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所謂『漢印』

所謂『漢印』

文/趙熊

 

 

 

  許久以來,我時不時地叩問自己,何為漢印?

  追尋五十年前走近篆刻的那一刻,心裏存留或期盼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印章形式?那時並沒有『漢印』的概念,當然也沒有其他關於印式的名稱或印象。但回望初始的蹣跚痕跡,竟然依稀有著漢印的一脈骨血!這絕非冥冥中的契合,而只能是以當時一介少年的見識,便從心裏認定了這便是稱為印章的東西。

  漢印不僅僅作為中國印章發展史上高峰期的代表符號存在著,重要的是漢印最早、最清晰、最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印章的形式構成規律。其所表現出的方中寓圓、正中出奇、分佈成律、氣息周通的形式感,正是漢印精蘊所在。

  宏觀地看,明清文人治印的演進,就是一個不斷深入學習理解漢印的過程。並在此前提下,生發出不同的變化,確立流派樣式及個性風格。以晚清至近代印壇三巨匠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為例,雖然他們面目各異,但從印章的構成形式上來分析,無一不在漢印規範之中。同出一宗而能門戶自立,一方面足見大師們個人的藝術能力,同時也顯示了漢印對以方形為主的印章印式的不朽貢獻。

  繼承的目的在於發展。如果僅僅將漢印看作是一種僵硬的符號形式,則漢印於今人不啻是一道遠去的風景。如若從漢印內在的精神著眼,則漢印便有著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宏大領域。就具體而言,既要發揚漢印精神,又要衝破漢印固有的形式藩籬,其首在篆法。客觀地看,方齊規整的繆篆形式既有利於構成印面章法,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活潑多變章法的生成。因此,在繆篆形式中適度而合理地參入一定成分的大篆結構,無疑是一條可以探索的路子。其實在繆篆的前身——秦摹印篆中,就存在著諸多結字上的變化,特別是在秦私印中有著大量精彩而鮮活的印例。大、小篆結構中諸如斜、弧、圓形的結構形態,能有效地活變繆篆的方齊規整形式,從而給漢印帶來新的生機。再者,緣於篆法上的改變,也為章法和刀法上的寫意性提供了變化和表現的契機。

  另外,在漢印生成的時代裏,篆書已失去了作為官方書體的地位,但卻以一種更為自由的形態應用於社會之中。如銅器銘文,如磚瓦文字等等,都可以納入漢代篆書的範疇,與漢印文字等而視之。在這些文字形式中,其自由活潑的風氣遠甚於漢印文字,但它們在精神和氣息上與漢印文字又是一脈相承的。在學習與借鑒中開拓,才能給漢印形式帶來持續生存發展的機緣。

  從漢印的形式構成中,還可以窺見中國傳統的哲學觀、世界觀。譬如其中靜與動、方與圓、虛與實、陰與陽的對應變化關係,無不反映著中國式的哲學精神。在今天,只要方形印式及入印文字形式仍主導著篆刻創作,則漢印所揭示的形式構成規律仍然是篆刻創作的圭臬。老子在《道德經》中主張:『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這種謙和地包容態度,或者便是漢印的精神所在。所謂『漢印』,唯有在勘破其外在形式,直抵精神內核,方能言之理解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汉印”(图文)
何如能化身千亿—汉印之魅(上)
**【篆刻】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中的民族文化审美意识--薛元明
【好文分享】叶一苇:篆刻创作的二元论
印坛点将——吴贤军篆刻作品展(高质量回帖赠签名版图书)
《文字的魅惑  朱琪篆刻作品选》之中华传统典故组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