小板降低

要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 不少项目增高

我们在血液检查项中经常可以看到增高的情况,不用恐慌,对没有发现其他疾病,健康的体检者大部分都是正常情况,因为抽血前没有喝水、没吃早餐,导致血液浓缩,使测量指数偏高。

3、肾功能三项

以下三项指数偏低都是正常的。偏高则有下列可能:

◆ 肌酐 + 尿素

代表肾脏功能,如果这两项都增高,多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

◆ 尿素

如果尿素只是轻度增高,而且确定自己没有慢性肾脏疾病,大多数属于正常情况。如不放心,或不知道自己有无肾脏疾病,可以做尿常规检查,看有没有尿蛋白。

◆ 尿酸

偏高表明有“高尿酸血症”,平常多喝水、少进食海鲜、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否则容易发生痛风,引起关节痛、肾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

4、乙肝两对半

◆ 乙肝两对半全阴

说明体内缺乏乙肝病毒抗体,建议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表明以前注射过乙肝疫苗,或者曾经感染乙肝病毒,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此时,身体对乙肝病毒已有抵抗能力。

那为何“建议3-5年再打一次疫苗”?

因为乙肝疫苗的作用时间有期限。但由于个体差异大,加上注射疫苗品牌的影响,无法明确地说多长时间后一定得去注射。

◆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是弱阳性,表明抗乙肝病毒能力减弱,建议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加强一针,或再接种一次乙肝疫苗。

5、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正常值在720个单位,如果偏高可能预示肝脏、肠道有炎症或肿瘤。除了肿瘤,一些慢性炎症也会使甲胎蛋白偏高。所以数值偏高也不要太惊慌,可以先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如没问题,则可以定期复检,观察甲胎蛋白是否在持续增高。

6、其他异常情况

◆ 增生:

-大多不会癌变。增生可以理解为过度生长,良性的增生大多数不致命。

◆结节:

-突然变化要警惕。结节符合两种情况需要定期检查:

①身上的结节,如在短期内大小、形状、颜色有较大的变化,或突然破溃;

②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现结节。

◆ 包块:

-不痛不痒、没有症状的包块才更危险,中老年人体检时发现包块,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治疗。

◆ 囊肿:

-九成不会恶变。体检报告中最常见的是肝囊肿,它也是较常见的肝良性疾病。

-大部分患者的肝囊肿均较小,不用担心,但肝囊肿需要定期随访,每年做1~2次B超。

◆息肉:

-要看部位和大小。体检发现的息肉多为胆囊息肉:

① 5mm以下的胆囊息肉几乎都是无关紧要的胆固醇息肉。

② 5mm以上则有可能是相对危险的腺瘤息肉,有必要定期复查。

-如果体检发现了胃息肉、结直肠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也有不同处理要求,请遵医嘱处理。

◆颈动脉斑块

-体检报告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而高回声的硬班块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脱落。

-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如果有多项以上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风药吃多了对肾脏有影响?提醒:这6个指标有助于检测肾功能
尿酸、尿蛋白、血肌酐……肾脏指标这么对照看,不信你不懂
尿酸的正常指标是多少?
判断肾功能要查看这4个指标:1、肌酐:是衡量肾脏功能的主要指标之
肾功能好不好,3个重要指标别忽视
六味地黄丸防治糖尿病和痛风:(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