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隐者

访隐者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访隐者》为北宋诗人郭祥正所做的七言绝句。描写的隐者独居一人,不问世事,潇洒无拘的生活状态。

作品名称:访隐者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郭祥正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1. 注释
  2. 译文
作品鉴赏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访隐者》
  【年代】北宋
  【作者】郭祥正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径:小路。
  ②崖:山崖。
  ③苍:深青色。
  ④坞:山坳。
  ⑤抱:环绕,围绕。
  ⑥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⑦酒熟:酒酿制结束。

译文

  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在首联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踏”。“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郭祥正:郭祥正,北宋诗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今属安徽)。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举进士后,熙宁年间曾知武冈县(今湖南武冈),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他赞成王安石实行新法,然又为王安石所不满。后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又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父亲郭维,曾任淮南提刑、度支郎中等职。
  郭祥正少有诗名,曾拜访过正任国子监直讲的梅尧臣,将自己的诗作呈梅尧臣审阅,梅尧臣阅后惊叹道:“天才如此,真太白后生也!”并作《采石月》赠他。当时的诗坛名将郑獬潘兴嗣等也纷纷以“江南又有谪仙人、“人疑太白是重生”等诗句称誉郭祥正。
  皇佑五年(1053)中进士,授秘书阁校理,迁星子县(今江西)主簿。任职期间,性格与上司不合,至和元年(1054)弃官归寓宣城(今安徽)昭亭。嘉祐四年(1059)赴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尉。嘉祐八年(1063)德化尉任满,适逢母卒,归家守丧。其后一直在家闲居。神宗熙宁五年(1072)知武冈(今湖南)县尉,并应辟赴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遭谤言。八年(1075)为桐城县令。时王安石为相,实行“新政”,郭祥正拥护王安石变法,并上书奏乞天下大计,称颂王安石。王安石便升他为殿中丞。他积极参与王安石的信誉之人编修三司条例官章惇“开梅山”工作。但遭王安石反对派百般诬蔑,一些人说他谀颂王安石。王安石避嫌,“耻为小人所荐,因极口陈其无行”,故而对他冷漠、轻蔑。
  熙宁十年(1077)自桐城令徙为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郭祥正自觉实难做人,心灰意冷,便于熙宁十一年(1078)辞官归隐姑孰青山。就在郭祥正辞官的当年,王安石也被罢官,以使相衔判江宁府。元丰四年(1081)起任汀州(今福长汀)通判,次年代理漳州(今福建)知州。时章惇执政,由于他曾“刺新法之非”,为章惇一派所忌恨,先被停职、罢官,后又入狱。直到哲宗即位后的元祐元年(1086)冤屈得伸,以覃恩转承议郎。元祐三年(1088)起为端州(今广东)知州,在任上有惠政。元祐四年阶至朝清大夫,他看清官场的险恶,奏准致仕,隐居当涂青山,长达二十四年。隐居期间,便专心释氏,自号净空居士。在居士林中,最钦服庞蕴大士,“何日许庞公”是他的平生追求。曾先后谒见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等禅师,多有省悟。徽宗政和三年(1113)郭祥正病故,终年七十九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访隐者——宋·郭祥正
唐宋诗词趣话(80)
烟之外:古风长诗《酒歌》
古代著名诗人的字与号
诗词 |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郭祥正《访隐者》:向往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