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加大生态补助促农牧民增收

本报记者 陈力
       元宵节前后,内蒙古鄂托克旗乌兰镇包乐浩晓嘎查的蒙古族老人朝格图带着家人天天忙着煮肉熬茶,迎接一拨又一拨前来拜年的亲友。这位70岁的老阿爸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家收入最多的一年,我家住进了126平方米的新砖房。现在牧民的收入就像我在毛乌素沙漠种下的1万多棵小树一样,一年一年在长高。”他介绍,去年领到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今年嘎查又被列入鄂尔多斯地区生态优化项目区,牧民还能领到新的补助。

  2011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42元,较上年增长20.1%,不仅超过了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还超过了全区GDP的增幅,是新世纪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这一年,自治区各项民生投入达2257亿元,较上年增加601亿元;这一年,自治区投入资金1168亿元,为群众办了“12件实事”,实施了“10项民生工程”。其中,排在“10项民生工程”之首的,就是“促进牧民增收工程”。

  和朝格图老人一样,内蒙古草原上的人们在2011年进一步体会到“生产、生态、生活”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统一。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牧民们对90%以上的基本草原都实行了禁牧、休牧,政府对89.6%的草原实行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现在,牧民的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由过牧超载转为注重草畜平衡,由散养转为舍饲,草原生态得到很大恢复,2011年天然草原干草总产量达到5480万吨,增加582万吨。因为保护生态,牧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区牧民去年从国家、自治区拿到的草原补奖资金就达53亿元。

    近年来,强牧惠牧富牧正在成为内蒙古的工作重点。包头市在牧区旗县建立了1.5万户电子民生档案,为牧民记载各项需求,牵线搭桥进行对口帮扶。该市百灵庙镇通过电子民生档案了解到塔令宫园区60多户牧民生活困难后,通过政府补贴和牧民出资相结合等方式,引进550只二代小尾寒羊,带动牧民发展肉羊养殖,一年下来,户均增收3000元,已有40户牧民脱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现代畜牧业加速发展
荒滩变小镇
新疆草原保护补奖办法出台
草原生态退化与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青河县做大、做强沙棘产业
2、草原上的游牧检察官--内蒙古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业务监督管理部部长 潘志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