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0°起底|出奇“制”胜,“剑”走天下——神坛上的剑桥大学


关注“壹学者”公众号,获取以下全部内容

千部图书 | 百万论文 | 前沿资讯 | 科研工具

学术会议 | 实名社交 | 著作出版 | 学术活动

点击此处开始体验




出奇“制”胜,“剑”走天下——360°起底神坛上的剑桥大学

投稿邮箱:yixuezhe@rucdm.com

编辑微信号 xuezheqy

本文为“壹学者”原创文章,欢迎投稿

作者:常琼、王吉辰


剑桥有三宝:书、树和一老。

所谓书,是一本名叫《夜间攀爬者》(The Night Climbers of Cambridge)的小册子。据说很多剑桥学生都读过,它记录了众多剑桥的师兄师姐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翻墙经验,其中详细描述了校园内的每一座建筑物该如何攀爬。在保守传统、戒律森严的剑桥大学,这本书象征了那些年轻人躁动不安的反叛性格。

所谓树,指的是为万有引力的提出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那颗苹果树,据说它曾经幸运地砸中过牛顿的脑袋。如今,它已被人从肯特郡牛顿家的后花园里移植到剑桥圣三一学院的门口,以此来纪念这位剑桥历史上最伟大的学生,以及所有那些曾被智慧果实砸中的科学天才们。

一老,就是剑桥的活宝——73岁的物理学家霍金。他曾经在物理学方面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用实际行动提醒着人们,哪怕只剩一颗大脑,你也能玩转世界。

反叛、智慧、自强不息,这还不足以代表剑桥大学里的一切。

剑桥大学是英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无论是一流的研究者、设施先进的实验室,还是九十二枚诺贝尔奖牌,任何一张标签都不足以概括它。成立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八百多年历史沉淀出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气质。不难发现,世界上所有的一流大学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建设特点,才能吸引全世界的学者慕名而来,剑桥大学亦是如此。剑桥的举手投足,正像一个从宫廷走出来的贵族,崧生岳降,玉叶金枝。

亮点一:“下午茶制度”


在剑桥,你可能会看到以下一番景象:下午3点左右,剑桥的大多数院系都会有下午茶供应。铃声一响,红茶、咖啡、热巧克力、饼干、甜点和松饼,都由侍者推着餐车送到大厅。这时,老师和学生就会三三两两地聚拢过来,捧上一杯茶,信手拈来一个话题,天马行空地聊下去。外人也许会忍不住摇头,觉得他们不务正业、荒废光阴。然而,只有你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乐趣所在。这就是剑桥大学有名的“下午茶制度”。

剑桥的下午茶制度起源于卡文迪许实验室。19世纪末期,科学家汤姆逊模仿德国人的习惯,在实验室组织研讨,每两周一次,同时有茶点享用,这就是下午茶制度的雏形。后来根据汤姆逊的建议,提倡不同专业的教授和学生在每天英国人习惯的下午茶时间漫谈,参加人员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相处,气氛轻松融洽。任何人有什么计划和问题都可以跟别人探讨和商量。从此剑桥大学的下午茶文化便流行起来。

喝出来的“诺贝尔奖”

总有人笑谈,剑桥大学60多项诺贝尔奖是喝咖啡喝出来的。

不信么?

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秋日的下午,大名鼎鼎的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教授坐在剑桥校园那红褐色砖楼里,悠然地品着下午茶,一边听着同行和其他系教授的高谈阔论,一边注视着窗外一栋建筑上快要凋零的爬山虎陷入沉思。“如何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呢?”他向一起喝茶的教授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物理系一位教授向他建议:“何不用物理的方法来核酸结构呢?”这时化学系的教授也插了嘴:“化学的普通方法也可以用,比如荧光染色。”生物系的一位白胡子教授听到了感兴趣的话题,凑了过来:“是啊,革兰氏染色就很有效果,染色后都能见到细胞核的植质。如果这样,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可能会客易一些。。”大家纷纷向桑格抛来智慧的启迪,一些人怂恿他说:“干吧,没准你又会获得一次诺贝尔奖!”

下午茶喝光,笼罩在桑格研究思路上面的烟雾渐渐淡化,想法越来越清楚,试验设计也出来了。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桑格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可以说桑格的成功不仅来自于自身的努力研究,更来源于这样一种下午茶制度给他带来的灵感与启发。下午茶制度所创造的学术氛围,不仅与他个人化研究形成了互补,还为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耀。

独特的“滋味”

剑桥的“下午茶”拥有如此大的魔力,更被作为剑桥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气质,传承百年沿袭至今,它到底是什么味道?

1、休闲之味

从无心为之到有意设计,从社交礼仪到休闲放松,从风俗习惯到固定制度,剑桥大学的下午茶游走在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它既代表了一种共同体对待科学活动的行为纲领,又是一种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它给理性的人们保留了一片宝贵的土壤,在这里,人们能不拘泥于学科与规则所带来的束缚,跳出思维定式去大胆假设,让智慧的火花自由地迸发。

“正确使用休闲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下午茶给了剑桥师生充分的养料,从这些被认为“无用”的闲聊中,获得了灵感,也促使了像桑格这样的学者,从休闲中一次次获得殊荣。可以说,剑桥大学的下午茶制度,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洞悉了休闲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而把握住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甚至连剑桥大学校长布罗厄斯都自豪地说:“瞧!喝下午茶我们就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奖者。”

2、自由之味

办学民主与学术自由是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学府必不可少的条件。剑桥大学下午茶制度,无论是从参与者的自由性而言,还是从谈论话题的自由度而言,都充分体现了这所世界一流大学在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学术自由。剑桥大学也正是以学术自由为基点,延续并发展下午茶制度,从而不断形成一流大学必须具备的自由文化气质。而这种自由,体现在下午茶中,就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身份的学者可以自由地谈论任何他们想涉及的问题。正如苏格拉底曾提出:“学者必须有权利探索一个论点到它可能引向的任何地方。”所以,布罗厄斯曾这样诠释“剑桥精神”:“活跃的文化融合高度的学术自由。”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权威以及企业家等,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觉得很有必要对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份论文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能肯定它能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后来这本论文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也鼓舞了许多人。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3、包容之味

大学是多元化的,这不仅仅在于就读学生的族裔多元化、文化背景多元化,也在于他们所探索的知识面向与思想多元化。剑桥大学下午茶,就多元性而言,绝对是各种人群、各种思想相互争鸣的地方。参与下午茶的有行政人员、研究人员、教师、学生等,这些源于大学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集聚在一起,无所不谈。大家从不同岗位、不同经验、不同学科出发,进行交流,往往能给彼此带来一些在自己领域不易获得的信息和灵感。就桑格而言,也正是从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教授获得启发,从而破译DNA密码。下午茶对于这种多元性的包容,不仅体现了一所一流大学应有的“人文关怀”,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大学文化的多元和思想的繁荣。

同时,包容还体现在下午茶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上,它既没有浓重的功利色彩,也没有过强的仪式感和拘束感,大家彼此提出的话题比较随意,并能够把握灵感与成果之间的关系,更不会因抢发CNS而招致相互攻讦的“罗生门”。“唯有宽容和厚爱,才能使研究者彻底避免急功近利、浮躁的学风,淡泊名利、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不太容易攻克但可能有突破的、前瞻性的课题。”

剑桥大学秉承着一颗包容的心,让学者避免急功近利,不执着于眼前的利益,将目光放得更加的长远,才使得一位位学者从下午茶中获得灵感,潜心研究,从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亮点二:“学院制度”


剑桥大学前任女校长Alison Richard教授曾经多次访问中国,每当被问及剑桥大学为什么如此成功的时候,她都会提到剑桥大学的学院制。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先生这样描述学院制:“你也许是一位学习英国文学的英国青年,同对面房间学生物化学的爱尔兰人相善,同楼上宿舍学法律的尼日利亚人和学神学的苏格兰人友好。可以说,剑桥每一个学院,都是由学系不同、社会出身不同、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不同的人混合而成,这些学院将整个剑桥大学变成一个奇妙的熔炉。”也许正是学院制的跨文化交流促使李约瑟早年便对古老的东方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学院制的确可以被称为剑桥大学最大的特色了。


百年“制”造

剑桥大学学院制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它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时间累积的结果。在这800多年里,它从渺小的存在最终成为了剑桥的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伴随着剑桥一同成长。

在大学最初诞生之时,学院还只是给其它国家的贫困生提供住宿的地方,到了中世纪后期,学院逐渐成了同学科师生一起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各个学院开始发展成自治或者半自治的学术共同体,学院制大致形成于13-15世纪,当时的学院规模并不大,一般都在几百人左右。到了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几次来访剑桥大学,并颁布了“伊丽莎白法令”。该法令针对大学的管理、教学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等问题都做出规划,章程也确认了副校长和各个学院院长对学院日常事务的管理权,以及为大学师生规定了相关书目,和毕业时所获学位的相关条件,这一行为最终促成了学院制的正式确立。另外,这一章程还规定,各学院的院士不能结婚,只能与学子们住在一起过单身生活。如果院士要结婚,就必须辞去院士职位,并放弃从学院收入中分得的红利。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克赛认为剑桥的学院是一种“贪婪性组织”,学院占有了院士的全部身心,是项近乎残忍的要求!

到了1571年,闲不住的女王为了再度加强法令,又颁布了《伊丽莎白章程》。这一章程的确立,使得英国高等学府开始由松散、凌乱的群体逐渐组成一个共同的组织,并形成了学院联盟。通过这章程正式肯定了学院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牛津大学众灵学院院士罗伯特曾指出:“十七世纪末期,英国大学发展以及巩固的创造期和形成期已经结束。事实上,在十六世纪中后期,伊丽莎白时期所制定的剑桥大学章程就确立其大学规程的纲要。这些规程一直实施到19世纪五十年代,剑桥皇家委员会对此设置并没有进行过大的修改和调整。”

到了17世纪时期,学院制开始进入了改革和繁荣阶段。其中,1636年牛津大学校长劳德所草拟的《劳德规约》对学院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它使得以往的校规法令得以完整的方式确立下来,也使得各个学院院长手中握有实权,带领了整个学院的发展,也见证了剑桥大学学院制的真正实施。

一校多“制”

从第一个学院的诞生到现在的31所学院,剑桥大学在学院制的指引下不断前进,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剑桥大学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正是这些优势才使得剑桥充满了吸引力和诱惑力,成为万千学子心中的学术圣殿。

1、“联邦式”管理结构

剑桥大学各学院的划分不同于其它大学,它并没有完全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划分,而是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按创始人和学生的宿舍的位置来设定的。由于单一的学院势单力薄,不能穷尽所有的教学资源,也没有足够多精通所有学科的教师,所以在各个学院和大学之间会经常合作,共同开展教学。大学可以招揽修读任何主修课目的学生,某些学院甚至可以破格录取某一类别学术圈的成员。例如:丘吉尔学院的学生多半都念理工科。另有一些学院的学生拥有共同政治倾向,例如国王学院学生多数为左翼成员。

剑桥大学目前与旗下所有学院在经济上保持独立自主,每个学院的招生要求由各个学院自己决定。大学属于公有,由国家进行拨款资助;而学院则属于私有,经费来源各有不同。剑桥的学生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院负责本科生的招考,而大学则负责研究生,大学主要负责安排教师教学,而学院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和业余辅导,两方分工合作,双管齐下。从管理体制上来看,剑桥大学基本保持了中世纪以来的各种管理职位,如校长、学监、教师等。伯顿·克拉克认为剑桥大学这种权利模式,行会的权威一直十分强大。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校舍、图书馆、教堂、讲堂,风格各异。

“联邦制”的好处在于避免剑桥大学也成为那些只管培养学生却从不干涉招生和学生就业问题的“古板大学”。这样在适应市场变化的新需求下,学院可根据自身要求,引进优秀学子不断壮大、优化生源,为今后培养、就业指导做好铺垫。当然,剑桥大学的各个学院也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能享有绝对的自由,剑桥的学院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在某些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如未经大学及皇家委员会的允许和批准,学院就不可擅自修改章程;各学院在推选教授、学院财务收入和招生审核方面也是需要受到大学某些规章制度约束的。

2、导师制教学

剑桥大学导师制也称个别指导制度,有些类似于现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个性教学法。学院会为每一位新生选定一位导师来指导他大学几年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和导师密切合作和交流,导师会从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思想和研究领域等多方面指引学生。

在剑桥,导师对于学子指导的重要性远重于其他。导师都是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位学子。在入学第一年,导师一般会要求每周师生会面一次,互相讨论学子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时间大约为1—2小时。地点比较随意,有时候是教室,有时候是大厅走廊,也有时候会在食堂等。在指导时间里,导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份学习计划,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个人喜欢的科目,然后交由导师共同商讨。

弗莱克斯纳也曾经指出:“剑桥大学在学生与导师之间所确立的人际关系,尽管可能存在种种个人的局限性,却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学关系。课堂教学课程十分稀少,师生间每周的面谈,有时延伸至漫长假期的非正式关系,促使学生独立自主,也使得他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

学以“制”用

剑桥大学的学院由于融合了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因而也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跨领域的交流和学习,对彼此不同的思维习惯的相互融合大有益处,这无疑有助于创意创新的发生。正是有了这样的熔炉,在接触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和老师之后,思想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很多改变世界的思想也在此迸射出火花。

学院之间也出现了良好的竞争气氛。每个学院都希望建设出宏伟的图书馆、食堂和教堂。到目前为止,国王学院仍有非常宏伟的教堂。三一学院因为有英国国王的支持,在16世纪50年代也建设了自己的教堂。在三一学院隔壁,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圣约翰学院相较之下较为穷困,直到19世纪中叶才建立了一个较小的教堂和礼拜场所。学院从古至今仍然保持互相竞争,因此不断涌现出好的学者和优秀的老师,他们的智慧是大学成功的关键。

当然,学院制虽有其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但也免不了存在其自身的问题。各个学院因为规模、历史、传统的不同,尤其是财力的不同,导致发展不均衡,学院间学生的福利差别很大。各学院都只对本学院的成员提供排他性的服务,容易产生门户之见。由于大学本身的权力及财力有限,难以进行统一的长远规划。

学院制的形成和剑桥独特的发展史密切相关,历史上学院是独立产生的,通过不断地加盟与整合,形成现在的剑桥大学。这是经过几百年实践形成的体制,比普通大学的建制要复杂得多,所以学院制难以复制。这也成为了剑桥大学享誉世界的一大特色!

大学之所以卓而不凡,除了那些一流大学所具备的共有品质,更因为它们异彩纷呈的独特性。跨越了八个世纪的历史长河,剑桥大学一路向前,形成了如今“为教育、宗教、学术、研究服务”的先进教学理念,为最出色的学生提供最好的培训和教育,并在所有的研究领域保持一流水平,这与特色发展是分不开的。无论是下午茶,还是学院制,剑桥由内而外洋溢着一种贵族式的文化气息,你可以称其为保守古板,也可以视其作神圣庄严,但那种植根于厚重文化的学术精神却是后世学府所不可复制的神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剑桥大学官方实地访学,来世界Top级名校拿官方证书 推荐信!
剑桥印象
剑桥大学
大学之路: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上)
英国:诗情画意的剑桥大学
从剑桥八百年谈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