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口学者:应立即鼓励全面两孩 构建养孩国家化
人口学者姚美雄:应立即启动全面两孩鼓励措施 养孩国家化是趋势
全面两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满足人民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改革。
在“要不要生两孩”的热议声中,人口学者姚美雄基于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全面两孩政策不辅之以有效的鼓励生育措施,很可能像单独两孩政策那样遇冷。而对于人口结构已经扭曲的中国来说,由于面临整体生育意愿的低迷和育龄妇女数量的锐减,全面两孩政策将是构建相对健全人口结构的背水一战。
全面两孩有遇冷危险
《第一财经日报》: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人口数据,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去年出生人口总量是1655万人,比前年减少32万人。您怎样看待这个变化?这可以算是单独两孩遇冷的一个证据吗?
姚美雄:单独两孩政策2014年初开始在全国陆续实施,2015年理应是单独生育的高峰期。然而,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没有如相关部门所预期的那样增加100万人左右,反而减少了32万人。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表明单独确实“遇冷”了。
1
1
相关部门回应说,这是受到了生肖偏好和育龄妇女减少的影响。但是,从历年的生育数据看,生肖偏好对局部地区虽有影响,对全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上一个羊年2003年出生人口为1599万人,比2004年出生人口多6万人;再上一个羊年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8万人,比1992年出生人口多139万人。育龄妇女减少也影响不大,2015年20~29岁活跃育龄妇女减少了150万人,只影响减少出生人口22万人左右。
单独两孩“遇冷”说明百姓生育意愿真的已经十分低下。而之所以“遇冷”,是因为我国人口已进入新阶段,少生、优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主流价值观。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日益增长,也让许多家庭无力生育培养更多的孩子。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经济生活,也无暇和有较大意愿生育更多孩子。此外,在实施中,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配套也是一个重大因素。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单独两孩已经遇冷,那么从目前趋势看,全面两孩有没有可能遇冷?如果遇冷,意味着对中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姚美雄:单独两孩遇冷给全社会敲响了一记警钟。全面两孩实施背景与单独两孩相似,如不采取包括推出相应的鼓励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两孩也将“遇冷”。全面两孩一旦“遇冷”,后果将极其严重。
作为发展中大国,大量增加劳动力投入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严重少子化造成劳动人口减少,我国劳动力供给短缺已拉开序幕。
2012年到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4年下降,2015年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流动人口2015年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30多年来首次减少。可以基本判断我国劳动力供给高峰已经产生并出现拐点,劳动力供给将由结构短缺转为全面短缺。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会出现更大幅度的减少,将大大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届时,招工难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将促使工资大幅上升、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将过早丧失。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既无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又无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将遇到改革开放以后最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危机。
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口结构处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以下)情形下能由中等收入演变成发达经济体。当前我国发展水平离现代化目标距离还甚远,然而人口就已进入少子化,0~14岁人口占比只有16.5%,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如果我国不能构建相对健全人口结构,即使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还将出现跨越之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对此,全社会要高度警觉。
作为刚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合理的人口结构水平应该是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处于20%~23%的正常水平。要实现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6.5%的严重少子化水平向20%以上的正常水平回升,这需要新增6000万人以上少儿,从当前情况看,即使全面放开并鼓励两孩也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构建健全人口结构的背水一战
《第一财经日报》:有观点认为,全面两孩政策刚落地,应该再等几年,确定真的遇冷再考虑进一步放开并鼓励。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姚美雄:从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确保人口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当前推进全面放开二孩不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者:应立即启动二孩鼓励措施 构建养孩国家化
数说二孩政策:人口结构65年之后才能优化
学者:中国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放开二孩严重滞后 小大
统计局局长: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首现下降
人口结构应与经济和谐联动
高龄少子化趋势如何应对?专家分析:未来10-15年是应对的最后“窗口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