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大湖”治理利在千秋

 近段时间,关于“五大湖”的环境治理新闻,不断跳入人们眼帘。

最新消息是,太湖44981亩围网养殖设施已全部拆除,并通过了市级验收。很难想象这一工程的浩大,近4.5万亩水面,3005个围网需全部拆除。大量过去埋入水底的渔网、竹桩、挡水布需运到岸上粉碎,此外还有增氧泵、渔具及上万只各类船,均需拆除并做无害化处理。

说起太湖,人们对2007年的蓝藻事件仍记忆犹新;大面积的围网养殖,因投放过量的饵料和药剂,对湖泊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工业和生活排放,已挤占了太湖的纳污容量。此次清网势不得已——对拆除的围网,政府按每个网箱约50万元对渔民赔偿,被毁的船只,也按评估价给予补偿。至此,太湖“围网养殖大闸蟹”将成为历史,改由政府尝试 “人放天养”的生态增殖模式,近日已在湖中投放了666万只蟹苗。

比起太湖,从“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传来的消息,就没那么乐观了。

今年5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的意见是,湖南仍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情况,洞庭湖区污染防治还有明显短板。其中,洞庭湖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普遍滞后,大量超标污水、近250个乡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湖;洞庭湖区2018年底需改造的30座污水处理厂,只完成了10%;在东、西洞庭湖的保护区实验区,有大量精养鱼塘,污染严重;仍有大型化工园区和矿业企业偷排废水,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鄱阳湖“回头看”的督察意见与洞庭湖相类。江西九江武宁县多次发生违法填湖、向湖要地行为,监管流于形式;共青城和南昌县,违规撤销南湖湿地和瑶湖两处保护区;江西省河长办考核走过场;江西大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晒太阳”,部分市县污水处理问题突出,仍有大量污水直排或排入水源保护区;上饶、九江等地的一些县区仍大量侵占湖面、湿地及占用鄱阳湖岸线,给鄱阳湖生态带来破坏。

综合来看,曾经“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五大淡水湖,如今病症相似——水体污染加重、河湖联通阻隔导致“水死”、枯水期提前或延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湖面萎缩、水华暴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病因也相似,多因工业入侵、夺湖造陆、农村污染、电站大坝人为阻水、酷捕滥捞等。因此,治理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从中央层面看,已基本形成了生态环保监管的大格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也将于近期启动。据生态环境部的介绍,“回头看”开展以来,10省份累计责令整改15289家企业;立案处罚4016家,罚款3.2亿元;约谈2159人,问责2571人。第二轮督察将聚焦于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央一轮轮督察的目的,最终是要确立环保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既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也从产业结构和布局上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确保五大湖治理与保护的延续性。否则,污染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虽然政府对湖泊治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五大湖多跨越多个省市,治理涉及多区域、多部门管理问题,不同的地方政府与部门间也存在利益之争,加上政府管理本身的滞后性、执行成本高等因素,都会降低治理效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确立跨域治理的观念,除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外,还须调动企业、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等的共同参与。

能否建立全社会的协调合作机制,是能否治理成功的关键。在治理五大湖的过程中,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民众都是治理主体,如何在各个主体内部建立协调机制,如何在各个主体之间构建合作机制,决定了治理效果。即使是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内部也牵涉到环保、水利、交通、国土资源、卫生、农业渔业、发改委、旅游等多部门的合作问题。这些部门之间有无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能否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将直接影响到湖泊治理的效果。

另外,五大湖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日本琵琶湖的治理用了35年,而北美五大湖则104年才宣告治理成功,可见湖泊治理是一个漫长的工程,须尊重自然规律。大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规划时,也应对其长期性有充分准备,设定分阶段治理的目标,避免为了政绩和部门利益而急功近利,过分损害民生。

毋庸讳言,治理环境污染必然会与已经形成的产业模式发生矛盾,甚至与周边民众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相违背,这时候,做好对五大湖流域民众的环境教育就变得很重要。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是湖泊治理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如日本琵琶湖管理部门就要求对流域的所有学生从 13 岁起进行环境教育,设立琵琶湖教育基地,供学生进行水质测定,并配备有专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师,有专门船只供学生上船学习考察。环境教育是保护环境最重要的力量,因为它能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使民众随时采用最直接的措施,来管理和保护自己的环境,当民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和污染治理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加强。

无论从维护生态环境看,还是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性看,目前针对五大湖的治理,在方向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代价在眼前,利益在千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洞庭湖遭铁丝网分割致生态萎缩 有人花亿元铺网
一湖清水还复来 ——数读赫山区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环境部:洞庭湖夏氏矮围检查数十次拆不掉,督察后才全部拆除
洞庭湖三万亩“私人湖泊”被拆除 责任人已被刑拘
“十三五”,洞庭湖区要干哪些大事?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