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城:无数人在一个“方鸿渐”身上看见自己

有部大作时常被误解。
 
它便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就连大名鼎鼎的陈道明,在被力邀出演同名影视剧主角方鸿渐时,也多次拒演。
 
理由是:方鸿渐这个人物不想欺世盗名,却又不得不弄虚作假;既不追名逐利,却又处处高谈阔论;既不愿同流合污,又只能从众随俗——主角形象不好树立拿捏。
 
然而,越是如此矛盾形象,拿捏好越容易出彩。最终,主演方鸿渐的陈道明拿奖拿到手软。
 
不过,《围城》文字诸多精妙之处,电视画面难以传达。要看《围城》,还是要读小说。

▲ 钱钟书《围城》序言

◎《围城》在今天家喻户晓,却曾是被埋没三十年的遗珍
 
《围城》出版之初就命运多舛,批评家们批评它写“争风吃醋小场面”。有这种主导评论,1949年后,《围城》不再重印,这一销声匿迹就是三十年。
 
可是,随着美国的夏志清高度评价《围城》,《围城》在海外开始声名鹊起。作家止庵说,“如果没有夏志清的推崇,作为小说家的钱钟书就被遗忘了。”
 
◎ 有人说《围城》毒辣、刻薄。然而,它也直言不讳“和气”文化下面的种种暗疮,让无数人在一个方鸿渐身上看见自己
 
中国“和”文化的弊端之一,就是容易形成表面的“伪善”,和捂盖背后的暗疮。《围城》幽默式的直言不讳,恰会使身处这种“围城”文化之中容易不自知的我们,看见自己的影子。
 
柯灵说,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他那枝魔杖般的笔,又犀利,又机智,又俏皮,汩汩地流泻出无穷无尽的笑料和幽默,冷中有热,热中有冷,嬉笑怒骂,“道是无情却有情”。
 
◎ 《围城》本质不是婚姻的围城,也不是知识分子的围城,而是众生相的人情世故围城
 
许多读者知道《围城》缘于“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还有知名学者认为,《围城》与老百姓并无切身关系,它是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好一本小说。
 
然而,《围城》问世以来,魅力不仅没有削减,反而进一步得到一代代读者青睐。钱钟书说,“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七十多年过去了,方鸿渐变了身依旧是方鸿渐,大小姐换了装依旧是大小姐……
 
对于中国人来说,围城也许是最透彻的一部人情世故小说。它讲述的是上个时代的普通人,但是今天的我们并不生疏,只因人情世故处处有相通,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围城。
 
夏志清:“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也是最伟大的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钟书:纵逸自如的治学气派为文风范
子之文章,人力何施——钱钟书《围城》
“让她三分”。
(2)钱钟书唯一的访问记
论嘴炮,没人比得过写《围城》的钱钟书
论毒舌,鲁迅唯一的对手恐怕就是钱钟书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