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中三阴病阳气来复、阴证转阳病机浅谈

       阳乃人身之本,是生命的基本构成物质。阴阳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1]。但阴阳平衡并非就是阴阳平等,二者乃阳气居于主导地位[2]。《类经》曰:“然则天之阳气,惟日为本……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张仲景承《黄帝内经》阳气为本思想,在《伤寒论》中治重“扶阳气”,在三阴病每一篇都有论述三阴病欲解时、阳气来复的条文,其保阳之法为“存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阴阳是不断消长变化的,阳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顺逆,关系到患者的存亡。阳气来复在《周易》中指阳气始生,其可使阴证转阳、脏病还腑。阴证难治,阳证易治,其对疾病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伤寒论》中阳气来复病机的论述

     1. 太阴病之阴证转阳:太阴病主要病机为中阳不足,寒湿内盛。太阴为三阴之首,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此时阳气不足尚轻,阴证转阳概率较大[3]。《伤寒论》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外受风邪,脉当浮,现浮取而微,表明邪气渐轻,外邪将解;沉取而涩,乃脾虚夹湿,脉行不畅之故;今沉取由涩转长,表明人体的阳气来复,邪去正复,把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驱出体外,疾病向愈。而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此条文后半段,伤寒病至七八日,骤然发生烦躁不安,下利十余日,该如何区别此乃病情加重还是好转呢?然后半句下利十余日,必自止,说明此乃脾阳来复,正胜邪去,腐秽随大便而去之象。此时治疗当以温中健脾为主,治疗以理中丸类方加减。

     2. 少阴病之阴证转阳:少阴病多危重,病情复杂多变,阳气的存亡是其关键点。阳回则生,阳亡则死。原文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少阴病,若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脉突然浮而大,则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是为死候。脉由小渐大,由弱渐强则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伤寒论》287条的少阴病至七八日出现下利,既可能是阴盛阳亡之危候,也可能是疾病向愈。但从条文后一句自下利,加之脉突然由紧变为不紧,手足温,可知是寒邪消退,阳气来复之象。其烦乃是正邪相争,下利是寒从下泄,祛邪外出的途径。原文288条、289条、292条指出少阴病出现“手足温”“时自烦,欲去衣被”和“手足不逆冷,反发热”是其阳气来复的关键点[4]。里寒之吐利,理应伴有手足逆冷,今手足反发热。《素问·阳明脉解篇》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身体反发热反映有阳热的积极一面,乃病向愈。

        3. 厥阴病之阴证转阳:厥阴为风木之脏,以风气为本,风气属阳,其一切生理功能均来自于阳气的升发。风木易升易动,故厥阴病中阳气来复、阴证转

阳更为常见[5]。《伤寒论》331条:“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患者先见四肢厥冷,此乃阳气衰微,不能外达四肢所致;其所伴见的下利,当为寒利。但若治疗调护得当,阳气来复,见发热者,则下利可止。《伤寒论》336、341、342条是张仲景提出根据厥与热的时间长短判断预后的方法[6]。厥与热日数相等,疾病将愈;发热日数长于厥冷日数,其病可愈,但也有阳复太过,热久不退伤及阴络便血的可能;当厥胜于热,说明阳气日渐不足,主病进。332条中描述厥阴病出现“能食”,厥阴本为阴寒虚衰,胃气本快衰败,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时的能食者不外乎胃阳恢复和胃气暴脱两种情况。故予少量面食试探其胃气之存亡,食后不发热,说明胃气尚在、阳气来复,此时给予恰当的调护治疗,疾病有向愈的可能性。

阳气来复,阴证转阳的条件

       患者禀赋各异,病情轻重有别,病程阶段不一,并非都能出现阳气来复,阴证转阳,脏病还腑。阴证转阳需要一定的内外条件方可达成。首先,乃与患者体质与状态相关。强人体质偏实,正胜于邪,通过自身的调节阳气易复[7]。如太阴病中原文:“伤寒脉浮而缓……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其之所以能阳气来复,疾病向愈,与“脾家实”的体质有很大关系。其次,是药食的干预治疗。在不能确定疾病走向的情况下,可采用试探喂食等方法,确定目前病势如何。如《伤寒论》332条的食以索饼来探测胃气存在与否。治疗阴证时,若能抓住疾病转化契机,准确及时用药,一鼓作气,以助阳气来复,则可使邪去正安而愈或者转为易治之阳证。最后,还与脏腑的生理特性有关。厥阴为两阴交尽、阴尽阳生之脏,与春生之少阳相表里,具有阳气来复的机转[8]。伤寒至此,阳生者则生,阳不生者则死。

参考文献:

[1] 白红霞,剧静宜,臧文华,等.阴阳概念源流梳理.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4243-4245

[2] 张月,吉兆奕,韩东彦.论《伤寒杂病论》中的“阴阳”.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912-2917

[3] 熊曼琪,王庆国,关庆增,等.伤寒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28-229

[4] 王良叶,赵永烈,王谦,等.关于《伤寒论》太阴、少阴病阳气来复自愈侯与阴证转阳,脏邪还腑的理解.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0):291

[5] 田明敏,黄煌.《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308-311

[6] 王萌,张毅,李娟,等.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中医研究,2016,29(2):4-5

[7] 王晓雪.浅谈《伤寒论》中关于疾病自愈的机理.甘肃中医, 2009,22(11):5-6

[8]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2-3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
厥阴病篇:厥逆证(1)
第六节、厥阴病预后 第七节、厥阴病欲解时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287-291
瘚逆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二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2条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