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经历」如何影响了我们一生的性格?(文末有福利)
你是否有过以下这些经历:
小时候长时间地与父母分离,长大后总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于是过分黏着亲近的人;

小时候总被同龄人排斥挤兑,长大后无论在哪都觉得自己不够合群,甚至害怕社交;

小时候父母总是不断否定你,长大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

美国心理学家杰弗里·杨就曾研究过,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并且他还发现这个影响陪伴了我们一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也提到,人的一生都是童年的重复。很多人在成年之后的性格特征,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各个影响因素。

一个人的童年,究竟有多重要?瑞典的诺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彗星的头,其最明亮的一端,是童年和青春期;彗星的核心,其最密集的部分,是决定生命最重要特征的幼年。”

池谷-张彗星是目前已知彗尾最长(10亿公里)的彗星


许多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不仅仅是为了吃饭、睡觉、学习工作,还有一种对自我的探索。

通俗来说,人的需求不只是来源于现实层面,还有用尽一生去回答终极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动力。

如果你也渴望找到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今天好富要给大家推荐一本豆瓣8.7分的心理学书籍,名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是英国的心理学者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今天推荐的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罗伯特·戴博德


有人说这是一本治愈的“成人童话”,作者用蛤蟆先生与苍鹭的心理对话,来探索那些自卑、软弱的性格,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

也有人说,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课本,作者用童话的外衣包裹了一场生动的心理咨询。

一向开朗热情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了郁郁寡欢。担心他的朋友,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

在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借助10次心理咨询,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蛤蟆先生的造型


看过这本书的人认为,这里的“蛤蟆”不仅是你,也不只是我,而是每一个人我们。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三种不同的人格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藏着童年的自己,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TA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比如,听话、服从、自责、焦虑、天真、冲动,这些特征并不等同于“幼稚”。

 父母自我状态 :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过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比如,控制、批评、教训、温暖、关怀、鼓励,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

 成人自我状态 :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父母、儿童状态都有情绪化的地方)的方式来行事,它能让我们合理地应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客观地思考而不是急于感性冲动地反驳。

姜文做客《十三邀》,表示自己平常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童年时期的蛤蟆,为了顺从讨好严厉的父亲,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好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最后养成了唯唯诺诺的讨好型人格。这种内心渴望关心与认可的缺陷性格,决定着蛤蟆负面情绪一生的来源。

《原生家庭》这本书里写道: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来自己你与父母的关系。

最后,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我不好,别人都好”的性格缺陷之后,蛤蟆完成了从“儿童自我状态”到“成人自我状态”的进化。

作者认为,没有人能强迫我们进入某种状态,就连心理咨询师也不行,除非有人逼迫,否则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做到。

说到底,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感受,只不过有时候选的是愤怒,有时候选的是悲伤,但是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快乐。

《柳林风声》的蛤蟆先生


这本书借助《柳林风声》的蛤蟆角色,做了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借此,我们能学到通俗易懂的倾听、共情与沟通的技巧,收获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范式,在见证蛤蟆先生自我治愈的同时,找到原生成长环境带给每个人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代人的性格形成与遭遇,都能从儿时的成长环境中找到蛛丝马迹。

但是与其抱怨自己的童年,倒不如拉开广阔的视角,再次重新审视自己,你就会发现:冲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才是迈向成熟的定义。

最后,如果你想收获这本书,通过走进蛤蟆先生的故事里,找到冲破原生家庭束缚的心理学方法,现在盐趣直接免费送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用一个童话解释原生家庭,读懂很受益
每个人都在cosplay这三个角色:父母、儿童、成人
我妈说:把你培养出来不是让你留在国外找老外的!
跟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好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何告别成年人的崩溃
人人必看的心理学入门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精华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