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概念及本质商兑

经络并没有其专门从属的物质结构或解剖组织,它的实质载体应是经脉、经筋和经水三类物质结构,而经脉系统、经水系统和经筋系统则是经络这个无形系统的三个实体部分。这就是经络的本质之所在。

现今,人们大多认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或简称。对此,已有学者提出质疑,也有学者提出废止“经络”的提法,主张重提“经脉”学说。经络和经脉是不是一回事?现代中医对经络的概念是否存在误解或误导,以至于人们难以把握经络的本质?这些问题亟待商榷。

传统医学中的经络概念

据考证,《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载共计42处,其中也有独立的“经脉篇”、“经水篇”和“经筋篇”。《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经络和经脉不是同一个概念,但二者之间又有很大关系。后世的一些医家也有关于经络的提法,但并非单指经脉和络脉。对于经筋和经水,他们很少有进一步的发挥,以至于今人将经络定义为“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而把十二经筋作为十二经脉的附属,至于经水则完全忽略不提。

传统医学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即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沟通上下、内外、表里的通路。明代李橚在《医学入门》中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他认为,“经”是主干,“络”是分支。经,有路径之意,即通道;络,有“网络”之义。可见,我国传统医学所说的经络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的立体结构系统,它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以及皮肉筋骨等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精、气、神在经络中周流不息,从而使整个机体得以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经脉不是经络的代名词

在现代人的相关论述中,经脉不仅被看做经络的主体或代名词,而且又将“十二经脉”(“十四经”)作为经脉的主体,即所谓的“十二正经”。其实不然。“十二经脉”和“十二经筋”是经脉和经筋的一部分,且只是在四肢分布循行,躯干和脏腑也存在许多主要的经脉、经筋和经水循行线。因此,所谓“十二经”或“十四经”之说只是经脉系统的主要经线而已。

经脉被误解成经络的主体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经脉有血管及其周围的筋膜作为物质基础,管内行血液,管外行气,管壁和与之连属的筋膜也是信息(中医所说的“神”)的传递途径。所以,经脉基本满足了精、气、神三者的传输,而经筋和经水却只能满足其一。其次,经脉(气脉或血脉)与心脏的关系密切,而“心主神明”,即人体五大脏腑系统均由心脏主宰,心脏的主导性和自律性正是借助脏腑经脉或血脉来完成统帅和调节其他脏腑活动,所以,内属的脏腑经脉就是一套完整的自主反应系统。再者,肢体经脉的循行基本都伴有筋膜和体液,后来的微针导脉疗法不再是刺入经脉的血管内,而是经筋与经脉之间,这使得只用“经脉”来解读针刺的原理和作用成为可能。因此,人们往往把经脉看做经络的代名词,从而混淆了经脉和经络的概念。

传统“三经”系统与现代医学中的人体系统

中国传统医学的“三经”系统是指经脉系统、经水系统和经筋系统。这三大系统的理念较现代医学所说的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要全面、完善。换句话说,经脉系统可包含循环系统,但循环系统反映不了经脉系统的全部内容;经水系统可包括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水系统的内涵;经筋系统包含神经系统的功能,但神经系统体现不了经筋系统的全部。

现代解剖学所说的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较为准确、具体,而古人无法用现代解剖学的手段来具象化这些概念,只是凭实践经验抽象地提出经筋、经水和经脉这样的概念。不过,现代解剖学的解释虽比较准确、具体,但缺乏全面性和概括性。现代解剖学所说的循环系统实际只是经脉系统的主体部分,没有包括血管壁及其周围的筋膜传递“水、气、神”的部分功能及其自律反应系统,同样,神经系统也只是经筋系统的一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有几根大筋”之说,抽掉这些大筋,肢体就废而无用,这些“大筋“并不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因为皮肤也是很好的信息感知和传递系统,它们都是经筋系统的内容。另外,经水系统也不只是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如此看来,现代医学的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只是传统医学的经脉系统、经水系统和经筋系统这“三经”系统的主体或相对具体的部分。

抽象概念中的本质属性

经筋、经水和经脉共同组合成为经络的“经”线,其维筋、体液与络脉及维脉组合成为经络的“络”线。它们是由有形的经脉、经筋和经水以及维筋、体液和络脉抽象而成的无形的“经”和“络”。所以,经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经脉主要是行气和血,所以有“气脉” 和“血脉”之说;经水主要是行水液或体液,包括激素和淋巴液等;经筋是传递信息(神),也可称之为“神筋”或“神经”。经水、经脉和经筋这“三经”刚好是精、气、神三宝的传导线路(或路径)。其中,神为气之制,气为血(精)之帅,精为生之本。因此,如果信息控制指挥不到位,则气血运化就不到位;如果气之不足,即能量不够,则精血也是运化不到的。那么,生命就会缺乏供养和持续的根基。总之,只要是“三经”的传递线路出现问题,其结果基本是一样的,即精、气、神同时出现瘀滞或紊乱。

我们现在所说的“经络”有时是指“信息流”的通路或网络,这也最能说明经络这一概念的抽象性。参照现代通信(信息)网络的运转原理,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例如,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产生的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还有光纤传输、卫星传输、数字或模拟信号传递等信息传递方式。这些通信网络千差万别,但它们之间可互联互通,实现“模—数”或“数—模”转换。与此同理,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可互联通信,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信息网络”——经络,经络上的穴位就类似于现代信息网络中的交换节点。

因此,现代医学科学界发现的很多经络现象,如循经感传现象、低电阻高通电现象、共振高声导现象等,其实就是各种信息反应,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经络的存在。但经络的本质是什么?医学界及科学界提出了很多假说(如血脉说、神经说、筋脉说、体液说等),但这些假说都不足以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今人很难找到属于经络系统自身的、独立的物质结构体系,他们最终所找到的往往不是神经,就是血管或是筋膜。实际上,经络并没有其专门从属的物质结构或解剖组织,它的实质载体应是经脉、经筋和经水三类物质结构,而经脉系统、经水系统和经筋系统则是经络这个无形系统的三个实体部分。这就是经络的本质之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节:经络命名有规可循
高举现代针灸学旗帜系列之一:经络本质与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下)
【干货】筋膜角度解读中医整体观
经络
我们真的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吗?——写在翻译《内在功能失调的筋膜手法》之后
二、经络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