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卷工业编著:陈家炎等

  工业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工业

 

清末民国时期,孙家湾是均州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之一。还是河南、四川、陕西、老河口生意人往来的交通要道,客商云集的商贸要地。同时,又是武当山朝圣香客西路朝圣的驿站。这里不仅生意兴隆,而且传统的手工业特别发达。大都为家庭小作坊。如手工纺织、弹花、扯挂面、缫丝、沾蜡、织布、做花线、木工、铁工、榨油、印染、竹工、石工、小炉匠等。技艺各有绝招。同时还引进有初步半机械化纺纱业。

 

(一)半机械化纺纱厂

 

1936年至1939年,外地人(据说是河南人)在孙家湾老街边顺山家(开药铺的边三爷家)开办了一个纺纱厂。招收当地员工三十多人,经过培训为其纺纱。其中陈传沛、江隆理就是该厂员工。该厂属于半机械化方式纺纱,纺出来的纱细而匀,纱锭成品送到老河口的织布厂织布。这个厂是孙家湾最早由个人开办、集体生产的小型纺纱工厂。

(二)传统的手工业

木制手摇纺线车:全村210多户人家,95把纺线车,占全村总户数45%以上。一般都是通过纺线加工赚取生活费用。

手持弓弦弹花器28家每户1把,占全村总户数13%。原料一般都是自产棉花,自弹自纺。

木制织布机45架。占全村总户数21.4%。

手工扯挂面:一户。老街李书银,原籍河南人。清朝咸丰年间移居此地。祖传技艺,扯出的挂面像细线绳一样粗细,非常均匀,呈圆柱形。此项手艺在当地独一无二。

手工制蜡:四家。白果树李泽保,老街石万庆、石万良、石万金。原料木籽(一种油料树木的种子),加工成木籽油制成18厘米长0.8厘米直径的柱状体,经过一套复杂的工艺手续,最后成品呈红色。生意很好,特别是过年和喜庆的时候销售非常火爆。

手工缫丝:两家。一是李书银,二是陈公有。居住老街中街。这两家祖籍均是河南人,清朝咸丰年间迁居此地。祖传缫丝手艺。原料都是在当地收购蚕茧,自己煮茧,通过简易设备用手抽丝。其中陈公有还用抽出的丝加工染色制作五色花线出售。当地独一无二。

染坊五家:一家是新街刘维国,一家是白果树李泽民。新街张宪太,老街王经伦、徐贞吉。来料都是家织土白布,印染深蓝色。一是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二是买布加工后销售。

油坊一家。白果树李泽保,字号“义盛和”。两套锤榨,来料都是芝麻、棉籽、桐籽。经营范围涵盖六里坪、蒿口、马家岗、南坡及本村。

小炉匠李樊氏。祖籍河南,民国后期到此地娶妻安家。专营陶、瓷器买卖和补修细活,手艺出众,享有盛名。

石工两家。一是白果树胡石匠,二是范家沟杨石匠。这两家石匠雕刻凿磨手艺在当地相当出名。

铁匠两家。老街张三爷(张天有),张四爷(张天鑫),祖传铁艺。主要生产农具,生活用品。产品质量享誉六里坪、蒿口、马家岗、芝河、狮子沟、鲁家寨、南坡。

木匠:著名木匠六家。新街刘木匠、明木匠、张木匠;范家庄陈木匠,白果树张木匠,南景沟赵木匠。主要承揽房屋建筑,家具制作、合棺椁。这几位祖传技艺木匠做的活不加楔,不沾胶,既稳固又经久耐用。孙家湾太山庙古戏楼就是新街刘木匠先辈在明朝中期建造的。

篾匠一家。白果树赵清富。家庭作坊,祖传技艺。主要编织农活器具,日常生活用具及各种娱乐玩具。编制的竹器精细、灵巧、美观、耐用。

 

二、解放后的工业

 

解放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仍保留原有的手工业作坊70%,半机械生产方式开始兴起。六十年代以后,作为集体副业门路的小型企业相继扩展。改革开放以后个体民营企业与集体企业并驾齐驱。

 

(一)五十年代工业

解放前的手工纺线,手工弹花、扯挂面、缫丝、沾蜡、织布、木、铁、石工、榨油、印染、印染、竹工、小炉匠等仍保留70%。

半机械生产方式开始引进。1954年,老街胡明堂首次从外地购进一台手摇弹花机。一年后,又将手摇弹花机搬移到河边,改装成水力带动式。生产了三个月,因河里涨水而撤回,又改装成脚踏式。1955年,刘开文购进一台脚踏式棉籽剥离轧花车,沿用数十年。后来由于本地棉花种植面积大大下降,直至绝种,脚踏式棉籽剥离轧花车逐渐被淘汰。

 

(二)六十年代的工业

 

六十年代后着重以集体副业门路出现。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后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原来的集体经营企业改制:个人承包和股份制。种类有酿酒、榨油、米面加工、织毯厂 、麻绒厂、编织厂、冲压件厂、砖厂,混凝土预制板厂、石英砂厂等。

1、酿酒

酿酒主要指用粮食作物酿造白酒。孙家湾土法酿酒技术早在清末民国时期就盛行。原料是苞谷、高梁、红薯干和谷糠等。用自制黄酒做成的麦麯大曲发酵,故称大麯酒,自酿自用。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村里作为开辟副业门路在全村各小队设置了酿酒作坊,自产自销。不过这不是用自制黄酒土法发酵,而是引进河南人的快麯发酵新技术。这种快麯发酵的优点是:发酵快,酒浓度高,出酒率高,成本低。这段时期,一般一个酿酒作坊每年销售白酒总额在数千元(当时一斤白酒价值几毛钱),至到二十一世纪,这种酿酒法仍在不少家庭中传承。

2、榨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里为了方便村民食用油,组织了老油匠唐自强、彭明亮、李安军、李安成,在白果树老油坊,组成联合体,用原始锤榨方式榨油。直到1968年终止。

1970年,生产大队队部决定购置几台油压式榨油机械,集体经营。厂址设于老街山陕庙。八个员工从各小队抽调。报酬是记工分加生活补助。目的是为各小队来料加工服务,不收加工费。来料主要是棉花籽、芝麻、菜籽、桐籽。空闲时承接六里坪供销社原料加工,收取加工费,用于机械维修,添置用具,机械保养和                                                                                                 其它开支。1978年,厂址移至孙家湾岗子挂毯厂院内。

1981年土地承包下户。集体油坊撤销,个体油坊产生。个体油坊三家:一组罗成瑞,六组李国华,七组李顺强。均是机械油压机,经营范围覆盖全村。平均每家油坊年净利润近两万元。

3、米面加工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队购置了一套小型米面加工机械,聘请退职老工人郭均富,江隆全负责操作和管理。厂址设在老街山陕庙西厢房。员工报酬记工分加生活补助。加工收取加工费。直到1978年后,全村加工机械发展到七套。设备更新,功能增大,功效提高。其中八组李顺海购置了一套中型全自动米面加工机械。年纯收入三万多元。

4、挂毯厂

1970年,村办企业中增办挂毯厂。挂毯产品属外贸出口商品,质量要求较高。开始挂毯架梁是木制,生产时间长容易变形。后来更换成钢梁。共置38套架梁。从均县丝毯厂提取织毯材料加工。开始由下乡女知青接受技术培训后上架。后来扩招本村女青年,以老带新,人员发展到70多人,年产值21万元。直到1981年土地承包下户,村挂毯厂撤销。继而个体织毯作坊产生。有两户:七组吴高喜,8部架梁,员工6-8人。十三组李乾明,作坊设在五组,15部架梁,员工20人左右。工人平均年创产值8000余元,纯收入5000余元。

5、麻绒厂

1987年9月,村两委会决定在一组牛路嘴建一座麻绒加工厂。主要是收购苧麻,通过化工原料浸泡、漂洗后晾干。包装成品,上市出售,赚取加工费。作为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投入资金30万元,招收本村剩余劳力30多人加工生产,生意一度十分红火,产销两旺。直到1993年,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停办。

6、编织袋厂

1988年,村又决定在林场院内建一编织袋厂,投入15万元资金购买设备及原料,招收本村青年农民20多人投入编织袋生产。1992年,因产品积压,运营困难而停办。

7、冲压件厂

1993年10月,为了给本村剩余劳力酿造创收机会,增加集体收入,村两委会决定在村林场院内建一个冲压件厂,生产加工机械垫片。投入20万元资金,购置了七台机械设备,员工及管理人员10人,聘请六里坪湖北汽车电器厂相关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办厂不到一年,因技术和产品销售问题而停办。

8、村办砖厂

·村砖厂雄姿焙烧车间前丰富的半成品砖坯

 

·大量成品砖正在装车外运

 

1968年,当时大队作为开创副业门路,在范家庄台子上建一座土窑青砖厂,占地10亩。没有机械,靠手工操作。招收本村劳力50多人,年产25万青砖,产值2万多元,直到1973年停办。1978年,大队领导看到,国家大力建设东风二汽和十堰市,建材需求量大。当即在村一组公路边建了一座红砖窑,机器制砖。1980年投产,年产红砖50万,年产值25万元,缴税0.9万元,在场员工80多人。1985年,因料土用竭,砖厂移址到泰山庙脚下七组地段,占地20亩,规模扩大,设备更新,招收员工120多人,年产红砖800万至1000万,年产值80万至100万元,缴税1.6元,给村上交提留款8万元。

1993年,村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将砖厂改制,以15万元的标的向全村招标,结果,十四组村民陈家秀以41.7万元中标。这一年产红砖一千九百万,总产值达到300多万元,缴纳税费8万元。41.7万元的承包费按时如数交村。1994年承包额提升到60万元。1995年和1996年各上交承包款45万元。工人工资年清月结,村经济收入呈飞跃式增长。

2004年到2006年,村砖厂实行股份制。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除按签约规定按时上交村提留款外,还向国家纳税15万元。工人工资月清年结,从无拖欠工人工资现象。村民增资,集体增收,国家增税,社会和谐。

9、个体砖厂一家  1993年,赵明星、饶忠国等联合在新街九组后面建了一座砖厂,称移民砖厂。占地 150亩。招收本村劳力110多人,解决了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砖厂年产红砖1000万,创产值210多万元,年上缴税费12万多元,是六里坪镇著名民营企业之一,也是六里坪镇纳税大户。

·明星砖厂全景

 

·明星砖厂红砖源源不断外运

 

 

·砖厂产销两旺订购者络绎不绝

 

 

 

 

·制坯车间砖机旁精心操控机器的“半边天”

 

·制坯车间砖机旁精心操控机器的“半边天”

 

 

·工人    石从春对砖厂的工资效益很满意

 

 

 

·砖厂价廉质优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装车外运支援国家建设

 

·明星砖厂管理人员: 会计张富明(左)、出纳陈勇。

 

·管理人员在查看车间生产情况

 

 

10、预制板厂

·村预制构件厂混凝土拌合车间

 

·大量预制板成品待运

 

1982年4月,作为村办企业,村里在一组小河口河滩地上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厂,占地15亩,员工十六人。投入资金12万元,年产值140万元,上交税费1.5万元。起初村派人负责,盈亏归村。1985年,该厂外包,每年上缴税费6万余元。2005年转包给本村青年彭保学,年上缴税费10余万元。

 

11、石英砂厂

 

家忠石英沙厂是三组村民陈家忠,于2000年在316国道北一组建造的。石英砂用途非常广泛,工业精密铸造、电子、玻璃原料、建筑材料等诸多方面都要用到它。厂长陈少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百余万元,购置4套石英砂生产设备和完善的装卸设备。吸纳农民工30余人,年生产成品砂20万吨,产值350万元,年缴税款12万余元,属六里坪重点民营企业之一,也是六里坪镇纳税大户之一。

·石英沙厂工人在忙碌地生产

 

·车间近景

 

·来厂购买石英砂的客商不断

 

·厂内机械设备齐全 工人机械化操作程度高

·晒砂厂上一片雪白的石英砂

 

· 远眺家忠石英砂厂

· 石英砂厂材料车间·

 

· 石英砂厂大门上的红对联象征着生意红火·

 

 

12、印刷厂

星星印刷厂由村民刘先进、陈家菊于1994年开办,创业至今已经走过15年的历史。厂址座落在316国道旁一座自建的楼房内,厂房、设备总投资150余万元。业务联系遍布六里坪、老营、十堰地区。年创产值20万元,纳税两万余元。

·星星印刷厂的高速自动印刷机

 

·星星印刷厂的自动切纸机

 

·星星印刷厂的自动晒版机

 

 

·星星印刷厂堆满仓库的产品

 

·星星印刷厂营业许可证

 

·星星印刷厂健全的规章制度

 

·星星印刷厂健全的规章制度

 

13、浙江天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天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来我村的投资公司。

2010年2月9日,浙江天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我市签订《孙家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孙家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签订将整合六里坪镇孙家湾、蒿口、马家岗三村资源,倾力打造鄂西北新农村建设第一村——武当村。合同签定后,浙江天立环保责任有限公司首批投资2亿元,先行启动新农村建设综合项目中的工业项目——节能密闭电石炉装置生产项目。

孙家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由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的综合性项目,采取建坝围湖、围堰造地等方式,在被淹区域重构上万亩背山面水的土地片区,通过开发,建设与武当山风景区相配套的新旅游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科技工业园等公益项目和商业项目。该项目核心规划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总投资额度为20亿元,总工期为6年。

·浙江天立环保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丹江口市委副书记郭清文与浙江天立环保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厂房前合影

 

· 丹江口市委书记郭新明与浙江天立环保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洽谈节能密闭电石炉装置生产项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邓国金之死的追忆
必须弄懂的风水常识 (2)
胡同档案丨小厂胡同
印钞厂为啥从不担心员工偷钱?看完后才知,我们外行太天真了!
达旗永远的发电厂、制酒厂、制糖厂...看到最后几个落泪了!
患矽肺病夫妻因打工砂厂停办无处索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