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阳还五汤,加减。年轻体壮、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加白花蛇6克,蜈蚣3条

​【原方配方组成】黄芪120克(生用),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亦称面瘫, 又称贝尔(Bell) 麻痹。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以男性较多,多为突然发病。但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病因目前尚不明了,一部分病人在着凉或头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面神经呈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鼓窦部位的神经最为显著。发病比较突然,每当早晨起床后发现面部板滞,麻木不适,或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噘嘴、鼓腮等动作,口眼向健侧歪斜,漱口时患侧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而露睛流泪。少数病人初起时耳后、耳下及面部有疼痛感觉。病情较重,症状明显的病人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可有过敏现象。

中医认为气虚之人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人中经络,致使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其濡养而发病。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适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通型面瘫。

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川芎9克,地龙9克,红花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防风9克,胆南星9克,钩藤15克,丹参30克,甘草6克。

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克,加重黄芪用量,可达60~90克;血虚明显者,加制首乌12克,白芍12克;兼有风寒者,加麻黄10克,细辛6克;兼有风热者,加桑叶10克,薄荷10克;风痰阻络者,加天麻15克,礞石20克;素体肝旺者,加丹皮12克,龙胆草12克;伴有颈项及耳下疼痛者,加葛根12克,羌活12克;眼胀流泪者,加桑叶9克,菊花9克;伴有颜面抽搐者,加蜈蚣3条,桑枝12克;痰湿甚者,加半夏9克,橘皮6克。(1)根据《四川中医》,1990,(10):41,廖中学等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多例,均获良效。处方:黄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胆南星9克,川牛膝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鸡血藤3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根据《云南中医杂志》,1985,(5):64,李治翰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治愈1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者6天,最长者18天。处方:黄芪60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12克,白附子30克(另包先煎2小时),全蝎6克,僵蚕9克。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年轻体壮、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加白花蛇6克,蜈蚣3条;阴虚阳亢者,加石决明15克,天麻15克;血瘀明显者,加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者,加半夏9克,陈皮9克,生姜6片;伴有头痛者,加羌活12克,白芷12克。

(3)根据《新中医》,1991,(2):29,黄瑞彬报道:对面神经麻痹分三期辨治,初期疏散皮肉之淫邪,方用秦艽升麻汤;中期搜涤经络中风痰,方用牵正散加味;后期补益阳明之经气,祛除经络中瘀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60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地龙9克,桃仁9克,红花12克,制马钱子3克,穿山甲6克,白芥子6克,制南星9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共治疗20例,全部治愈。

(4)根据《云南中医杂志》,1988,(9):15,彭暾报道:面神经麻痹分八型治疗,其中气虚血瘀、经络不通型,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全部治愈。处方:黄芪6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红花6克,僵蚕10克,党参20克,丹参30克,全蝎6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神经麻痹症
230奇效良方脑血栓19方
家传妙方来之不易,可谓一方难求,方方灵验
中风瘫痪效验方(转载)
郝现军大夫读书笔记【7】
19个治疗脑血栓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