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明日报】中国科大年轻“军团”冲击科学高峰
【光明日报】中国科大年轻“军团”冲击科学高峰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陈续 杨保国 发布时间:2011-05-24 【字号: 小  中  大 
5月初,“中国科学家参加的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迄今人类所知最重的反物质”成为全球科学界重大新闻。STAR发言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许怒介绍发现过程时,不仅高度评价探测器和大型飞行时间探测装置,还特意提及由10多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中国科大团队“在TOF研发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年轻‘军团’已成为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介绍,过去10年,中国科大有11项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45岁以下年轻教授牵头完成的“十大科技进展”成果占90%以上。
“提供良好条件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做大事”,既是中国科大为发展“两弹一星”事业兴办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攀登科学高峰的共识。针对年轻人才科研起步难的实际,中国科大设立青年创新基金,提供科研攻关的“第一桶金”;同时设立创新团队培育基金,每个团队首批资助额达100万元。
35岁的曾长凎教授牵头的“低维结构中量子态的检测和调控”创新团队,包括2名教授、5名副教授,年龄都在三十岁出头。2010年得到学校100万元的经费支持后,科学研究顺利推进。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在国际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和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发了两篇论文。
既要科研经费无忧,更要科研环境无虑。中国科大坚持给年轻人学术空间,鼓励年轻学者发挥科研个性。学校在统筹规划宏观方向的同时,按照科研创新规律,提倡“自主选题、自主立项、自主安排”,并对“自选动作”给予大力扶持。
33岁的郭国平教授,研究生期间一直攻读光学专业,并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但研三时对固态物理产生兴趣,并提出余下两年时间专门进修固态物理。对于这样“离经叛道”的选择,导师郭光灿院士和学校给予无条件支持。出国学成归来,当时不到三十岁的郭国平就受命负责建立国内首个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组。去年底,郭国平团队凭借Ge/Si纳米线量子调控实验的重要进展,入选科技部启动导向性重大项目,承担“固态量子芯片研究”任务。
2005年,31岁的黄伟新教授在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下回到中国科大建立“低维材料的表面科学和催化”研究组。此时,恰逢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完成二期工程建设,由于同步辐射技术在表面科学和催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黄伟新立即与实验室齐飞教授等建立合作小组,很快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两次入选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侯建国院士、杨金龙教授“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与表征创新团队”,当年组建时,多数成员年龄都在35岁左右。在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相辅相成的学科交叉氛围里,由团队培养的博士,5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8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成就了一批年轻的教授、副教授。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1年05月24日第10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藏或编辑作品](2)中国科大:创新源头是“自然”,
了不起的南科大!研究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普对科学界有什么好处 | 袁岚峰
南方科技大学卢海舟团队连续在《自然》子刊发表研究成果
UC头条: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尽量少问优秀科学家“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
360doc网文摘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