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家湾村志 第十三章 .商业 贸易】编著:陈家炎


 

一、清末民初的贸易

 

孙家湾村从清末时人口就比较集中,总面积只不过2.5平方公里,三个自然村和一条街居住了1350人,其中白果树25户,101人,范家庄28户,113人,牛路嘴23户,90人。其余1046人都住在一条街上,就在这条街上生意兴隆,与外地贸易频繁。

当时的这条街,全长约1500米,下端从小河口漫水桥以上20米的地方向西延伸一直到狮子头对面,街道建筑宏伟,当铺位于中街,仙鹤楼位于上中街,衙门在仙鹤楼下50米的地方,粮行紧靠衙门的下隔壁,全街汇集了246个商户。其中生意较好的商号有:三星福、双盛园、罗双恒、双盛祥。张德全、中和恒、陈公恒、钱同兴、江福泰、义盛和。义和兴、常发公、义和永、义和全、石玉峰、义发恒。实兴德、陈祥兴、陈龙兴、恒余、刘双泰、大盛荣。徐有余、常发祥、天成心、合顺成、义泰昌、郭洪兴。胡万兴、福泰恒、义祥东、同顺堂、义同合、义同全。恒生富、陈二官、德胜全、德胜和、德胜阁、大顺堂、同顺堂、林发兴等44家商号。

陈公恒、陈祥兴、陈长兴三家主营丝绸。自己收购蚕茧加工成丝线,每年蚕丝成品千斤以上,远销于老河口和老均县的福兴、福利昌等大商家。

张德全是闻名方圆几十公里的铁器制品产,包括锄头、挖镢、镰刀等一系列生产生活用品。江福泰、义和兴、义盛和、恒茂富四商家专营油料加工,江福泰、恒茂富两家以加工商品油为主,以换油为铺。义和兴、义盛和以换油为主、加工商品油为铺。而且江福泰、义盛和及恒茂富3个商号做生意信誉至上,自己印制的关票在房县、郧县、官山、均县城等地方与现金一样流通使用,结算现金。

合义成、义泰昌两商号从清末到民初考虑糕点批零兼营,各摊点、商店上门订购,批发的人络绎不绝。

徐有余、常发祥、天成心、义祥东四商号为老字号染坊,精益求精的技术,百挑不烦的服务态度,获得群众的好评。

石玉峰、丰双兴二商号为蜡烛加工商,常发公、义和永经营生猪与屠宰业务。

中和恒自酿自售黄酒,色泽棕黄,美味可口,远近闻名。祖传酿酒秘方技术使四面八方的客人赞不绝口,数十年的酿酒技术,数十年的火爆生意,经营几十年。最后因厂房失火,烧毁房屋而破产。

义发全、恒余属陕西两大商号。是孙家湾各商号最大的竞争对手,该二家商号资金雄厚,并在均县、老河口设有分号,方圆几百里生意网络频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通过长时间的市场竞争,孙家湾商号发现陕西商人购买商品有异常现象,有囤积居奇垄断市场之势。罗双恒、刘双泰、实德兴见势不妙,暗中联手集中资金,商品互通有无各自发挥优势,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法战胜了陕西商号的垄断阴谋,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实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明争暗斗,陕西两家商号心知肚明,他们才理解什么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的道理。商场如战场,从此以后他们文明经商,以礼待人,公平竞争,坏事变好事,使孙家湾的经济贸易更上一层楼。

大发荣、三星福、郭洪江是孙家湾数十家百货商家最大的3户,家底最富,创业最早,颇有影响的大商家,据考查三星福早在1878年(清光绪年间)曾从均县城船装桐油25担(每担116斤),黑白木耳3000余斤,沿汉江顺流而下,直达武汉,返回时购食盐5000斤,洋布、洋油、洋火、洋钉及一批日用百货,赚钱数额可观,这样的巨额贸易使这三家商号成为方圆数百里轰动一时的大富商,使不少商号望尘莫及。

    咸丰元年,罗双鑫心怀远大抱负,了解市场信息,瞄准经济形势,集中了下属的双盛祥,双盛园大部流动资金,在均县城收购木材数百方,打成木排,远销武汉三镇,无巧不成书,到达汉口时,正好是汉口火灾过后不到三个月,木材供不应求,而且价格飞涨,仅几日工夫木材被抢购一空,这批木材生意的大获成功,使人们对罗双鑫刮目相看,被人们称为“罗百万”。

包括大发荣、三星福、郭洪兴在内的十五家商号是孙家湾当时较大的百货商号,部分货源是房县、官山、武当山一带收购木耳、火纸和桐油(或桐籽),又在本地购买一批桐油、土布,然后把木耳桐油运往老河口或均县城,购回食盐、洋市和百货把土布百货运到房县官山一带。除这些经营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号以外,还有数十家小百货商店,一般经营生产、生活用品及白酒香表等。人手较强的百货商店,亲自到房县购回火纸山货还到河南赊店,湖北石花等地购回白酒,以扩充自己的经营范围。

由于孙家湾是山西、陕西的斋公朝圣的必经之地,同时山陕庙是陕西山西两省的斋公集资而建的,所以每次上武当山的途中先在孙家湾的山陕庙,泰山庙敬神上香,第二天清晨再上神路,因此每个百货商店香表生意特别火爆。

大顺堂和同顺堂两家中药铺是周围几个保较为有各的药铺。大顺堂的医生边顺山,同顺堂的医生魏成基和魏成选他们医术较高,一般性的疾病如头痛、发烧、感冒、麻疹、伤寒以及小儿科一般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对风湿、结核、妇科病等顽固性疾病也有一定程度的医疗效果和研究。对于长疮、外伤发炎,也能做些小手术,解除病人的疾苦。常有房县、官山、武当山一带的病人上门求医。大顺堂和同顺堂的医疗技术和治病救人的服务态度给人们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光绪16年在衙门下隔壁开了一家粮行(老板小名叫金马娃)负责收购市场上粮食,调节丰年与欠年的粮食平衡,无论粮食和其贸易出现秩序问题,金马娃及时汇报,由衙门的鲁巡视和江巡视出面调解和维持正常的贸易秩序,金马娃还负责一街两行各商行(店)酒、粮、油等重要商品的质量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长官,并严肃查处。

清末民初,孙家湾饭店有25家。其中牛路嘴9家,白果树3家,还有13家都营业庄1500米的长街上,商号为陈二官的饭店茶饭实惠,客房便宜。 到陕西、房县一带生意人的好评。

大发荣汾酒客栈是一家引人注目较高档的客栈,客房高雅宽敞,舒适是均州、房县老河口郧县的高官贵人外出旅游,巨商洽谈商业贸易投宿之地,其此官方消息和重要商业信息常常由这里传出是周围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胡万兴、林发兴二商号是作道坊,周围几保的范围老人辞世,富裕人家一般都要大报庙,(人死后魂要到附近庙宇闫王爷那里注册报到孙求闫王对已故的长辈在等时所做的错事,减轻惩罚或免于惩罚,故请人奏乐并上  烧钱纸,向闫王和各路神仙表示谢意),必须作坊(报庙放施食的活动概括)农历七月十五为怀念先辈和先辈的灵魂压阴间生活用钱问题必须打待  (喝些地方特色的歌谣和烧些纸钱)这些活动是胡万兴、林发兴的特长技艺精湛似乎是求神神答应,降鬼鬼不叫的半仙之体,归根结底这种活动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是商号收入来源。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繁华的孙家湾3里长街,遭受3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冲毁3街上70%商行(店),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土地被水打沙压,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为面对现实有的商户投亲靠友另谋生路,有的流落他乡,还有腰缠万贯的富户,  时间变 一无所,耿耿向荣的街道变  破烂不堪,还有部分资金的商户有好转移到老河口,有的转至老均县,也还有部分商户迁往房县,繁荣的经济频繁的贸易从此转入低潮。

1935年以后,虽然没有大的商户,但还有数十家中小商行(店),染坊、油坊、丝绸出还是星落棋步,仍然维持着与外地老客户的生意往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养蚕的,种棉的相继多了起来,所以手工业生产发展较快,据统计1940年全村有织布机45台,纺线车子98把,每天有土布30余迎销往外地。少数商户仍然经销桐油、黑白木耳,继续与老河口,均县城、房县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贸易。

1937年,全国进入抗战时期,商品来源紧张,物价开始大幅度上张,1944年日本军队占领老河口,各商户与老河商家断绝贸易关系,鄂西北商户纷纷涌往均县城,商品交易相对频,19458月 日本立仙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兴高采烈,但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为敌,掀起了反其高潮,钞票大幅眨值,物价飞涨,商户无法经营,有的商户停业,有的倒闭,1946年起钞票完全失去了作用。商出交流,百姓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一律采取货换货,特换物的方法,严重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此状况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个伟大的国家诞生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人们坚信它必将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国。

二、建国后的贸易

(一)五十年的商业贸易

建国初期,虽然进行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群众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胧仍心有余悸,百姓生产的商品不敢在集贸市场出售,原因有二,一是不法商人乘机积居奇,倒买倒卖牟取暴利,卖了自产的商品,买不到自己的生活必须品。二是物价不稳定怕今天卖了便宜的明天要买贵,造成贸易滞停阶段。在迫不  已的情况下群众只能偶尔背一两 小土布或其他农副产品到花粟树街停留集贸市场换些粮食或其他生产生活必须回来维持生活。

1951年国家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使商业服务于人民生活发展,城镇集贸开始解冻市场贸易活跃起来,年底孙家湾成立了合作社,向群众供应百货,食盐,烟酒等生活资料,从此物价稳定,市场繁荣,1953年贯彻统购统销政策,对粮食、油料、棉花等重要生活生产资料统购销彻底打击和瓦解了不法商人的 积居奇,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1957年成立了高级社一切收入归集体,1958年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按月发工资,关闭贸易市场,只剩供销社还存在对集体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供应,对食堂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集体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与国家的贸易关系是垂直的,群众基本没有家庭付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销售。

(二)6070年代的贸易

1、农业

1961年以后市场初步开放,恢复自由集贸市场,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实行奖售政策,对人民生活必须品凭票定量供应,如食盐、烟油、火柴、  按人按户分月定量供应。政府对农民进行粮油棉集体派购,对农户进行生猪、鲜蛋派购,在完成国家派购任务之后,才能携带派购证在集贸市场进行自由交易,如1965年全村粮食产量为976205斤,当给农民752342斤,完成国家派购任务57043斤,棉花派购任务4303斤,油料1504斤。每三户向国家交售生猪一头,每只母鸡上交派购鲜蛋2斤,方能自率自用自售,群众穿衣问题由国家按人发放定量布票和集体个人交集农副产品奖售布票中解决。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农民的自当地,少量的家庭农副业产品,以及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干扰。

70年代群众仍以  的身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记工分形式计算劳动报酬,人口粮由基本70%,工分粮30%组成,(全队总口70%按人发放30%按劳动工分发放,以生产队为单位按月发粮),国家对生产队粮油棉派购任务可以灵活应用。为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丰年不加,久年不减,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如1975年全村粮食产量898472斤,完成派购任务10000斤,人平口粮348斤(888472÷2580),还派购棉花任务40000斤,油料1180斤。

2、工业贸易

1970年村办企业中增设挂毯厂,共建钢架梁 38架套,就业人数70人,产品远销东南亚,贸易额多达20多万元。1968年为支援车城建设年产青砖500多万块,销售贸易额达30万元。

三、80年代后的贸易

1)农特贸易

党的十一庙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开始包产到户,取消集体大生产方式,农民收入明显增加,1981年比1975年增产粮食335328斤,产量达到1253800斤,增产40.5%。农民剩余的粮食可以在集贸市场进行自由交易。1999年我村从山东引进蔬菜大棚技术种植返季节蔬菜,年产量达200万公斤,销往十堰、老营等地,净利润逾100万元。

70年代初,我村开始引进温州蜜桔,并大力发展,逐步显现它的巨大经济效益。1985年蜜桔种植面积1600亩,至1995年种植面积达2800亩。据统计2000年共产蜜桔840万斤,远销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8个省市自治区,贸易额300多万元。

2、工业及建材贸易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业、工业及建材业蓬勃发展,与外地贸易额逐渐增大。

1984年我村办起了第一个砖厂,1994年建了第二个砖厂(个体),两个砖厂年产红砖2500万块,就业人数230多人。由于该村西邻我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东靠中国著名旅游胜地——武当山,两地建筑业异常兴旺,所以红砖销售紧俏,年销售额近500万元,创利润300余万元。

19879月,村投入资金30万建麻绒厂一座;1988年投入资金15万元建编织袋厂一座;1993年又办起了冲压件厂一个。产品对外贸易额可达180余万元。孙家湾村正由一个单纯农业型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亦农、亦工型产业结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岩河孙家榨油坊
《在老河口》《门前,屋后》(十月天)
房县白及
我国最大的旅蒙商号 “大盛魁”
郑渝高铁
1954年房县人民政府粮食局购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