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周国际要闻 μ中微子
[导读] 中微子上演了一幕“变形记”——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OPERA(采用乳胶径迹装置的振荡实验项目)实验组表示,他们首次捕获到了μ中微子“变身”为τ中微子的直接证据。
一周国际要闻
(6月15日—6月22日)
本周焦点
μ中微子“变身”τ中微子直接证据找到
中微子上演了一幕“变形记”——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OPERA(采用乳胶径迹装置的振荡实验项目)实验组表示,他们首次捕获到了μ中微子“变身”为τ中微子的直接证据。
2008年到2012年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朝730公里远的意大利发射了一束μ中微子束,当到达目的地时,有些μ中微子变成了τ中微子。生成了一些τ轻子。去年,OPERA团队已发现了4个可能的τ轻子信号,但根据严苛的物理学法则,其尚不足以被宣布为一项新发现。不过,现在发现了第五个此类事件,足以宣布试验获得了成功。
本周明星
“苏醒”的菲莱
历史上首个登陆彗星的太空飞船——欧洲航天局(ESA)的彗星探测器菲莱已于14日“苏醒”并通过罗塞塔号和地球取得了联系。截至19日,菲莱已第三次联系地球,并在十九分钟内传输了一百八十五个数据包。菲莱去年11月由罗塞塔号送上彗星67p。但在彗星上工作了60个小时后,菲莱由于太阳能燃料不足而“冬眠”。现在,随着彗星67p距离太阳越来越近,菲莱吸收了足够的能量让自己“苏醒”过来。
外媒精选
NASA计划2020年探测木卫二
冰冷的木卫二(欧罗巴)或许是另一处有大量液态水的地方,因此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内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所在。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准备推进木卫二探测计划:预计2020年发射一艘探测器前往木星,任务中将45次飞跃木卫二,调查其表面环境、冰壳结构和内部组成。目前该计划已经通过了第一次重要审查阶段。
一周之“首”
首台“蒸发驱动引擎”问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研制了世界第一台“蒸发驱动引擎”。它能完成一些常见的任务,可用蒸发现象提供驱动力和发电。在研究人员的演示中,这类引擎能驱动迷你车或点亮发光二极管(LED)。该项成果表明,我们最为司空见惯的自然环境中的水,其实还有尚未挖掘的潜力,可以为人类提供有用的能量。
全球首款电力飞机亮相
空客公司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展出了全球首款电力飞机E-Fan2.0。其机身采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总重只有半吨。机翼上配备有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两部总功率为60千瓦的电动马达为飞机提供动力。E-Fan2.0不会排放二氧化碳,飞行时也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其最大飞行速度约218公里每小时,到目前为止可留空1小时。
首次将分子冷却到逼近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理论中温度的下限值,它相当于零下273.15摄氏度或零下459.67华氏度。在这种温度下,物质没有任何热能。科学家曾经让原子达到超低温度,而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首次将分子冷却到逼近绝对零度——绝对零度的5千亿分之一摄氏度以上,创造了超低温纪录。
“最”案现场
最薄灯泡:灯丝由石墨烯制成
一个由美国和韩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首次展示了用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作为灯丝的芯片上可见光源:细条状石墨烯灯丝与金属电极相连,悬挂在基底上方,当电流通过时灯丝就会受热发光,从本质上制造出了世界上最薄的灯泡。这项成果有助于研发基于石墨烯芯片的光通信技术。
本周争鸣
人类登陆火星等于破坏火星?
人类登上火星会不会对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搜寻生命的努力造成破坏?尽管登陆器可以杀菌,但我们的身体里里外外都爬满了微生物,很可能会对火星微生物造成污染。为了找寻答案,研究人员开车穿越加拿大北极地区,模拟载人任务对一个原始纯净的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现在他们的回答是,不会,散布污染的风险非常小。
前沿探索
细菌装上了生物钟
细菌活动没有明显的时间性,但或许有一天,它们也能按时作息。最近,美国研究人员把一种生物钟插入到大肠杆菌(E. coli)中,让它们也有了一天24小时的活动规律。将来这种微生物计时器可能用在生物计算机中,或用来开发帮人们克服飞机时差的益生菌。
利用脑波可识别出讲话内容
语言由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与讲话过程相关的脑波可以直接用脑电图电极记录下来。最近,德国和美国多家机构第一次证明,根据这些脑波能重新构建持续讲话中的基本单位——单词和完整的句子,还能生成相应的文本,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脑中复杂的讲话过程。
地球引力或迫使我们到太空做量子实验
物理学家们一直在通过阻隔外力对物体的影响来开展量子实验,而美国科学家发现,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可能会导致大型系统失去其量子特性,即以前被忽视的地球引力对量子系统的影响,很可能会扰乱量子实验。如果这一结果得到确认,意味着一些量子研究或将无法在地球上进行。
一周技术刷新
智能助力外骨骼使人举重若轻
欧洲研究人员新近发布了一款外骨骼,它是一个人机互动装置,利用小型马达和传感器为人体提供辅助力量和支撑。但有望在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帮助减轻制造业工人的负担,预防体力劳动导致的身体损伤。
“光能电池”能用光快速安全充电
印度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利用太阳光或人工光源的方式,制造出了一种安全的、能用光充电的“光能电池”。他们研发出一种非常稳定的氮化钛光阳极,比目前传统电池中所采用的阳极都更为安全,也使电池无论是阳光还是室内的人造光源下都能进行充电,目前其能稳定地完成超过100次充放电循环。
“脑控”头戴设备让电视随人意念换台
英国广播公司(BBC)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测试一种能读取脑波的头戴设备,其与iPlayer点播平台结合让人们能用意念调换电视节目,以代替手动遥控器。
奇观轶闻
巨型水上飞机,一次载两千人!
日前,英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中长途水上飞机设想,其以空中飞艇为蓝本,采用清洁燃料,无需建设新机场就可起降,一次最多可载客2000人。而目前在飞的最大客机空客A380采用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时,也只可承载850名乘客。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地理2009十大太空发现:古老粒子大过星系
2014年十大太空发现排行榜
2014年十大天文故事(上)
探寻2014年天文界十大事件
宇宙十大例证 揭示外星生命存在证据
组图:预示外星生命存在的十二个最有力证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